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 2022-11-22 20:01

摘 要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教育是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能力、职业道德品德教育的有机整体。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要在专业标准中纳入职业道德教育、重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职业道德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形式、创新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来提升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看,随着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日益提上日程,与此同时,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素质本位”的变迁过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和现实也表明,职业道德作为个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因素,既关系到个体职业发展的成败,也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因此,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千方百计提升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无论对于个体、企业还是国家与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全面掌握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本研究在深入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做量化研究,对全国51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8329名学生、1517名教师填答的有效问卷。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会议及文件中多次强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环节,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衔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精进技艺、全面发展。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对于职业道德内涵的探讨,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无论是高职教育的教师、学生,还是社会大众对于到底什么是职业道德教育也有不同的主张。因此,结合新时代职教体系的特点,对职业道德内涵及其维度进行可操作性的量化分析就显得尤为紧迫。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为了对职业道德的维度进行清晰确定,本研究围绕“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设计了14个指标,由被调查者依据其重要性进行赋分,认为“非常重要”到“不重要”分别为“5分”至“1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KMO(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的球形度进行检验。统计分析显示,KMO=0.913,P=0.0001,提取因子,共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见下图),可累积解释的总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0.348%,如表1所示。

根据因子分析的特征值>1,提取3个公共因子,其碎石图如下:

论道德与人职业收展_职业道德特点有几个_道德具有哪三个特点

可见,职业道德包括三个主要维度(如表2所示):

因子1包括“文明礼貌”“遵守规范”“服从意识”“诚实守信”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因子特点,该因子可称为“职业道德规范因子”,因子平均得分为4.82。

因子2主要包括“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公平正义”“爱岗敬业”“忠诚”等指标,根据指标特点,该因子可被命名为“职业道德品德因子”,因子得为平均值为4.46。

因子3主要包括“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团队协作”“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指标,根据指标特点,该因子可被命名为“职业道德能力因子,因子平均得分为4.77。

不难看出,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对“职业道德”大致包含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品德、职业道德能力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这为今后开展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特征

综上关于高职院校师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分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实践性。在职业道德的维度构成中,职业道德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职业道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选择和处置能力;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要在一定职业情境中进行,只有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处理各种道德冲突,学生才能加强职业道德的认知,从而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职业道德素质。此外,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也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紧密相连,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特定行业企业,将行业职业道德要求、企业职业道德文化纳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既是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意。

二是整体性。职业道德教育是包含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能力、职业道德品德的有机整体,体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性与规律性。从总体上来看,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包含职业道德知识传授、职业道德情感培养、职业道德信念树立、职业道德习惯养成、职业道德能力提升、职业道德品德内化的完整过程,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从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与功能来看,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论道德与人职业收展_职业道德特点有几个_道德具有哪三个特点

三是传承性。从职业道德的内容来看,其主要内容与公民道德是一脉相承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首先是培养人,道德品质、道德要求首先要反映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中。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所隶属的范畴来看,职业道德教育从来都是中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必然要传承发扬中国传统美德、优秀文化传统、特定行业的职业文化,并使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要求。

总之,职业道德的内涵是影响其学习与内化职业道德效果最重要的因素,认可度高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积极参与职业道德的学习,更容易形成内心信念。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在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虽然近年来高职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当前针对高职层面的道德教育系统研究、教育教学形式的探讨以及效果评价与提升策略等,都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一)职业道德教育目标需进一步明晰

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中央各类文件中多有涉及,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国发〔2019〕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些文件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纳入到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机制当中,但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该如何做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虽然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在工作实践中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和空间被挤压的现象依然存在。调查数据显示,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管理部门负责职业道德教育,系统性的教学安排及计划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教育依然从属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一旦资源紧张,职业道德教育就成为被挤压的对象。调查显示,30.0%以上的学校表示“由于职业教育效果滞后性,还没有被真正重视”,52.3%的教师和37.2%的用人单位也认为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问题未受到足够重视。

(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课程教学仍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回馈的30份学校问卷中,仅有63.3%的高等院校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36.7%的学校暂未开设。

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学校多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与“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国学讲座”等课程结合在一起,较少有以“职业道德”为名称而开设的课程,且结合职业技术而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更是凤毛麟角。在调研的8329名大学生中,仅有47.5%的大学生提到所在学校“开展过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32.6%的大学生反映职业教育在“‘两课’和就业指导课中有所涉及”;13.7%的大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涉及”;还有6.3%的大学生反馈学校“没有相关课程”。

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的院校中,职业道德相关教学内容的学时较少,在所调查的院校中,除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课程、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民航职业道德》外,其余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在相关课程中,其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学时占课程总学时1%—8%不等,学时数仅为2—4学时,比例偏低,必然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很难在广度和深度上让学生内化职业道德的内容。

论道德与人职业收展_道德具有哪三个特点_职业道德特点有几个

(三)职业道德教育资源需进一步挖掘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包括教材、案例、活动、课件等,也包括教师、教具等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资源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影响了职业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是教材等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专业性不足。由于大部分院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而是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进行的,因此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系统性不够。此外,各个院校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所采取的教材也各不相同,教材的选用五花八门。教材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二是活动等隐性课程建设系统性不够。隐性课程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职业道德教育过于依赖传统的课程传授,对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职业道德教育本身的特点来看,隐性课程的熏陶、感染的作用会比显性课程的传授效果更好。

