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公司像拼多多那样,没有成为其成功上市的巅峰之作,反而遭到舆论的嘲讽和质疑。 “拼多多讨价还价团”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野。
在QQ上,以“拼多多”和“讨价还价”为关键词,可以找到数百个以此命名的QQ群。在这些QQ群里,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微信群。有些讨价还价小组其实是要收费的。
很快就被批准加入了6个拼多多讨价还价团。
在 24 小时内,我总共收到了近 300 个讨价还价链接。如果再加上其他信息,我的手机一天至少被炸一千次。如果拼多多讨价还价组对这些商品进行分类,90%以上是生活用品,包括纸巾、洗发水、洗衣皂、发绳、防晒衣……大部分原价不超过30元;此外还有少量儿童玩具、滑板、充气游泳池。
被大众诟病的大型电器和数码产品,从来没有出现在议价群中,只有几次,比如价格在10到20元的耳机、插线板。
这个每天有那么多时间呆在谈判组里,只为了省十块八块钱的人是谁?我在群里潜伏了一周,发现了这些规律。拼多多讨价还价团规则 拼多多讨价还价团规则一:成员以女性居多,90后占主导地位。 2017年底,拼多多月活跃用户达到1.57亿,在移动端已经超过天猫。但是我身边玩拼多多的人还是很少。之前只有一两个朋友邀请我帮忙谈价格。真的每天都有这么多用户在拼多多上买东西吗?在潜伏在拼多多群里的日子里,我发现这可能是真的。
每个组都已达到其最大容量。查看群组成员的个人资料,很容易发现此类群组的两个特征。一是女性占绝大多数,二是90后占比超过90%。
如果群名主要是“讨价还价”和“互相砍价”,只要成员数不满,都容易申请入群。但如果是群介绍中明确注明的“xx拼多多交流群”,就不会那么容易进了。我申请了两个这样的团体,一个至今没有回音,另一个无情地拒绝了我。就连讨价还价的群体也有不同的风格。
在一个讨价还价群里,我等看了一会儿,发现所有成员都被禁了,只有管理员一直在群里扔淘宝优惠券的链接。原来,这个群是淘宝客户打着拼多多黑客的幌子成立的淘宝客户销售群。
另外2000人的群体中,96%是女性,90后占绝对多数,但这些年轻女性既不卖萌也不聊天。自从入群以来,一直都是@@group好友,没有客套话,就一个字:“相互”。
“互助”的意思是互相帮助讨价还价。组成这些小组朋友的小组成员是谁?据观察,她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全职妈妈,很多是十五、十六岁的中学生。另外,他们是不用每天固定时间上班的人,收入也不高。我接触的大多数人都来自农村地区。来到城市,这些人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
一个叫“追逐时间”的群友告诉我,她是来帮朋友讨价还价的。在大家的帮助下讨价还价,那位朋友终于免费得到了防晒霜,她看到后很感动。拼多多后来成了她每天必去的APP。她最好的结果是0元拿到了一个原价32元的保温杯。
26岁的“温度计”是一名全职妈妈,有两个男孩,住在广东。她明确表示,为了拼多多的便宜,她加入了讨价还价的队伍。她也知道便宜没有好东西,但是一看到便宜的价格,她就抑制不住内心的购买欲望。 “我也买生活用品,如果质量不好,扔掉也不心疼。”
我还遇到了两个十几岁的学生。他们说通常没有零用钱,但拼多多提供了免费获得零用钱的可能性。用户使用拼多多的购物情况 数据来源:企鹅研究平台 学生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我接触过的最年轻的拼多多用户是北京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女生。她希望在拼多多上免费购买自己喜欢的头带。
