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梳理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经验和实践的发展脉络

网络 2022-12-21 17:59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经验说为基础,以系统说为主线,以要素说、形式说、本体说、现代说和发展说为分支的谱系。梳理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谱系,对于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历史脉络,不断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经验和不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及实践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谱系; 历史回溯; 展望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5-0013-04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创建、开拓、繁荣和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由单一到复合、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无论是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还是方法运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学术谱系角度梳理业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清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科建设历史感,更有利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及实践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谱系有两种解释:一是家谱上的系统;二是泛指事物发展变化的系统。我们认为,谱系是描述或呈现事物发展过程中各个结点之间关系的范畴。本文探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谱系,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之间关系的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谱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创建与初步发展阶段(1984年-1996年)、整体推进阶段(1997年-2005年)和大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经验积累与理论探索阶段(1984年-1989年)、理论形成与开拓阶段(1990年-1999年)和理论发展与创新阶段(2000年至今)。[2]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及方法研究的发展,方法研究成果在数量上逐年增加,质量上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诸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王玄武,1985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1999年)等高水平、标志性的成果。从谱系的角度看,这些研究成果既具有逻辑上的相关性,又具有事实上的继承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谱系上的一个个结点。本文将这些结点称之为“说”,即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上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研究者及其成果。各“说”之间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概而言之,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谱系以经验说为基础,以系统说为主线,先后诞生了要素说、形式说、本体说、现代说和发展说等。

经验说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初级阶段,以搜集、罗列和实践总结为研究方式,以方法介绍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成果。如张洪华、杨亚平的《思想工作方法纵横谈》,范印华等的《艺术·快感·磁力:思想工作方法谈》,刘国彬、张运德的《古今思想工作方法例析》,姚毅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集锦》等。这种研究虽然是相对简单的实例集锦、方法介绍的经验性研究,但却为后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刘新庚_庚山甲向兼酉卯吉凶论_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论文

系统说是以系统性思维为指导,以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框架的研究成果。1985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王玄武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依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分为9章:思想信息的获取、分析、决策、实施、综合教育、检查总结,并创造性的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体系,各具体方法按教育环节归类,构成了一个横纵相连的方法系统。

系统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主线,它开创了用系统性、过程性思维进行方法研究的先河,继王玄武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之后,很多研究成果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9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郑永廷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该书的突出贡献在于构建了更加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至今仍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代表作。此外,要素说的代表作,即199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戴耀荣教授编著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比较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素分为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形式说的代表作,即1998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韩玉芳、林泉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则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形式归结为决策、方法、艺术、形式、途径、载体和效果评估。这两部著作虽然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全书体例,但却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素为其建构方法体系的依据,有着鲜明的系统说色彩。

随着系统说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先后出现了本体说、现代说和发展说。本体说侧重方法理论研究,如2000年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黄蓉生教授所著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打破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分类和体系建构的框架,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侧重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科学原则、操作系统及未来走向,提出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在本体意义上开展方法研究的还有北京大学祖嘉合教授,她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概念,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方法转换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三部分。现代说侧重研究具有现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刘新庚教授所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该书着力论述了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及其实现的具体途径、方式和步骤,着重采用信息方法、网络方法、调控方法等现代手段,丰富了各种现代方法的运用程序。发展说则侧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如200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万美容博士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系统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主要内容、实践根源、综合化趋势、具体样态,提出了包含继承、借鉴、理论转化、实践探索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方式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谱系因其跨度大、内容多,故十分复杂,远不止上述列举的这些观点。如在方法应用研究方面,就曾先后出现过程序说(戴天顺,《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和统计说(戴钢书,《思想政治教育统计研究方法论》);在具体方法研究方面,也曾有咨询说(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何以从事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如何从事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应注意的问题》);至于在方法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更丰富了,其中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最甚。如此种种,限于篇幅不在此赘述。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谱系的形成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化与实践发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科学化、体系化和精细化进程。突出一点便在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已形成基本的研究范式。范式是一门学科成熟的主要标志。它不仅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研究领域和完整的概念系统,更有助于今后该学科科研队伍的建设。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曾说“研究范式……主要是为以后将参与实践而成为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学生准备的。因为他将要加入的共同体,其成员都是从相同的模型中学到这一学科领域的基础的,他尔后的实践将很少会在基本前提上发生争议。以共同范式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人,都承诺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实践。科学实践所产生的这种承诺和明显的一致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亦即一个特定研究传统的发生与延续的先决条件。”[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所确立的研究范式,大致可以通过五个方面来体现,即确立了以探讨具体方法问题,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发展规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方法论体系为核心的学术旨趣;确立了方法、方法论、方法结构等基本概念系统;确立了包括方法体系、方法创新、方法借鉴、方法应用以及途径、载体开发和特殊领域、特殊方法研究在内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和框架的研究思路;构成了以逻辑研究和理论演绎为主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谱系的形成造就了许多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凝聚了一支日渐成熟的研究队伍,这一切都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勿庸讳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形成于特殊的时代需求,有些则是根植于既有的研究范式,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及实践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问题:其一,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指导。大凡社会科学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思维作指导,以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和实效性。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更是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保驾护航。然而,近些年来,有些研究者错误的认为伴随着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整体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以阶级分析、阶级斗争为其要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及实践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少,甚至在某些环节上严重脱节;有些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是长期“左”的思想的结果,理应退出新的历史舞台。诸如此类的主张和成果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时有出现。其二,忽视研究、整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多年来,许多研究者重视学科建设意义上的方法论、方法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在方法借鑒和方法史的梳理上,也分外重视国外方法和古代方法的介绍。

