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中国文艺界盛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网络整理 2023-09-16 18:08

诸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省代表会议、中国画家商会第九次全省代表会议,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次盛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会议的举行,表示热烈的庆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大家向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真诚的祝福!

党对文艺工作历来高度注重,这是由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呼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发扬了中国精神,汇聚了中国力量,为我们党团结率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2014年10月,我们举办文艺工作座谈会,我同文艺界的同志们深入交流,进一步明晰了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和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涉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爆实践,倾情服务人民,倾心创作精品,热情讴歌全省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顽强拼搏,发扬崇高理想和英雄气慨,谱写了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非常是在党和国家举行的一系列重大活动中,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服务中,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挑大梁、不计名利、夙夜奔走,突显了激昂的精神风貌、高超的艺术水平。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辛劳努力下,我国文艺界出现新气象新面貌,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等都取得丰硕成果,主曲调愈发响亮,正能量更加大劲,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精神食粮,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

实践充分证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追求艺术理想,是一支有智慧有才气、敢担当敢创新、可信赖可借助的队伍。党和人民谢谢大家!

诸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现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改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路奋勇前进。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中国人民创新创造、开拓进取的勇气,有中国人民坚苦拼搏、顽强奋斗的毅力,中华民族在苦难和坎坷中一步步走到明天,必定在辉煌和拼搏中大踏步迈向明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一定就能劈波斩浪开往光辉的彼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须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多次指出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1940年,他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欺压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并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从而愚蠢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从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会议上发表悼词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还指出:要大力弘扬党和人民在常年实践中产生的崇高精神,“大声叫嚷和以身作则地把这种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中学生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憧憬,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消沉的人们所艳羡”。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连绵发展、饱受磨难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平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蕴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蕴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底蕴着中华民族最深邃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奇特的精神标示。我们要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变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全党全省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诸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文运同国运相牵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遗韵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须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须要激奋人心的伟大作品。鲁迅先生1925年就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浓烟,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奏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拼搏、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宣示愈发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勾勒愈发光明的未来。

这儿,我给你们提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你们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激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擅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则陷害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除了不可能发展上去,但是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惨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沉稳、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盛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气节、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遭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形成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彰显在中国人民的拼搏历程和拼搏业绩中,彰显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楚辞、楚辞、汉赋,到宋词、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造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这么强悍、创造的成就是这么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势,我们应当因此倍感无比自豪,也应当因此倍感无比自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精典文艺作品,都是哪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缩影,都具有哪个时代的烙印和特点。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能够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掌握时代心跳,承当时代使命,倾听时代声音,敢于回答时兼课题。

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守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顺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革和社会改革的先导。离开火爆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曲调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

人民即国家_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_使用人民的国家

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方式都是抒发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也是惨白无力的。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彰显,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培植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奇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借助,英雄是民族最耀眼的座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曲调,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画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迸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景仰,浓墨工笔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玷污先祖、亵渎精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要谱写变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实践,抒发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激励全省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走向未来。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穿衣镜,从历史中,我们就能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就能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刹那”。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史籍进行艺术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

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润和无限的想像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像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激怒历史的作品,除了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并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定被历史捉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能够禁得起历史的检验,能够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植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农地,文艺能够接住地气、增加胆气、灌注吵架,在世界文化涌动中站稳双脚。正所谓“落虽然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原本、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承继中转化,在学习中赶超,创作更多彰显中华文化真谛、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时尚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矗立于世。

第二,希望你们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赞扬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像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缘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甜蜜主义情结,审视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抒发人民的愿望、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人民须要艺术,艺术更须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画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惟一判定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种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技巧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式是植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能够常青。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明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丽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甜酸苦辣,百姓欢乐悲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像,饱含着催泪肺腑的故事,充溢着昂扬跳动的乐章,诠释出色调缤纷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形成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进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间真情和精髓,感遭到世间大爱和西路。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都会弄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志向、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当跟随人民步伐,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人民不是具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位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悲伤。真实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类各样的人物,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觉和美的创造。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一直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置于心里,把人民的喜怒哀乐饱含在自己的笔墨,讴歌拼搏人生,描画最美人物。

走进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心态;以低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文艺工作者既要有这样的心态,也要有这样的能力。文艺反映社会,不是通过概念对社会进行具象,而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情感、情节、画面、图像等进行艺术重现。为此,社会的色调有多么缤纷,文艺作品的色调就应当有多么缤纷;社会的情景有多么丰富,文艺作品的情景就应当有多么丰富;社会的风韵有多么古朴,文艺作品的风韵就应当有多么古朴。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掌握的作品。变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拼搏,促使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改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些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觉伟大,从纯真中发觉崇高,进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抒发生活、全景诠释生活。