除了一个住在农村的女孩外,大多数人都不是很穷。以《温度计》为例,她的丈夫是一名保险推销员,收入足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但《温度计》还在讨价还价的队伍中高高兴兴地讨价还价,其实这成了她的时间杀手。一种方法。
她说,除了照顾孩子,她每天都在玩手机,但现在,一边玩手机一边赚钱不是好事吗? 2015年到2016年,她尝试做微商。但整整一年,内衣只卖了10件,就放弃了。现在,她的人生目标已经转向在拼多多上0元买货。在她看来,这就是她用自己的时间和努力赢得的“奖杯”。
《追逐时间》也是如此。她喜欢这种成就感:每天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找足够多的人帮忙讨价还价,就能免费得到某件物品。现在,除了讨价还价,她也开始找人帮忙开红包——拼多多的另一种玩法,就像讨价还价的规则一样,需要找多个好友点击链接,直到红包成功打开。如果开红包成功,金额一般为5.8元,8.8元,“还可以抵一部分钱”。
当很多精英争论拼多多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时,这些讨价还价的忠实用户根本不在意这些争论。对他们来说,拼多多有时就像一场游戏。其他游戏通过打怪、升级赚取游戏装备来获得满足感,而拼多多则是用金钱连接现实世界的游戏。
“反正我没有别的事可做,”小组中的许多人说。
在过去一周的潜水中,我看到这些拼写者成功拆包5.8元红包,10元以下买8盒面巾纸,原价60元免费送滑板车,原价28.9的口红,原价37的地垫……但是按照2000人的一组概率,获得上述成就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拼多多APP上的口红价格但很多人即使只是将价值1元的头带剪成0元,也会感到兴奋。他们不仅获得了游戏的快感,还获得了真货,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温度计”会觉得“就算质量不好,扔掉也不可惜”。
拼多多群法二:讨价还价能力也是稀缺资源
拼多多有很多讨价还价的规则。最激烈的歧视是新老板一刀砍三五块钱,老老板不欢迎,每次砍也只能砍一分钱。
受此规则影响,热衷讨价还价的用户需要继续积极探索新玩家,以获得含金量最高的“第一把刀”。新的别针所有者通常是旧别针所有者的朋友。如果想帮朋友讨价还价,需要下载APP并注册。这一策略成为拼多多用户迅速扩张的原因之一。
为了砍掉37元的补水器,群友“小旭”找到了近10位老用户,一共只砍了0.27元。她心里清楚,“这是拼多多的套路。”然而,在获得更多收入的诱惑下,小旭仍然努力开发2个新用户来帮她讨价还价,但最终距离降到0元还有一半以上的距离。
数据显示,从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仅移动端拼多多注册用户就超过了1.5亿。截至2018年3月,根据拼多多的数据,拼多多的日活跃量为4310万,这也从侧面证明,虽然拼多多在3年内成功将活跃买家数量扩大到3.44亿但其中约 33% 仅作为忠实用户的帮凶存在。
当新用户开发不便时,旧拼竹一文不值,但总比没有好。于是,讨价还价小组诞生了。这可能是拼多多群越来越多的原因。短短5天,我加入的谈判小组全部爆满,但看日期,这些小组大多成立不到半个月。
根据拼多多的规定,每个讨价还价环节同一用户一天只能被黑一次,每个用户24小时内最多被黑3次。讨价还价链接仅在 24 小时内有效。超时后,所有之前的降价将被清除。如果你仍然想要这个产品,你必须重新开始。
“Chopper”因此变得稀缺,“讨价还价”成为可交换的利益。如果你想让别人为你讨价还价,你必须为别人做一件事。这通常是您下次回来讨价还价或帮助打开红包的时候。
但这种帮助不受契约限制,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自觉。
有一个微信群。刚进群的时候,看到一个叫“人间小魔女”的群友骂道,“这人真恶心,还敢进群”“骗了我好几次时间”和“不要相信他”...