却往往忽视挖掘整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主要继承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忽视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至今除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之外,尚未发现有关这方面的专著;有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论文虽不乏见诸杂志和报端,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出现。其三,缺乏正确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研究。纵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谱系的形成过程,不难发现,方法实施始终是必须加强的关键环节。如何形成有效的方法实施程序,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法实施规范,构建方法研究与现实问题的联系机制,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方法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方法实施层面的突出问题在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情感化和趣味化,忽视方法的科学性和阶级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的一般性,忽视方法实施的针对性,常常将培养现代公民的一般方法运用于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的教育中,而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色的主要方法束置高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自身周延,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呼应程度不够,使得方法研究与现实需要在一定程度呈现“两层皮”的状况。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不断繁重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我们必须从完善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谱系的角度,努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即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和重视具体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的应用性研究。

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主要体现在自觉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将方法研究放在维护、捍卫、发展人民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将思想问题和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和个体所属的社会阶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就是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从已经变化了的实际出发,既坚持那些被长期革命建设实践证明为科学的方法,又要探索这些传统方法在新时期新条件下的改造和改进问题,还要大胆借鉴现时代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方法,不断提出新方法、新举措,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众所周知,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抑或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所以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观察、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实践问题的方法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新成果武装头脑,就是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及实践的深入开展。

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就是要分清哪些是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创立并倡导,且在革命建设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主要方法,哪些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哪些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技术或艺术方法。主要方法是处于战略地位,发挥主导和统领作用,以培养先进群体(如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未来精神品质(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重点的方法或原则。例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原则,理论教育(灌输法)、实践教育、典型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一般方法是处于辅助地位,针对特定对象、特定问题,以培养造就合格社会公民为重点的方法。如疏导教育、环境塑造、冲突缓解、心理咨询等方法。技术或艺术方法,也可称之为增效方法,旨在通过调动受教育者情绪情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法,如情感沟通、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等。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就是要始终坚持主要方法,充分发挥一般方法,适时采用增效方法。以方法与个体品质、教育目的及教育内容的相关性为依据,使三者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重视具体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的应用性研究,就是要加快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新时期的应用,新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改造和方法实施层面的研究。以理论教育法(灌输法)为代表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法,长期以来饱受学界批判,其合法性和应用性已远不如前。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不会通过几次趣味化、娱乐化的教育活动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持久的、连续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实现。亦即是说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新时期的诸多问题上尤其是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来源于相关学科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方法,大多数都能反映时代要求、满足个体需要,借鉴或引进这些方法有助于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这些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并非天然一致,甚至常常出现抵牾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诸多新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改造,使之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状况,研究具体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必要条件、相关程序、注意事项以及方法之间综合应用的策略等问题,将方法研究与现实问题始终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方法论体系及原则,这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针对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版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13.

[2]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3.

[3][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全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10.

马克思主义理论 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