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微博服务专家组针对账号异常关注发布的公告
红星新闻记者丨陈一凡、潘俊文实习生丨陈鹏铎
编辑实习生:朱洁英
近日,不少网友反映微博关注列表“失控”,新增了很多不熟悉的关注者,从几十个到几百个不等,都不是自己完成的。
另一方面,一些微博大V也批评非目标粉丝数量异常增长,不少人质疑新浪监管不力。
但记者发现,刷粉市场很少通过盗用真实账号的方式提供服务,而从关注机制暴涨的粉丝多为低活跃度和假冒用户,难以解释真实用户的异常关注。
对此,新浪微博回应称,异常关注是第三方应用利用系统漏洞引起的,建议用户升级客户端,退出所有登录设备,重新登录。后续可通过及时修改密码、清除第三方应用授权等方式提高账号安全性。
多位法律学者表示,强行关注严重侵犯用户权益、是否存在账号被盗、或涉嫌违反去年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也有专家建议,微博运营商应加强用户沟通渠道,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特色服务,及时处理此类问题,避免矛盾激化。
↑图为网友发文关于失控的微博关注列表截图
买粉市场“真正的粉丝”不是真正的人
近日,不少网友反映微博关注列表“失控”,新增了很多不熟悉的关注者,从几十个到几百个不等,都不是自己完成的。
据悉,该现象被微博定义为关注异常,即非用户本人操作的关注行为,即账号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添加了陌生关注。
其中,微博低频用户在登录时发现自己的账号被“塞入”了数千个不熟悉的粉丝;并且在用户手动解封陌生账号后,他们的关注者列表继续增长。有网友指出,已故好友账号疑似“复活”,并开始持续关注转发大量宣传内容。
一位接受采访的网友告诉记者,她的关注列表被“塞进”了500多个娱乐账号。在此期间,她每天都登录浏览微博内容,但依然无法抑制粉丝的增长。最后,她通过卸载重装微博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大部分网友指出新浪是问题的根源,认为是监管不力。
↑图为某微博粉丝卖家提供的价格
其实,微博买卖粉丝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产业链庞大的刷粉市场中,已经出现了影响买卖价格的“僵尸粉丝”和“直播粉丝”两类服务。
记者从多家提供“刷粉”服务的公司获悉,“僵尸粉”实际上是软件生成的假粉丝,没有头像、博文,也没有任何互动。和真粉丝有明显区别,价格也很便宜。是早期选择最多的服务。
随着管控越来越严,“活粉”成为了更“优质”的交易选择。据店家介绍,“直播粉丝”有头像、昵称、自己的粉丝,会不定期更新博文。是“100%真人”的活跃账号,不会被微博屏蔽。适合“个人、名人”、企业推广”,甚至刷完之后也会有“少量清仓”,但他强调,就算有清仓,也可以联系他和及时弥补。
随后,记者以15元/50元和90元/1000元的价格从两位卖家手中一共购买了1050个“活粉”。交易过程中,该店要求记者通过支付宝或微信红包扫码付款。钱到账后,对方向记者索要微博ID和主页链接。从记者购买买粉丝绸到完成“直播粉丝”,只用了不到1天时间。
但记者发现,这些活跃的粉丝并不像商家描述的那样“100%真人”。一些“直播粉丝”的微博首页显示,他们不定期更新的博文大部分都是转发的,并没有过于个人化的原创博文。其次,在多个粉丝账号中频繁出现的转发内容。进一步观察表明,这些账号的博文内容非常相似。
同时,记者以互动的态度私信粉丝名单中的数十位“直播粉丝”,希望了解他们关注的原因。但截至发稿时,尚无粉丝回复。记者无法与卖家互动,向卖家询问。对方表示,兼职真粉丝内容高度一致,无法互动是正常现象。只要不被屏蔽,就不用担心。
其实,据媒体报道,“活粉”和僵尸粉没有本质区别。均由公司网购邮箱注册控制,不定期进行转发博文等维护操作。卖家为了维护“直播粉丝”号,通常会雇佣大量兼职人员,并要求这些兼职人员也掌握数百个微博账号。
前述观察名单中的“失控”用户持有真实账户,与“直播粉丝”和“僵尸粉丝”有很大区别,很难确认有真实账户流入刷粉 市场。
谁控制了真正关注者的注意力?