在群里呆了两天,才知道这个“小魔女”被另外一个群友骗了好几次——所谓的骗,就是同意互相帮助讨价还价,等到对方需要党的帮助。当时,他假装没看见。这意味着,互相砍杀的对方白白失去了在群里交换的筹码。急需在 24 小时内减产的产品,其减产的几率也较小,该产品可能无法供货。这样一来,被骗的群友就会当众暴露某人的“作弊刀”行为。
我在每个小组都经历过几次类似的争吵。这相当于大字报式的披露。这话一出,被曝出是“骗子”的人几乎不可能从“相互”中获得群友。
一位拥有8个群的拼多多资深用户表示,在讨价还价的群里,诚信是最重要的。只有信守承诺,帮助别人讨价还价,才能在群体中生存。她在群里待了半年多,只遇到过两起被骗的案例。 “每个人都会选择诚信。这是规则,唯一的规则。”
将诚信与一直被诟病假货的拼多多联系起来,是一种奇怪的对比。但我只能说她很幸运。作为拼多多的新人,入群第二天就被一刀骗了,是“含金量”最高的“第一刀”。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初中女生本来答应跟我谈讨价还价组的生存技巧,前提是我先帮她讨价还价,这样她就可以免费拿到27元的湿巾。
但是直接帮她砍了3.2块钱后,她就不理我了,唯一的反应就是去我的QQ空间走走。然而,她没有成功讨价还价。
从那以后,她又给我发了两个讨价还价链接。我当然不会再为她讨价还价了。
拼多多集团法3:利益交换领域
在这些陌生人群体中,它似乎是一场生存游戏。你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换取利益;每个加入小组的人也都有明确的目的。拼多多互砍团截图 15岁的初中生小小,在互砍团呆了2年,她告诉我,她的目的不是讨价还价,而是为了赚钱。她的赚钱方式是,如果她帮忙讨价还价,对方需要加她提供的淘宝客微信为好友。每次添加好友成功,小小可赚取1元。
为了尽可能多的赚钱,小小加入了10多个互黑群。她说每天交5个朋友都不是问题。她告诉我,这样赚来的钱,够她每周在拼多多上买7件东西,还能补贴她的家人。在父母眼里,晓晓是个“早到家”的孩子,可以给弟弟妹妹买玩具,所以一直特别支持。
这也是招募海军的广阔市场。在很多群里,只要你去今日头条,留下3条评论,截图作证,就会有人自动帮你讨价还价。
在另一个人少的QQ群里,讨价还价的前提是招募新的群员。在讨价还价中获得帮助的前提是拉一个新的组员。
有些人实在没有资源兑换,直接发红包请人讨价还价。红包的数量很少,但抢到的人通常都不好意思不帮忙讨价还价。每次发红包我都跟不上,一般2秒内就分完了。
在互切组中,还有一个角色叫“包切商”。替别人讨价还价,换取少量的金钱作为回报。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大量以“粉丝”需求为主的信息,包括:扫码关注、僵尸粉丝、挂机、修改步数、视频会员、群发、平台评论……几乎都是为各大平台冒充流量,然后拿到50到几块钱的补偿。
小组不介意这一点。只要有需求,大部分都会提供帮助,反馈帮助拼多多讨价还价。
这形成了一个奇异的循环。为了获得一些不是特别需要的低质量产品,他们会帮助别人,推广和推广同样的低质量内容。至于效果和影响,没有人在乎,但所有平台的流量都实现了有效和真正的增长。
拼多多集团法则四:买不起,就用拼多多?
低价是拼多多之王。因此,讨价还价和免费很受欢迎。有人知道拼多多APP上的LV价格不便宜,但并不在意。
“温度计”告诉我,一套60元的运动服是她在拼多多买过的最贵的衣服。今年3月,为了0元拿到原价100多元的婴儿爬行垫,她白天入手,只要有空,她就会分7组“喊”讨价还价。哄孩子睡觉后,熬夜到凌晨两点,终于以0块钱买到了爬行垫。
她说她的家人反对,但她不这么认为。
最近,《温度计》又在议价群里发现了低价频道“Rebate.com”。 100元以下产品,拉5个新用户注册即可免费获得。
她爱上了剃须刀,想把它送给丈夫。除了在群里找人帮她注册外,她还打电话给5个朋友,请他们帮忙。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愿意提供帮助。 5人中,只有3人通过她的链接下载了APP并注册了用户。一位因手机内存不足拒绝了她,一位没有回复。
经过多次诈骗和拒绝,Thermometer 终于免费拿到了这款剃须刀。
我问温度计:“不是免费的,你应该买得起这款剃须刀吧?”
