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黑白默片,何以一时间风靡国际影坛?(图)

网络 2023-01-26 12:03

在电影日趋高科技化、奇特化、膨胀化的今天,谁也没有想到,有人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黑白默片的方式,推出了《艺术家》这样的作品,且在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举捧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联想到《艺术家》此前在多个国际电影评奖中的接连获奖,人们不禁要问:一部怀旧主题的黑白默片,何以一时间风靡国际影坛?仔细研究电影《艺术家》,其实不难找到它折桂的原因。

逆向思维

无声电影《艺术家》,只是讲述了一位好莱坞男影星和一名歌女在电影从无声向有声过渡时期的一段爱情故事,影片叙事手法、角色设置、镜头运用、黑白打光等各种技法均效仿上世纪2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这种与现代化高科技电影制作手段背道而驰的逆向思维,在唤醒了人们对默片的美好回忆的同时,也唤醒了所有奥斯卡评委的兴奋神经,赢得了这些特殊观众的好感与共鸣。这说明,艺术往往不待见那些邯郸学步、亦步亦趋者的表演,而更器重那些具有独立见解和反常表现的作品。一句话,逆向思维本身,就很容易出新,产生“陌生化”效应,进而使作品别出心裁,脱颖而出。

有什么电影有逆向思维_北京万思维有年终奖么?_怎么体现你思维有深度

返璞归真

在电影手段技术不断更新、更趋豪奢的当下,《艺术家》以其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诉求,给时下盛行的3D电影扇了一个强有力的响亮耳光。电影,固然是一门融高科技声、光、电、文学、美术、摄影、表演等多元门类的复杂综合艺术,当各种融这些复杂因素制作而成的大片持续不断地轰炸人们眼球的时候,《艺术家》却用最简单的方式,带着观众穿越时光的隧道,不是“向前”,而是“倒退”,返回到了曾经的光影世界中。应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倒退”,而是一次经过艺术家们基于对电影发展的深刻缜密反思而取得的艺术完胜,是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向电影艺术的最高致敬。电影在完美的格调下总是有些许让人穿越的错觉。《艺术家》极为真实,即便它是后期制作而成的黑白电影,但迈克尔极力在各个方面还原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好莱坞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形式上,采用了大量的灰色调,让电影看上去毫无瑕疵。故事结构上,简单的人物设置和情节铺排,综合当时各种主流电影的类型,甚至在服装、道具等细节上都还原了当时的风貌,这也让《艺术家》在艺术诉求和商业诉求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俗易懂的梦境与历史,简单清新的男人和女人,导演用十分讨巧的方式,追忆电影的历史,同时向时代发问:当我们快步走向未来的时候,是否需要偶尔放慢脚步,回头看看那些过去的时光?

北京万思维有年终奖么?_有什么电影有逆向思维_怎么体现你思维有深度

出奇制胜

北京万思维有年终奖么?_有什么电影有逆向思维_怎么体现你思维有深度

电影《艺术家》的“国籍”虽然是法国,但它讲述的却是一个关于好莱坞的故事。故事始于1927年,正是有声电影起步、默片时代慢慢消亡的过渡阶段。众所周知,美国是主导全球转向有声电影的三大国家之一,但是对于那些钟爱默片的演员来说,只有在无声的世界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也许,《艺术家》在艺术水准上并非尽善尽美,但是它复古的华丽转身,却是其克敌制胜的完美一击。它的精彩,不在于拥有多么让人情绪起伏的宏大叙事,也不在于故事本身有多么高深莫测,它抛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电影,是不是必须很花哨?如果再深入探究下去,我们会发现这部电影的高明处,在人们都在对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高科技等复杂元素顶礼膜拜时,极简主义的《艺术家》,用最古旧的手法还原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出奇制胜地赢得观众的眼球。

有什么电影有逆向思维_怎么体现你思维有深度_北京万思维有年终奖么?

以简胜繁

有句话说得好,“简单才能大气”。或者,“沉默是金”。不得不提让.杜雅尔丹。没有台词,单靠动作和表情,却十分精准地拿捏了默片的表演精髓,幽默、深层……在这个到处都是演技派的世界,他的表演,让这部充满怀旧气氛的电影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我们从中更是能发现一些吉恩.凯利、吉尔伯特.罗兰的影子,而能够在这个时代奉献一出完美的默片秀,并在外表、神态、气质等各个方面接近黄金年代的男星,或许也只有天才艺术家让.杜雅尔丹才能做到。所以,这还不光是一次表演,还是杜雅尔丹用自己的方式向电影人致敬,更用这种方式还原了电影的本质。然而,《艺术家》在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导演把自己对电影情感转化成一种怀旧的形式。在近代电影史中,很多当时伟大的欧洲导演如茂瑙、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等人都曾经前往好莱坞拍片,他们和好莱坞的互相影响造就了一笔宝贵的电影遗产,影响了整个电影史的发展。一些当代导演曾经尝试用好莱坞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手法来拍摄当代电影,其中借用过拍摄手法的有德国导演维特.赫默的《图瓦卢》(1999年),全套搬用的则有芬兰导演阿基.考利斯马基的《尤哈》(1999年)。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艺术家》却是用“以简胜繁”的手法,对好莱坞古典主义时期电影精华提炼浓缩,综合当时的各种电影类型(歌舞片、喜剧片、爱情片等)元素,进而将电影艺术创作和商业素材完美结合。

国际视野

艺术发展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产生一种“国际视野”,而这种“国际视野”的具象化形式,就是国际合作。这是文艺的现代化、世界性的体现,这样做可以重新整合艺术人才资源,多元互补,相辅相成。谈到影片成功的原因,《艺术家》制片人托马斯.朗曼说,这部电影是“国际制作”,主创人员是法国人,但参与演出的许多演员是美国人,外景主要在美国洛杉矶拍摄。虽然,朗曼对影片成功有所预期,但也冒了很大风险。“当初就是胆大,后来也出过一身冷汗。”朗曼回忆说,“之所以敢启动这个项目,是因为我愿意与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合作,尊敬他。其次,我评估过风险。我知道,如果将观众的怀旧心理、电影制作手法以及主创人员的想法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到美国拍摄,这个项目也有成功的可能。哈扎纳维希乌斯、杜雅尔丹和饰演女主角的演员贝雷尼丝.贝若的天分和努力起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艺术上的“国际视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合作”,是使电影创作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所在。

艺术家 国际视野 好莱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