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新疆传播与中亚传播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理解

网络 2022-11-16 00:07

新疆传播与中亚传播青年记者2015年5月下 70 任洪涛新疆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机制的构建 前,国际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宗教极端势力再次抬头。在此背景 下,新疆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 正跨越式进行着法治新疆建设。然而要 将对国家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新疆建设 好,仅有法的理念是不够的。在坚持依 法治疆的同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国梦等超越民族、宗教的价值 理念在新疆进行更好的传播,最终实现 各民族的共同梦想,成为当前迫切需要 解决的又一个重大问题。而要实现新疆 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更好地传播,就要进 行相应机制的构建。 对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理解 美国传播学者布里德指出:“任何 社会的主要问题都在于维护稳定和加强 凝聚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保持价值体 系的一致和完整,因为意识形态的混乱 势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崩溃。” 然而,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 仅取决于其思想内容,而且取决于其传 播能力。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 文化和价值观念就易于更广泛地流传, 谁就能更有力地维护并保持社会的稳 定,进一步影响世界。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看,我国的主流 意识形态文化是在批判继承(以传统儒 主持人的话: 新疆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只有结合新疆地区民族、文化、受众教育及接受水平、经济发展水 平等具体情况,深入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充分认识各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等对主流意识 形态文化传播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并辅之以加强科学文化教育等其它手段,才能取得理 想效果。

本期栏目的第一篇文章,就在此问题上进行了深入阐析。第二篇文章分析了一份少数民族语言 报纸——柯尔克孜文的《克孜勒苏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特色,资料翔实、梳理精当,对了解 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报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情况很有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导张辉锋 家思想为主)、反思(五四文化思潮)、 借鉴并发展(马列主义、****思想)、 曲折前进(“文革”)、再发展(**** 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历史 进程中,一步步清晰起来的。应该说, 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本质、以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为内涵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及中国梦的践行为引领的文化价 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化 的主要表现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似乎深奥玄妙, 其实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 息息相关。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又具有中 国特色,既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 升概括,既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 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 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在新疆的特殊价值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 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 传播体系。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在166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维吾 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 等47 个民族。 从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来看,清朝的覆灭、五四运动的思潮、 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成果等,都 没有改变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二元分立 状态:一方面,物质生活逐渐丰富,逐 步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 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依然处于相对保守 的状态,民族传统文化依然是少数民族 社会活动和个体行为的主要规范和解释 方式,宗教思想等对于少数民族群体的 影响依然十分巨大,并且在一些现代话 语模式的修饰下具有了表面上的时代合 理性。更接近现代化生活的主流文化在 少数民族的生活领域缺乏渗透性,更注 重于意识形态领域,而没有能够更多地 影响到少数民族群体的日常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上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平演变的升级,以 及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进程的 加剧,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价值取 向多元化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弱化、淡 化等现象。地处我国边疆的新疆,民族 文化多元,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国外 敌对势力重点和平演变的区域,其意识 形态文化的强弱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和社 会稳定。

如果传播和引导不利,则很可 新疆传播与中亚传播 71 青年记者2015年5月下 能被国外恶势力利用,引发一系列严重 后果。 在此情境下,新疆有必要构建有效 的传播机制,以与时俱进、理性的传播 方式调整意识形态文化认知结构,增强 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在本地 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新疆各民 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深刻认知 与认同,以实现对社会核心价值取向的 凝聚和整合。 新疆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 机制的构建思考 要构建新疆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 机制,应在遵循文化传播的一般客观规 律的同时,从新疆特殊的区情和民情出 发,因地制宜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 度地达到传播接受与认同的良好效果。 具体来说,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深入开展受众分析和研究要推进新疆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 机制的构建,首先要深入了解并把握新 疆各民族受众的文化需求。新疆是一个 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宗教信仰、 历史传承、风俗习惯等都不尽相同。根 据《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 新疆总人口为2181 万人,其中,信仰 伊斯兰教的人口达1300 多万,占新疆 总人口的一半多。 而在新疆少数民族中96.99%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

意识决定物质形态_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_相对主流意识形态来说

斯兰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包括婚姻、家庭、丧葬、 饮食、节日、礼仪及道德行为等,多遵 从《古兰经》的有关规定演变而来。伊 斯兰教对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以及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 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新疆不同民族进行经常性的心理 分析,调动情感、理性、逻辑等因素来 影响受众,使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显 示出更强的针对性。同时,应大力深入 发展现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务求保证 入学率和教学质量,为主流意识形态文 化在新疆的传播提供受众文化认同的基 显著提升传播者的软硬功夫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代表着先进 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执政方向。 因此,其传播主体是主流意识形态文化 研究者和践行者。新疆各民族受众,尤 其是有宗教信仰的各少数民族受众,是 一个情况非常复杂的社会群体,这对传 播者的素质及传播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文化 传播不同于政治宣传,也非强制性传达, 而应该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只 有对受众充分尊重,从受众的需要出发 深入受众、了解受众,懂得他们的情感、 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有的放矢。

因此,传播者应该祛除严肃的面孔、居 高临下的气势和强制性的口吻,改变教 条式、公式化和僵化的思想,以社会主 义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特有的亲和力和整 合力,兼容并包、以情动人,才能得到 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才能凝 聚国家和民族。另一方面,通过传播者 或传播媒介的从业人员对主流意识形态 文化的内容进行信息分析,并根据新疆 不同民族的认知习惯和特点,以及传播 效果的反馈情况,对信息进行语言转换 表述、重新编码、再艺术加工,从而将 规范性、概况性较强的文本转化成更容 易被新疆各民族受众了解、认知、接受、 再传播和认同的文化产品,以期取得预 期的传播效果。 突出强化传播渠道的阵地意识在新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文 化传播必须突出强化阵地意识。为此, 要发挥好新疆省级及各地州党报、党刊、 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主导功能, 在坚决抵制西方反动腐朽文化及有害信 息在新疆的渗透和传播的同时,不断扩 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此基 础上,北疆和南疆的传播渠道应因实际 情况而有所侧重。 当前,新疆总体上经济发展的情况 是北疆快,南疆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思想文化水 平及程度必然受到南北疆经济发展较大 差异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差距。

因 此,在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传播过程中, 南北疆应结合各民族的特点,选择并强 化不同的传播渠道和策略。在北疆,要 着力创新传统媒体的传播思路并发挥新 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采取微信、微博、 动漫、主题论坛、网上图书馆、网上博 物馆等新鲜手法,活跃版面和画面,同 时积极抢占新兴媒体阵地,打造新型传 播平台。以喀什、阿克苏、和田三地区 为代表的南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加之各民族尤其是有着伊斯兰宗教信仰 的各少数民族受科学文化教育水平普遍 较低,因此,应着重加强广播在南疆的 覆盖范围和使用率,以此作为社会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在南疆传播的主力传 统媒体。同时,要强化南疆基层党组织 及先进个人在传播中的先锋模范及舆论 领袖作用。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 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 疆传媒业的传播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成果】 注释: 《传播学引论》[M],新华出版社,2003 顾晓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研究》,《前沿》,2010 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1 10月25 新疆民族,百度百科夏天成 克力比努尔:《论新疆少数民 族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 《中国各省穆斯林人口排行》,360doc个人图书馆, ent/13/0309/21/3761466_270451600.shtml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人口 发展分析》,中国宗教网, com.cn/html/home/report/117517-1.htm 伊斯兰教,百度百科 顾晓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 效传播》,《前沿》,2010

文化 新疆历史 新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