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

网络 2022-12-23 20:56

关于“教育家”的话题历久弥新,在人类教育史的长河中,中外教育名家辈出。他们灿若群星,以其卓越的智慧丰富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使教育成为温暖的精神花园。为使关于“教育家”的思考与讨论进入新的境界,师途考研特推出“教育名家”栏目,相信它能成为新的思想之火,点燃“教育家”这轮高悬于我们头顶上方的太阳,照亮教育大地上的探索之路。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

教育家杜威人物简介

约翰·杜威(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杜威一生推崇民主制度,强调科学和民主的互补性,民主思想是他众多著作的主题。与此同时,他也被视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改革者之一。

杜威的思想曾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曾到访中国,见证了五四运动并与孙中山会面,培养了包括胡适、冯友兰、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一批国学大师和学者。

主要著作

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影响_涂诗万美国教育变革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_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哲学之改造》 《我的教育信条》

《民主与教育》 《学校与社会》

《自由与文化》 《经验和自然》

《明日之学校》 《经验和教育》

《儿童与教材》 《自由和文化》

《追求确定性》 《人类的问题》

《教育哲学》《心理学》

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_涂诗万美国教育变革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_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影响

《批判的理论学理论》

教育实践

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之后,便在美国南方石油城的一所中学任教。1882年,他成为研究生,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于密歇根大学教授哲学。

1894年杜威聘为芝加哥大学的哲学教授,并担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系主任。1896年杜威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对教育问题进行实验研究,这对杜威的教育理论的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杜威来华讲学,之后先后到土耳其、墨西哥考察教育。1928年在美苏文化协会主办下,他作为由25名美国教育家组成的非官方旅行团成员之一到达苏联,以考察教育的名义推行实用主义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学论

1、从做中学

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影响_涂诗万美国教育变革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_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_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影响_涂诗万美国教育变革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

教育本质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教育的目的

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教育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教育是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

评价: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 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却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

课程与教材

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知识应当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应让儿童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教师应为学生“准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杜威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

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评价:杜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社会性,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他扩大了德育的课程资源,使德育与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合作,也重视个体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依次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提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杜威 哲学家 生活教育 社会经验 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