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是现在一种社会现象折射出的青年问题

网络 2023-01-26 21:02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029-01摘要: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是现在一种社会现象折射出的青年问题,我们在关注他们学习状况的同时,更应多多关注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本文体现一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对策

网络道德是活动在网络上的个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所谓网络道德,简言之就是规范网络活动的行为准则,就其实质而言属社会公德。2004 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努力把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如何在重视大学生网络技术学习与使用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与实践,是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思考_道德哲学的思考_小悦悦事件道德思考

1. 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念比较模糊。

网络舆论的开放性导致网络非道德语言和行为盛行,对于形成价值观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网络的非主流思想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甚至部分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表现出了崇拜态度,甚至有兴趣尝试一下。除此之外,色情、迷信、反动、网络欺骗等在常理中应该受到舆论谴责、法律追究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也对此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个别法制观念淡漠者甚至认为这些内容很正常,可以接受;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不好,但是选择了不接触、不抵制的消极容忍态度。

2. 大学生网络语言异化。

道德哲学的思考_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思考_小悦悦事件道德思考

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这使得大学生能够摆脱传统道德的羁绊,出现言行随意、自由主义盛行、谩骂成风等网络语言危机。大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标新立异,有的大学生以制造偏离逻辑、语法和修辞规范的“奇言怪语”为时髦,以发表粗制滥造、肆意恶搞的“胡言乱语”为潇洒,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现象正在改变和颠覆着大学生阅读、写作、思考、生活的固有模式。

3. 大学生网络诚信危机。

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在网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进行学术造假的实例层出不穷。网络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网络信息在产生、加工和处理等过程中, 给网络使用者以极大方便地复制和抄袭信息,数以万计的学术网站和越来越多的电子学术刊物使修改、转贴他人拥有权力的文章可以在瞬间得以进行。网络剽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完成课堂和期末作业的时候,直接去网上搜索有关的信息并且下载下来,然后再通过简单的加工就变成了属于自己的成果。

4. 大学生网络犯罪频现。

部分大学生,电脑技术高超,在网络世界遨游时得意忘形、忘记了道德,才智出轨,利用网络随意下载软件和文章,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甚至化身网络黑客,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篡改一些网页,破坏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料,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大学生甚至恶意编制与散播病毒,大学生是一个掌握高深电脑知识的群体,其中的极少数人凭借娴熟的技术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蓄意破坏他人网络终端的信息,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例如2006年曾被列为十大病毒排行榜之首的“熊猫烧香”,就是武汉某高校学生雷磊和李俊所散播,影响极其恶劣。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不是先天禀赋的网络嫁接,也不是纯粹个人的主观设计,而是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道德认知(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行)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境界这三个方面关联性和指向性来分析和考量,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制能力。

网络道德危机的本质就是网络文化的危机,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是一种文化存在、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境遇,因此,教育要担起挽救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使命。

1.组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

要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社会道德实践、网络道德宣传等活动。要建立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劳动的制度,鼓励大学生为社区、为社会多做志愿服务。通过举办网络道德相关的辩论赛、主题演讲等营造抵制不良网络行为的氛围。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促进思想的成熟,增强大学生道德认知度和道德实践能力,更可以把一些迷恋网络的大学生从“网瘾”中解放出来,使之更好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构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文化。

纵观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网络伦理和网络文化的建构,仅关注于学生网络道德教化层面的上网规约、教导和信息技术教育层面的技术、知识的传授。实际上,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建构不应仅以网络技术或准则、规范等制度框架呈现在给大学生,而是要有感情、有关怀,这才是网络文化建设的理想状态。要将网络文化作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基本状态和存在方式。应正视和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使他们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培养网络文化和道德。在内容方面,要拓宽教育视野,将网络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等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逐渐养成大学生健康的网络文化。

3.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目标的长效机制。

完善的长效机制是实现网络道德建设长期有效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现状的长效机制。第一,高校必须制定详细可执行的制度作为保障。对违反规定的大学生必须进行严格的惩罚,使网络道德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加强网上信息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有效的避免网络道德失范。第二,高校必须加大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研发,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真正构筑起服务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新舞台,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营造美好的环境。网络道德教育关系着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也关系着高校教育工作者教育意识的更新,从而可以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网络道德 大学 大学生 大学生现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