爱收集资源网

中外文学史和非文学专业学习文学知识的通识课-乐题库

网络 2022-12-24 12:57

学习中外文学史以及相关的文学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理论》因此被视为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和非文学专业学习文学知识的通识课。学习文学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水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展开文学批评,了解甚至从事文学写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进入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加强学术研究能力的训练,文学理论也是必须具备的知识。

但《文学理论》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内容比较抽象的课程,与讲授作家、作品的文学史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对初次接触文学理论的学生来讲,学好这门课还得经历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需要通过引导才能进入文学理论的学习状态。

根据文学理论学习的上述特点,本课程采取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思维能力的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专题”为对象展开分析阐述,使学生能在感知某一类文学现象的基础上,集中学习和思考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逼近与“专题”相关的各种重要的文学理论观点,深化对专题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积累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去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命题。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讲,这种围绕一个专题,分层次多角度展开研讨的授课方式,也有利于把基本的理论问题讲细、讲活、讲透。

《语言艺术的魅力》从“文学形象”这一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文学现象入手,进入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理论命题的阐述。在讨论中首先辨析文学在表意形态上的一个基本特征,即非文艺活动一般都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传递信息,而文学则是以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传情达意。然后进一步指出,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不仅是指对视觉物象的描绘,而且还以“语象”和“意象”的形态呈现,它们更体现了文学形象的特质,即文学的形象感实际上生成于语言感知所激发的联想和想象;不直接作用于感官而是源于语言想象的“间接性”,是文学形象有别于其他艺术形象的基本标志,文学也因此成为最富于思想表现力的艺术样式。

在上述研讨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文本的结构分析,揭示文学文本的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三者互为表里、共生依存的特点。并通过对诗歌、散文和小说三种文学体裁的具体分析,强调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三种文学样式的区别就在于,由于它们在“意”的表达上有抒发情感、诉说感受和叙述故事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诗歌、散文和小说在“言”的表达与塑形上的差异。

课程从感性的文学形象讨论,进入较为抽象的文学文本分析,再以言、象、意关系的梳理与联系,对“语言艺术的魅力”做了逐层深入的阐释,力图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关于文学的基本认知。

文学 艺术 文学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