她说可以,但她的原则是,省一点就是一点。凡是能在手机上赚点小钱的事情她都愿意参与,比如浏览一些APP赚钱,或者充当海军发表评论,1块钱她会尝试3项。
16岁的岳武是个农村姑娘。她说自己没有零用钱,也没有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于是,她想买东西的时候,就通过QQ登录拼多多,以0元讨价还价。有时候,她还可以在QQ群里抢一些红包。悦物选择拼多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支持QQ登录。
为了给自己挣点钱,她尝试在群里做打字员,但在开始工作之前,她不得不支付100元的会员费。她负担不起,所以她不得不放弃。对月舞来说,比质量差,不能拥有还要糟糕。所以,她选择了用时间和精力来交换。
她问我其他赚钱的方法。我告诉她我可以发传单或写文章。她不屑地说:“我能挣多少钱。”她只是希望能找到一种“不费力气”,可以在网上完成的红包开户。工作,即使一次只赚几块钱。
拼多多互砍组规则5:名字叫拼多多,其实是骗局
在搜索拼多多讨价还价群的时候,我也发现很多拼多多群都是经过机构认证的,而认证机构并不是拼多多本身。
例如:QQ群“拼多多PinduoduoPinduoduoPin”有4999个群成员排名一、,认证机构竟然是吉安市清远区集畅科技有限公司,有498个成员的QQ “Pinduoduo Pinduoduo Pinduoduo”群,认证机构为哈尔滨正大家居有限公司。拼多多QQ群截图 为什么会有公司愿意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对QQ群进行认证?
我试着加了几个,每个人都设置了加群的问题,引导申请人进入另一个群。申请加入后,我一进群,机器人管理员就说可以加一个QQ。不,刷单赚零花钱。
这不是拼多多集团吗?我想说话,但是我发出的文字被标记了一个红色的感叹号,认为这是一个坏信号,无论我重新发送多少次,我都无法发出。
大部分被引导加入的群都是这样的,有一个群甚至被命名为“免费兼职2群”。
这些群体流动性很大,人们经常来来去去。看来,这是一个专门针对拼多多用户设计的“招聘”频道。仔细想想,这也是一种精准投放。接触过的“温度计”、月舞、晓晓都对这种工作非常热心。即使他们忙碌了一天后只赚到一两美元,他们也很满意。
为什么不学习一些能让你赚更多钱的技能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尤其是在与两个 15 或 16 岁的中学女生打交道时。
他们不耐烦地回答我:“我可以学习什么?放假后很无聊!” “我不学习?我每天都有作业。”多多,在鄙视拼多多的同时,其实不仅精英鄙视拼多多,很多拼多多用户也鄙视多多。
Doll 是我在一家餐厅的会员群中认识的一位群友。当我在群里问大家对拼多多的看法时,他站起来说:拼多多是我最讨厌的APP。
他不喜欢拼多多,原因如下:朋友经常发链接让他讨价还价;拼多多APP和公众号发送消息过多,除非卸载解封,否则无法关闭;各大电视节目播出 洗脑广告歌好烦。
我问他,你在拼多多上买过东西吗?他回答:拼多多便宜,但肯定没有好货。
我觉得很奇怪,一个厌倦了拼多多的人,为什么要加入一个专门的拼多多群?他回答说,他进来是为了帮助别人讨价还价。但是第二天,我收到了他的群消息——扫码免费获得电动滑板车。
大多数人也被拼多多上的低质量产品所愚弄。一位在拼多多上买过剃须刀的网友笑着告诉我,她同学曾经0元抢了一件冬装,结果却是一件很薄的短袖。拿到货后,同学父亲郁闷了3天。每天下班回到家,他都盯着衣服说自己浪费了多少精力。
但这位同学的家人从那以后就没有放弃拼多多。爸爸转身开始在拼多多上0元买饼干。
其实,很多拼多多用户都在冒险。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很幸运,不会购买有缺陷的产品。一旦遇到,只要能凑合着用,他们就安慰自己:便宜,没关系。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一种对金钱的绝对信仰,以及无法摆脱现实生活境遇的无奈。
一份只赚几块钱的工作,他们热衷于做,因为他们没有潜力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认为做点小事,赚点小钱,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学习太难了,赚不了多少钱。
在看重小利的同时,对未来不屑一顾,这两种情绪构成了每个“拼多多互砍组”的主基调。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我从未了解过的中国。
当大城市的人们在谈论日本电影《盗贼家族》如何让一群被社会抛弃的边缘化人群的生活变得温暖而动人时,这些生活在“剪辑组”中,那些站在中国主流社会边缘的人,正是人们谈论“拼多多”时所谈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