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但是,不可否认,国与国之间也存在对立甚至是剑拔弩张的情况。出现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造成的。以中西方文化为例,其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加强对这些差异及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为此,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寻求弥补差异的有效办法,尽可能地避免各类冲突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差异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问题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广泛地关注。众所周知,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当中,并影响着人的具体行为。价值观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具有很大的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现实中,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差异容易激发矛盾,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于对立甚至是剑拨弩张的状态。这种现状,严重背离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的研究,以缓和国与国之间的紧张态势,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中国与西方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问题作了详细地阐述。
1.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
在现实中,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形成对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本文对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表现作了如下概括:
1.1行为模式差异
众所周知,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不同,行为模式也会有所不同。在中国,人们提倡“三思而后行”,做事谨慎小心,考虑问题细心周到,对人要以诚相待。而且,中国人将有野心视为一种不可取的行为。而与此不同,西方人将有野心视为一种积极的行为模式。在西方,孩子从小就接受自信与自立教育,使人们养成了“进攻”意识,这种意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果断、直接、有野心。
1.2家庭观念差异
在现实中,中西方的家庭观念差异很大。而且,这种差异表现地特别明显。在中国,人们特别重视亲情,自觉地遵守三纲五常。对待父母,人们要孝敬,尽量做到百依百顺;对待兄弟姐妹,人们要同心协力,互帮互助,共同克服一切困难。在中国的家庭中,亲情的氛围异常浓厚,家庭成员之间缺少隐私。此外,中国人对待客人,视如家人,讲究一团和气。
而在西方国家,家庭观念就稍显淡薄。在西方人的眼中,家是一个私人领域,各自卧室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出入。而且,在西方家庭里,长辈与晚辈间可直呼其名。再有,西方家庭的孩子成年以后,就会搬出去自己住,过独立自主的生活。此外,在西方,亲人的概念划分地较为明确,有的家庭在就餐时还会各自付款。
1.3人际关系差异
在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中西方的人际关系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特别重感情;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重视实际。具体而言,在中国,儒家思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大。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人提倡“仁”与“礼”。其中,“仁”是指做人的基本标准,向人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而“礼”阐述了人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仁”与“礼”的有机结合,实现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进一步讲,“仁”主张尊尊亲亲的人际关系。而且,受封建思维的长期影响,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特别重视社会与情感因素,“长幼有序”与“朋友有信”是他们一贯奉行的人际关系原则。
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西方人还养成了自由、独立、直率、冒险的民族性格。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西方人提倡人人平等。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可以为追求平等而进行竞争。与此同时,西方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去过多地考虑情感因素。与中国相比,他们更加注重公事公办。在处理问题上,即使双方存在亲属与朋友关系,也可以不讲任何情面。在物质分配的问题上,他们秉承公平与公正的原则,不会因为一些特殊关系而偏袒一方。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在这里,我们只是以中国为参照物,相比中国而言,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单纯而已。绝大多数西方人不会拿“人情”去交易,去谋求各种不正当的利益。在西方,他们也爱好交友,对人热情大方,为人处世上重视礼数。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考虑问题要全面。
1.4语言表达差异
语言表达是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语言表达,主要包括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两个方面。首先,在口语表达方面,中国人显得既含蓄又排外,而西方人却表现地直接与简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思想观念差异导致的。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而儒家思想又以“礼”与“仁”著称。在此影响下,中国人口语表达就表现的谦虚而谨慎。而在西方,人们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更大,再加上自身果断与直爽的文化特性,使得他们的口语表达显得开门见山。例如,同样是获得别人的赞扬,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却说“非常感谢!”这充分说明,直接与含蓄是中西方口语表达的最明显差异。
而在书面表达方面,汉语非常重视用词,强调用词的严谨与含蓄。而相对来说,汉语对句式的要求就显得比较宽松。与此不同,西方语言特别重视句式,强调以形统意。此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喜欢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汉语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与模糊性,这正是这种习惯在语言上的表现。同时,汉语讲究隐性连贯,在造句上少用甚至不用连词。这说明,与西方语言的以形统意不同,汉语注重以神统形。而在西方,人们却喜欢从个体上把握事物。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认识与理解事物的目的。以英语为例,它强调句子的结构。一个句子只有符合主谓结构,才能满足句子的基本结构要求。我们通常所说的简单句,就是只有主谓语的句子。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复合句,是在主谓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附属结构,如连词、介词、副词等等。与英语不同,汉语有些时候可以省略某个主语或谓语。即使如此,它也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1.5知识获取方式差异
在知识获取方式方面,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通过观察事物,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也就是说,中国人是通过演绎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的。
而对西方人来说,他们将事物看成个体,通过对个体联系与区别的分析,实现认识事物的目的。换句话说,西方人是通过分析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的。此外,在认识过程中,中国人注重整体观察、审美情趣、直观经验。而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伸缩性。而西方人在认知过程中更强调理性,其思维方式则具有直线性分析的特点。总之,演绎与分析是中西方在知识获取方式方面最显著的区别。
2.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的成因分析
国与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但是,这种现实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经济、历史发展与思维方式是三项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这三项因素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
社会经济因素。在现实中,社会经济发展不仅带来物质条件的改善,而且也引起了文化观念的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社会经济还远远落后于中国,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尤其是在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中国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成就,并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开始加强文化统治,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统治工具。长此以往,人们逐渐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文化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局面。而与此不同,经过工业改革的洗礼,中西方的社会经济地位发生了颠倒性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而且这种差距还越拉越大。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影响下,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和发展。而中国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外来侵略带来的文化腐蚀,使得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呈现出严重的落后态势。由此可见,中西方社会经济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历史发展因素。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对中国来说,它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例如,中国人尊崇尊老爱幼,强调安分守己,重视个人身份。在这种文化底蕴的影响下,中国形成了一些特定的价值观念,并得以传承与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它们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与三次工业革命的洗礼,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在这种历史发展的影响下,它们形成了倡导自由平等与个性解放的价值观念。可见,中西方历史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造成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思维方式因素。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思维方式不是凭空产生的,而要受到民族哲学基础的影响。在中国,儒学、道学与佛学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或者根本无法消除。从这三种哲学思想的角度看,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常重视悟性。在此影响下,中国人在处理问题上显得比较含蓄,需要经过思考才能真正领悟他的本意。而与此截然相反,西方人在处理问题上却显得比较直接,其要表达的意思也是通俗易懂。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奉行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弥漫欧洲的理性主义。特别是理性主义,其注重形式论证,对西方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总之,思维方式是形成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不可忽视的因素。
3.结束语
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总体而言,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巨大。中国讲求“利他”精神,注重群体意识;而西方却讲求“利己”思维,重视个体意识。出现这些差异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发展因素、思维方式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了尽量避免国与国之间不必要的文化冲突,我们必须对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的表现、成因、研究对策等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易顶强,艾超.中西方宪法文化的价值观差异比较—以近现代中国的立宪运动为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8(03).
[2]周义龙.中西方人格特征差异成因的文化背景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陈静.从冲突走向融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价值观[J].新疆大学学报,2004(07).
[4]刘明哲.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J].改革与开放,2009(07).
[5]赵孟君.中西方广告文化差异[J].青春岁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