三是职业道德教育师资专业团队缺乏。所调查的学校中,有53.3%的学校“没有一名专门从事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拥有10名及以下专职职业道德教师的学校占20%;拥有12-30名专职职业道德教师的学校占20%;拥有31名及以上专职职业道德教师的学校占6.7%。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当前对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人力投入还比较有限,在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中,“两课”教师占队伍人数的83.3%,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队伍仅占10%,学生工作队伍占职业道德教育师资的6.7%,可以说,职业道德教育当前主要由“两课”教师承担。

(四)职业道德教育方法需进一步丰富

职业道德教育是多方式灌输与内化的过程。不同角色的群体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选择有不同。学校既是组织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主体,也是营建职业道德教育氛围的重要场所。调研中,各高职院校最常用的几种道德教育方式包括“在两课教学中落实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生工作队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实训环节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组织系列职业道德教育讲座”。分析表明,目前学校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孕育场所,其教育方式多是以“学校”为主体,以“灌输”为方式,以“课程”为依托,以“实训”为辅助的传统职业教育方式,其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等主体的“主动性”“专业性”以及“独立性”未能有效利用,其效果很难保障。

(五)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需进一步规范

以课程教学体系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被认为是阶段性的课程,以考试为依据的考评系统并不能完全评估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状况。职业道德养成是一个过程性的事物,不能简单以成绩优劣来检测。在保证学生就业更易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背景下,职业道德教育容易被误解为就业指导教育,技巧和知识的传授更重于对职业理想、信念、品质的培养,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快餐”教育。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相对简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试卷考试或撰写论文为主,即以书面形式考核学生的道德认知来评定其科目的成绩。在考核上采用考分制,考知识便是考品德水平,学生的道德素质转化为分数,这种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这种评价方式的重大缺陷在于:重视知识考查,轻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轻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轻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轻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由于现行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所以很难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状况与水平,使得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出现偏差:如教师认为学习、品德优秀的学生,未必是企业最认可的学生;反之,学校教师认为学习、品德一般的学生,企业却肯定他们的表现。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现代职教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势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更新和变革,这将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职业道德特点有几个_论道德与人职业收展_道德具有哪三个特点

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提升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其教育效果的提升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对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总的来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要站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发展的高度,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范畴,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的顶层设计,有效整合职业道德教育资源,营造职业道德教育氛围,激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切实提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一)在专业标准中纳入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标准建设是专业教育的重要指南。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分离,应当在专业标准建设中加入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在专业标准的设计中专门设立职业道德指标,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把职业道德课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结合课程内容,从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定位、社会价值等不同角度提炼出学科中的道德因素和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选择适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不同的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如旅游专业的学生要热情诚实,吃苦耐劳,待人真诚等;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要侧重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等。

(二)重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在确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地位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是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中心环节,职业道德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亮点。课程是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一个系统,课程及其顺序构成了学生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学习的基本内容的体系。科学的课程体系,正确组织起来的课程,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1]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企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求,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及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借鉴专业标准的经验,建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标准,规范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设立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专门课程的设立要围绕学生“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养成”,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要与时俱进,切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遵循职业道德养成规律,科学构建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三)优化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体系

优质教学资源是优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成完整知识体系的信息来源,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行为发生与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良好氛围,并且渗透到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各个环节。[2]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要通过资源整合,将原有的分散的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学习、活动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实现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应当做好:

一是做好职业道德教材等教学载体建设。针对当前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建立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的规范体系,教材编写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教材体系要符合职业道德知识传授规律和高职学生学习特点,要把教材等静态资源与动画、案例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论道德与人职业收展_道德具有哪三个特点_职业道德特点有几个

二是要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职业道德知识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往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其转化过程也有一个吸引与外化过程。因此,通过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社会情境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耳濡目染的体验式教学,往往更容易让学生内化职业道德。因此第二课堂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教师是职业道德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素质与言行往往会给学生以更大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大多没有专门师资,而是通过校内两课师资、学生工作队伍、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这无疑不利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发展。应当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业师资要加强继续教育和学习交流,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升;兼职师资要聘请在职业道德方面有较大影响的公共人物或者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四)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形式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更是习得职业道德知识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平台。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企业文化、专业特色融入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活动中,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道德认知,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对企业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积极支持和引导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让社团活动成为实践职业道德的主战场之一。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形成道德认识,增强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素质。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并可使职业道德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职业要求和精神力量,逐步养成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五)创新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更是对学生形成一种职业道德的方向引导。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笔试考核方法,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上注重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职业道德教育规律,制定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上,不仅要关注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层面的内容,重点要对学生的“情、意、行”进行过程评价。在评价的具体实践中,要采取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学习过程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声南 . 科学课程体系是实现高师教育教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

[2] 孙宁 . 关于优势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 [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

教育 职业道德 道德教育 课程 学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