历史变化这么深刻,社会进步这么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么活跃,为文艺发展提供了无尽的银矿。社会是一本大书,只有真正看懂、读透了这本大书,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看懂社会、读透社会,决定着艺术创作的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上好社会这所大校区,读好社会这本大书,创作出既有生活积淀又有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

“文人之笔,警策惩恶。”文艺要反映生活,但文艺不能机械反映生活。茅盾说过:“文艺作品除了是一面穿衣镜——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铁锤——创造生活。”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激昂没有抑扬、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有惨剧。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落差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别,传承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下的豁达态度和进取精神。

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清泉永远比污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赞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擅于在广漠处发觉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边沿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责怪者、无病呻吟的消极者,不能沉浸于鲁迅所批评的“不免吞咽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但是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要用有筋络、有道德、有体温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灰心、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智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耀生活。对人民深恶痛绝的悲观腐败现象和肮脏现象,应当坚持用光明驱走黑暗、用真善美击败偏狭,让人们看见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第三,希望你们敢于创新创造,用高超的艺术促进文化创新发展。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动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改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奇特的实践创新。这些伟大实践必定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悍动力和宽广空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同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匹配的优秀作品。中国人民除了将为人类贡献新的发展模式、发展公路,并且将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

使用人民的国家_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_人民即国家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须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须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承上去,激活其内在的强悍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串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求,锐意进取,在提升原创力上下工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工夫,促使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方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映衬,让作品愈发精彩迭出、引人入胜。要把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眼神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奔向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奔向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寻访,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调子,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响声和色调、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也是我国文艺不断繁荣发展的强悍动力。我国文艺除了要有体量的下降,更要创造质量的典范。创新贵在独辟蹊径、不拘一格,但一味标新立异、追求荒诞,不可能成为上品,而很可能流于下品。要克服浮躁这个乱象,谴责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用专注的心态、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品味的作品。

第四,希望你们固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推动社会风尚。文艺是浇铸灵魂的工程,承当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当用独特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薰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下的价值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吞没我们的生活。

伟大的文艺诠释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巍峨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巍峨的人格。”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涵的真善美,因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惊艳。只有用博大的胸襟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眼神去观察现实、真诚的爱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其实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质和方法,但最终决定作品份量的是创作者的心态。具体来说,就是创作者以哪些样的心态去掌握创作对象、提炼创作主题,同时又以哪些样的心态把作品诠释给社会、呈现给人民。

精典之所以还能成为精典,其中必然富含质朴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精典通过主题凝练、人物打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腴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而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文艺要打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打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定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上去,强化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升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味,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谴责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革除粗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文艺创作是坚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造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路遥的石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农地一样奉献。”托尔斯泰也说过:“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处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判定一种我觉得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见解,这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若果告诉我,如今的女儿们二六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她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并且热爱生活,这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六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追求,能够掏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要遵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谨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正确掌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仍然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严肃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疗效。要珍视自己的社会形象,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孤寂、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多疑,不当市场的奴隶,勇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粗俗庸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博得尊重,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社会风尚的推动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诸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盖有十分之功,必待十分之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诱因。文艺界是思想活跃的地方,也是创造力充裕的地方,济济多士,英才辈出。我国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中国科协、中国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在团结文艺工作者方面负有重要职责。多年来,中国科协、中国作协举办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那里有文艺工作者,科协、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那里,发挥好文艺界人民团体作用。

新形势下,科协、作协要推进变革,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改变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不断提高组织活力。要加大推动,突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率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组织向心力。要强化联络,延展工作手指,强化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汇聚上去,不断提高组织吸引力。要提高本领,强化能力建设,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发挥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行业影响力。要强化沟通,待人以亲、助人以诚,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成为文艺工作者事业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真同学,成为文艺工作者的温情之家,把文艺战线的力量发动上去,把人民群众中蕴涵的创作能量迸发下来,促使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像。

强化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高度注重文艺工作,充分认识科协、作协的重要作用,指导推进科协、作协推进变革、发展事业,加强新政支持和保障力度。要用符合文艺规律的形式领导文艺事业,充分弘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保护好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强化科协、作协党的建设,强化文艺单位党的建设,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讲政治、懂业务、能干事、愿服务的党员放在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要强化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愈发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料,多为文艺工作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良好环境。要注重和强化艺术教育,提升人民群众艺术素质。

诸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掌握来彰显。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位树枝上跳跃叫唤,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飞翔俯瞰。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除了有这样的雄心,并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江山留圣迹,我辈复登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谨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最后,祝愿会议完满成功!

(新华社上海11月30日电)

《人民晚报》(2016年12月01日02版)

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
上一篇:守望先锋刷深渊技巧大揭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