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宇(四川大学美术馆馆长,四川大学绘画系系主任,四川大学副教授);朱月(四川大学美术馆策展人)
心理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改善社会心态、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除了目前的源头防控、过程疏导、问题处置等主要方法以外,还包括以艺术助力心理健康的高校心理美育育人体系。心理美育是一种创新性、跨学科的实践育人体系,其在传统美育的情感性、艺术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功能性,实施与心理学、社会学的跨学科融合。心理美育以艺术为媒介,以教育为依托,使大学生们能够卸下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心防,起到疗愈作用。在当下多元化的艺术语境之中,心理美育要将“坚持人民立场”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之中。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美育要让青年学生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艺观,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使命,最终落实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初心。
面对心理美育师资薄弱、系统设计不足等现实问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能够为新时代高校推进心理美育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三全育人”理念将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构建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
坚持全员育人,推进高校心理美育的队伍建设
构建心理美育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关键要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共识。首先,高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心理美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促进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互补互动”和“整体协同”,提升不同育人主体开展心理美育的使命与担当,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高校开展心理美育工作,不断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高校要完善心理美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带头作用,影响和引导其他教师由“被动育人”到“主动育人”的转变。在体制机制、平台布局、数据共享、技术保障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下,自上而下层层落实各平台主体责任,打通各平台之间的沟通枢纽,推动全员育人责任向育人平台各平级、各点位的延伸,搭建学校统筹领导、学院具体负责、部门协同配合的一体化心理美育工作平台。心理美育是跨学科的育人体系,尤其需要在党组织领导下,联合多学科专家学者制定育人目标、完善育人机制。
同时,过去不少高校往往仅是美术专业课教师承担心理美育的教育职责,因此出现兼职多、专职少、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等育人现象。因此,要在高校内部充分调动各学院专业心理美育的育人元素,搭建全员育人平台,以创建互通有无的心理美育育人体系。一方面,深入分析医学、艺术学院等各学院、各专业在心理育人体系中的育人功能,由大学统筹布局,进一步确立各单位的主体位置,以及各单位在育人体系中不同时期阶段、不同位置关系的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心理美育的工作指标纳入到不同岗位的考核中,有效搭建跨学科的心理美育育人平台。另一方面,纳入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实验中心、官方媒体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相关基础平台,协同高校心理美育全员育人平台的搭建。
坚持全过程育人,融通心理美育的内在关联
心理美育是终身教育,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全过程。高校心理美育应当根据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发展特质,根据学科的专业属性和课程设置,深度挖掘不同学科教育教学与心理美育的内在关联,设计“有步骤、有规划、有层次”的心理美育创新教育模式,实现心理美育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育人步骤上,心理美育遵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原则,建立与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育人规划上,契合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普遍性心理变化,以主题性创作活动进行心理干预;育人层次上,面对职业伦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学生自我到社会化的各方面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美育的方式自我整合。
同时,心理美育重点在于健康心理素质的塑造,在推进心理美育的全过程中,尤其要关注育人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多次转变。一方面,要关注心理美育初期学生的心理转变。心理美育育人体系包括初期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积极面对自身的心理状况,提升心理素质,以良好的生命状态参与学习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心理美育本身所具有的疗愈作用,将会给学生带来先疗愈自我再到疗愈他人的转变。在心理美育活动中,经过专业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作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释怀过往;同时经过团体心理美育创作实践,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疗愈力量,以及疗愈他人的成就感。
坚持全方位育人,展开高校心理美育的有机联动
全方位育人应搭建多元育人载体,可聚焦“课程教学”“学科建设”“思政教育”等关键环节,通过心理美育与教学体系的协同联动,形成不同方位的育人实践有机互动、良性运作的育人格局。
第一,心理美育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可邀请临床心理治疗、精神康复、心理咨询的医护人员,优秀跨学科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机构主理人,专家学者以及思政理论课教师等,构成心理美育的多元化课堂,开展心理学基础理论、跨学科艺术思维指导、艺术创作和展览实践等模块的学习,将课堂教学作为心理美育的首要平台。
第二,心理美育与学科建设融合。可通过心理美育育人方案的统筹设计,优化育人实施路径,从学科层面探索构建心理美育的实践基点,促进心理美育在不同学科的长足发展。并通过与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指标和方向挂钩,建立评价标准,以精准施策的工作方式取得实效。
第三,心理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心理美育的引领作用,将美育教学更多融入思政教育的通识内容,充分领会心理美育的根本涵义和重大意义。
以艺术为媒介,以教育为依托,高校心理美育致力于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素质的社会栋梁。“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心理美育实践要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融合,切实落实高校为社会、为人民培养信念坚定、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