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的精神食粮极度缺乏,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现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广的同时,泛娱乐化、网络道德缺失等现象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络;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无疑是接收信息最快的,但他们尚处于心理、思想未成熟阶段,在网络面前往往缺乏清醒认识,道德认知和实践背离。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使其在虚拟的空间内无人监管下做到慎独自律,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更正错误观点。改革开放40多年,社会生产力、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中国要想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就必须认识和落实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项既具基础性内在性又具目标性规定性的重大任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展现强大的生命力。
一、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乏力1.外部价值观渗入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当今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积累的经济科技优势和话语强势,对外推销以所谓“普世价值”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企图诱导人们淡化认同本民族精神文化。在西方强势价值观宣传过程中,最先遭受冲击的是大学生。这类人群思维活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但由于他们三观还处于确立阶段,缺少系统深厚的理论根基,容易动摇理想信念,难以形成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极其不利。因此,轻视大学生网络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值得警惕的。2.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使价值观引导遇到难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虚假新闻泛滥使得传播的信息变得扑朔迷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被人与机器的交流方式代替,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性格异化,削弱社会实践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变得淡漠甚至麻木,长此以往,会变得自我封闭。与此同时,网络世界的虚拟化,使他们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加剧道德素质下降的趋势,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大学生在诸多价值选择中迷失,将会极大影响网络核心价值观践行。
(二)大学生网络核心价值观教育体制与方法不完善1.网络德育教师专业队伍与素质建设欠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既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应成为社会道德的示范者。”[1]教师不仅承担着讲授知识的责任,也应从自身做起承担立德树人的本分。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教师是大学生网络德行发展的引领者,但目前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的引领作用相对不足。现今社会的发展大多重视理科人才,对于文科人才的培养还有待提高,大多数人更加重视实践操作,缺少网络素养的教学内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首先要做好领头人,承担学生网络道德价值观教育的引导责任。2.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脱离实际。随着大学生个性的凸显,“老师教,学生学”这种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必须进行革新。如今的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个性独立、崇尚自我,对于传统的老师“给予”的教学方式已经厌倦,他们更加重视实践操作,希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104合,内化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做贡献。从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建设教育强国促进人的道德素质提高角度来看,未来教育必须重视改革原有培育机制,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对客观环境带来的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三)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深入1.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个性化,导致社会价值观很难保持统一,导致社会道德生活拥有双重价值或存在多元评判标准。多元价值判断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削弱了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的支配性作用的影响。网络的虚拟化使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在网上随意评论,不顾产生何种社会影响,加上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无法识别那些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久而久之,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倡导的道德教育观念可能会仅成为人们在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出现迷惑及价值取向混乱,道德评价失去效力。2.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动性认知思考调动不足。虽然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从众”仍然是普遍心理。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由于性格心理等方面相似,就会形成特殊的文化氛围,他们在心理上归属了某个群体,会对他们网络价值观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与同伴保持一致,避免被孤立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助感,成员会不自觉地认同群体的网络价值观。这就表明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思考的主动性不强,没有主流的价值判断。因此,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没有在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中建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在消极低俗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大学生群体不利于良好价值观的养成。
二、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问题的根源
(一)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与时俱进体现不充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多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方法和艺术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高校教师应恰当地运用并且格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但是,当下的课堂多采用理论灌输法,而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没有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网络技术无法充分利用,只重视政治宣传和政策解释,难以深入大学生的灵魂,这会降低学生自我教育的参与程度,也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延迟。
(二)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少科学的理论论证和指导依据随着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时代不需要书斋中的人,富有创造性,实践性的人才更能促进社会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大多数学生张口就能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完全相反,缺少科学的理论论证和指导依据。诚信缺失,网络失德,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权责落实不具体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诱发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近年来,人们通过各种娱乐软件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在网上上传各种不雅视频,抹黑公众人物,用娱乐的方式模糊英雄人物的形象。大学生由于自律意识薄弱,自律能力欠缺,在被“后真相”裹挟的网络社会中网络道德行为失控,在不了解事情真相时仅凭自己内心的感性就对事情妄加评论。此外,网络营造的虚拟化空间使得语言暴力变得嚣张,采取的惩罚措施力度不够,权责问题没有解决使得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更加困难。
三、有效应对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矛盾
(一)坚持用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净化网络道德环境1.以核心价值观教育占领网络舆论高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具体的人树立榜样使之具体化。先进典型是一个时代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坐标,积极宣扬先进典型,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时代在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平凡的英雄,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岗位,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当亿万人都向这个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时,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2.以网络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认知。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空间,但也不意味着随意评论,没有秩序。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增强了社会的信息化,创造了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利用网络技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提高传播力度,也增强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受到良好的知识教育和道德熏陶十分关键。
(二)从信息技术新情况出发转变传统教学方法1.以合理机制配置网络核心价值观教师与资源。要将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高校实际紧密结合,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教师加强知识技能素质教育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在涵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当好学生向导,起到领路人的作用,深化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校应以合理机制配置网络核心价值观教师与资源,重视教师网络道德素养提高,采用适合学生与时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价值观践行提供助力。2.加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责任感和道德素质,就必须突破原有教学方法。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一种价值观要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当大学生享受到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福祉以及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发自内心去认同这一理论的时候,才能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理论力量的发挥需要被群众掌握,转变成物质力量。”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引领大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甄别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紧随时代变化,教学方法创新,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立,逐渐将偶然的行为在多次实践中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1.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增强有着内在的要求,将其转化为实在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育者精准掌握育人时机、巧妙利用,深度整合育人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各高校根据学生特征,采取实用且有可操作性的路径,依据不同的办学层次,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凝练本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在核心价值观凝练中的积极性。2.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与道德观。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我们的必修课也是必须经过的一条道路。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理性和非理性、道德与非道德,还可以认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异。这就需要从基层做起,把握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并与学校总体安全工作相结合,全面开展网络安全文明教育,采取有力措施以制定网络安全制度,通过营造文明的环境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妥善管理学生上网场所。同时更需要我们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到慎独、自律。只有人人从自身做起,网络道德建设成效才指日可待。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进入新时代,迎接新的挑战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具有开创性和独创性的思想精华,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不仅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完善提供了内在支持,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助力。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大学生是由青少年转变为成人即将步入社会的关键群体,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潜力巨大,影响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切实将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不仅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也是影响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