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高校思政教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单方面职责(图)

网络 2022-12-23 21:56

摘要:需要明确的是,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单兵作战”的状态。“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表明,高校思政教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单方面职责,而应该是高校每门课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明确了对高校其他各门课程的新要求,阐明了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内在关联及整合目标。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单兵作战”的状态。“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表明,高校思政教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单方面职责,而应该是高校每门课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高校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认真学习领会这一讲话重要精神,自觉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着力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思想政治课无法替代各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这不仅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而且凝聚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强则国家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人才,就必须弄清楚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必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必然也是各类课程的根本任务。“立德”为“树人”,“树人”先“立德”。课程教学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

立德是教育的本真含义,没有德育就没有教育。高校必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各类课程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当然,由于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特征,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程分别承担了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不同任务。必须明确的是,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传授整体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也无法替代其他各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育人作用,更无法替代其他各类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里的“一段渠”和“责任田”,既是指其他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又强调了其他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不同责任。

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才能实现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具有整合功能,将高校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力量整合成为教育教学的协调行动,高校各类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已经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因此,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局面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面对各种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把握好高校思政工作的“事”“时”“势”,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多样中求得共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共同积极迎接挑战,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然而,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来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协同育人,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单兵作战的“孤岛”状态,思想政治工作合力尚未形成稳定的状态;课程间协同育人的教学设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空间还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协同育人观念仍然需要在人才培养的具体操作环节落实和转化;其他各类课程比较注重自身学科理论知识,较少关注与思政课衔接渗透的内容及方法建设;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着深刻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找准了着力点和结合点。

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需要优化整合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增强亲和力,真正贴近社会客观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着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讲“真话”,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解答新问题讲“新话”,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讲“家常话”,努力做到让学生“真心喜爱”。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提高针对性,在教学中坚持理论高度和问题导向,注重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的有机统一,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努力做到让学生“终身受益”,实现思政课在协同育人中的引领作用。

其他各类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意志锤炼以及行为养成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定位及侧重,在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方案中承担着各自的作用。各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在课程教学中的“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学术道德和科研规范、科学家人格教育等;实现“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培育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等;实现“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专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学生理想信念人格养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充分发挥各类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要着力加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整合,着力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中整体构建各类课程整合的时间协同、空间协同、关联协同,真正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通过对各类课程教学定位、内容与方法的分析,探索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的切入点,开发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单元;对各类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构、整合和优化,促进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价值观传递、知识点学习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有效集成、协同共享和差异互补;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的不同要素分散构建于不同课程单元、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类课程中的贯通化、一体化和多角化教学设计,完善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效果评价及质量监控体系;让每位教师明道、信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学中实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成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践行者和实践创新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作者:侯志军 彭星培,分别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

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