除了故意“买粉”,不少受访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微博会给他们送“粉丝”。
多位微博红人表示,在微博上发布热门原创内容后,会定期被“塞满”。 “有时是僵尸粉,有时是数据营销粉。”知名游戏博主肖锋告诉红星新闻,他偶尔会点击粉丝平时关注度和微博首页,识别哪些是僵尸粉, “近4位粉丝中,1万粉丝中,活跃粉丝在1万左右。”
总的来说,这个“涨粉”对微博博主影响不大。在小峰看来,“甚至是微博系统给你的奖励,鼓励你继续创作。”毕竟粉丝数量决定了一个微博博主的商业价值。费用相应较高。
但是,小峰认为,他的粉丝列表中的“僵尸粉”和“营销粉”的数量会降低活跃粉丝的比例,这会导致微博上的促销价格更高,通常会改变微博的分发效果, “因为推广是按人头数来支付的,所以粉丝越多越贵,但是粉丝中的水分越高,花的钱就越多。”
↑在采访微博数量增加后,购买微博的促销价有所上涨。
因为被“塞”过的粉丝不一定对自己发布的内容感兴趣,娱乐领域的博主小刘表示,希望微博的推荐机制更加完善。 “别人注册或登录时,微博向用户推荐。关注我,他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同意。”
可见“买粉”很难买到; “拍饭”多为低活跃账号。那么,真实账户异常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微博在2021年10月的专项治理活动中透露,将针对部分用户利用网站和第三方平台漏洞涨粉或盗取用户授权恶意关注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行动。清理。事实上,它回应了用户的问题,指出异常关注是由第三方应用程序利用系统漏洞引起的。
5月11日,记者就此事向新浪微博求证。有工作人员回应称,异常担忧是因为用户账号被黑客盗用所致。了解情况后,微博方面推出了新的账号防盗策略,并对涉事用户账号进行了只读保护。
对于已故账号的异常关注,微博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被盗账号与是否已过世或90天未使用无关,微博建议用户定期更新密码以确保它们在各种平台或应用程序上。帐户安全。”
此前,官方认证为“微博服务专家组”的账号4月21日发文称,微博技术部已对用户反映的异常问题进行了排查修复,并建议用户升级客户端,注销所有登录-in 设备并重新登录。
博文还提醒用户,及时更改密码和清除第三方应用授权可以提高账户安全性。
我们对我们的微博帐户有什么权利?
那么,异常关注是否构成对用户权利的侵犯?用户除了等待官方修复漏洞、重新登录等补救措施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维权吗?
首先,一些法律界的受访者认为,不寻常的关注构成了对权利的侵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薛雪表示,用户操作账号添加关注者,但未经许可强行给用户添加关注者,属于合法使用行为是用户的合法使用。侵犯权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也持类似观点。她认为保护用户的关注权是一种使用权和控制权的保护,更是对账号使用权的一种保护。
不过,许可和刘晓春也提醒,用户的关注权是否属于个人信息保护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我国,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定义已有规定。 2021年11月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相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信息。
刘晓春说,用户的关注权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使用权,二是用户关注的对象,属于个人信息范畴,受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未经许可不得随意传播。
“如果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被盗,必然涉及个人信息的保护。”许可表示,强制关注很难纳入个人信息保护范围,但如果以盗取账号的方式进行操作,则会涉及对个人信息的侵犯。 ,您可以从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川易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晓明律师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如果通过实名认证的方式对微博账号进行注解,可以使使用该账号的自然人被识别,微博账号可以归类为个人信息。
事实上,用户此前曾因强行关注而提起过侵犯个人信息权的诉讼。 2019年,部分用户认为微信阅读在未经本人有效同意的情况下获取了微信好友关系,自动关注微信好友,并将阅读信息默认开放给分享微信阅读的微信好友,故称“微信阅读” . “其背后的公司起诉法院停止侵权。2020年,北京互联网法院裁定,“微信阅读”应用程序(V3.0)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自动为微信好友添加关注者) ,构成对其个人信息权益的侵犯)。
另一方面,不少受访专家认为,《微博服务使用协议》(以下简称《服务协议》)在保护用户权益方面格格不入。
刘晓春表示,从《服务协议》来看,并没有明确规定用户可以自主决定关注谁。同时,大部分条款并未规定用户权利,“主要是规定用户应遵守的义务,包括对用户权利的一些限制。”
对此,林晓明分析,《民法典》规定,法律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同时,明确私人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掠夺、破坏。他认为,虽然虚拟财产的内涵和外延尚未通过立法明确界定,“但按照普通人的理解,包括微博账号在内的相关数字财产属于个人财产,这是不争的常识。 "
“因此,未经允许,在真实用户的微博账号中强行添加关注者是侵犯个人财产的行为,应予以制止。身份关系和标准条款应视为无效。”林晓明说。
不过,刘小春表示,很多网站都会将账号的所有权提供给平台,规定用户只有使用权,“所以对于账号本身是否属于财产,是否可以被继承。”
从许可角度看,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已故账号的保护得到显着提升。他指出,目前在生前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近亲属可以基于自身合法权益查看死者账户信息,也可以有权删除账户中的信息,但不能使用已故用户的账号发布信息。但《服务协议》规定,用户在申请服务后连续90天内未实际使用微博服务的,微博运营商有权终止服务并收回用户账号。因此,如果用户死亡,该帐户将在 90 天后过失。将被回收,相关个人信息将被删除或匿名化。
但是,许可证补充说,微博运营商可以对异常关注的问题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他建议运营商应做好通知程序,让所有用户在打开微博时都能收到通知,并了解可能出现的异常问题以及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二是经营者应积极排查技术问题。补漏,做好全过程监督管理。
“用户现在很多不满的原因在于沟通不畅。”李认为,除了及时整治外,还应完善用户救济机制,成立专门小组,提供一对一的解决服务。当用户向客服投诉,发现异常问题,或存在被盗风险时,可给予快速回复和解决方案。”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