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的经历着激烈的变革的社会中,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恐怖集权政治,改革开放初期时代的混乱的西方思想启蒙后,中国的年青一代迎来了这个多彩的信息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价值观错乱的年代。对于中国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当代的大学生们而言,这是一个幸运而又不幸的年代。我们比前辈们有更多的知识来源,更宽广的视野,同时,也更容易迷失自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培养;行为习惯1.当代大学生行为习惯现状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不断的经历着激烈变革的社会。它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是使主体可以摆脱过去传统的羁绊,重新回归到这个变革的新时代里。这种特定环境的一个明显效应,是提供主体以实现自我的新机会。当主体的某种权益被削弱之时,往往能够刺激主体为自我权益的重新获取而作不懈的努力。因而,生着人的各种需要和由此产生的各种欲望的爆发。需要是以人的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因素为基础的,在这样的意义上需要是原理:“人的发展借以展开的路线,人的欲望被认为是以这些原理为根据的。”的各种需要和欲望是“通过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在由社会结构所提供的满足手段中寻找满足密级:4cm2cm的可能性(或者有意图的非满足可能性)来表达。
”可以肯定,这个客观存在着的社会现实,已被当今高等院校的学生洞悉,因此,学生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形势也十分喜人,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他们的思想具有许多的非理性成份,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具有许多非理性的行为。诸如,狂热的崇拜行为,理想色彩过重的盲目乐观行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得过且过行为。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当代的大学生当中是普遍存在的。2.培养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大学生百科全书》解释:自律指与他律相对应的自我约束力。自律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人对社会规范,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各种法纪的自觉认知,并已形成内在的价值观念,是指在没有外在的监督下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他律是指在法律的约束下、纪律的要求下一种非主动的行为。大学生作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群体,有独立意识,求实创新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和明辨是非的认知能力,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律能力。养成即培养形成。培养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形成是培养的目的。文明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时的,它不仅是观念的形成,而且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是达到了一种不想做而不是不敢做的状态。因而,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从“养成”这个直接目的这两点只能推出“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主要靠的是自律”!当然我们也没有排除他律的作用,他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处处提醒着与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人们需要在这样一种“保护”下去创造更美好的“自身与社会”。
所以,总体来说,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从哲学原理上看。谈到自律与他律,我们自然会想到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而言,自律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是人对社会道德规范,各种法律法规的自觉认知,并已形成自身内在的价值观念,是内因。他律只是规定制约着你的外在行为,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作用。自律是他律的载体,没有了自律,他律就没有了对象,就无法推动原有的意义。就如警察和小偷,有了警察,小偷还是存在呀!而小偷这个主体,不去通过自律去实现,还是无计可施,他律显然没有了意义。“莲出淤泥而不染”完全是由于自身的约束力使其不改变高贵的情操。反之,如果完全依赖于他律,当他律这个外界环境一旦消失,自己将失去约束,就会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可见起决定作用的始终应该是自律!马克思说过:“道德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文明行为的养成是一个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形成过程。由于自律与他律都有各自的缺陷。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刻意去扩大自律或他律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自律这一内因的主导作用,才更有利于包括他律在内的外因发挥辅助作用。
所以,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主要靠自律。3.结语今天,我们来说大学生的文明行为主要靠什么养成,不是站在辩论场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从我们切身考虑,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一个答案。其实所谓的自律可以说是他律的一种折射,可以说好的自律是建立在好的他律的基础上的;而他律一般来说是客观存在。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是可以也应该依靠自律来养成自身的文明行为,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文明氛围,让更多人来自律,最后养成大学生这一整体的文明行为。就拿我们学校近期提出的关于“以德修身”的要求。首先是学生党员应该自律作为榜样,然后所有在校大学生共同提高自身素质,最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德修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