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1.文献综述:“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过程

网络 2023-01-19 07:00

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依据[摘要]:“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之际,但对当时的德国影响深远。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和实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剖析,他们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是诉求于情感和思想,这是“德国风格”的国民性格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体现。通过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马恩揭示了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脱离实际的哲学论证上,社会主义是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为前提、通过暴力消灭社会分工,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并且创造性的提出了暴力革命理论。[关键词]:“真正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暴力革命;劳动引言《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论著,亦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如果翻阅关于《形态》的研究资料就会发现关于《形态》的第二卷部分,目前处于研究的薄弱环节。也许是因为这一部分看起来较为琐碎和混乱,没有像第一卷或其他著作读起来那么一以贯之,但是如果仔细研读原著就会发现马恩在这一部分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过程正是在孕育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通过批判他们揭示了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脱离实际的哲学论证上,社会主义是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为前提、通过暴力消灭社会分工,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

1.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形态》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形态》与人学研究,《形态》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关于第一个方面,当前的研究成果是在《形态》中,马恩对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继承,主要体现在:一,人类生活的外部世界经过了实践活动的改造;二,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三,人类的社会历史领域也是遵循着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的。总体说来,在《形态》中,马恩看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致性,他们既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人类社会又发现了自然界中实践所起的巨大作用,第一次科学的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比如黄楠森教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问题”,张首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等。关于第二个方面就是马恩在《形态》中对人的描述。在这一部分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切入:一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出发点都是“现实的人”。马恩在《形态》中德基本原则就是要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来对社会历史进行考察,在书中马恩打破了传统形而上学中用理性、本质、绝对精神等对人进行假设,而是立足于感性生活,人是有血有肉的存在,然后在此基础上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是各个时代的交替,是人的活动的过程。

正是沿着这个思路《形态》详细分析了人的异化、自由、发展、市民社会、国家等,并将这些贯穿到经济学、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中,为人类的解放指出实际的手段和目标。比如欧光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本质思想试析”,李汪、杨绍祥的“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等。第三个方面是解读《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批判。马恩抓住了人的感性活动的实践原则,并且在实践活动的原则中去把握现实的历史原则,历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历史是人的感性活动所创造的过程。正是基于实践原则和历史原则马恩展开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消灭意识形态幻觉的方法是革命,是实际地推翻现存的社会关系。马恩正是通过将精神活动还原为感性活动,将逻辑思辨还原为现实生活,找到一条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如李圣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解读”,陈胜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观及其现实意义”等。2.研究难点和研究意义虽然关于《形态》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学者们的主要着眼点都集中在第一卷,因为在这一部分马恩通过对费尔巴哈等人的批判很清晰地突出了新的唯物史观。相比之下第二卷就比较凌乱和分散,没有受到重视。由于国内对《形态》第二卷部分的不够重视,目前关于该部分的研究文献也不够丰富,对于第二卷的研究造成一定的难度,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难点。

从本人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学者大概有三种方式来对其研究:一是对第二卷的某一章节进行研究解读进而分析出马恩的思想亮点,例如聂锦芳教授的《“德国人”怎样撰写“法国”思想史—以马克思、恩格斯对格律恩的批判为例》;二是从某一角度对文本进行剖析然后论证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错误之处,例如聂锦芳教授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建立在‘哲学论证’的基础上”;三是抽取某一特定人物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例如李卓群的“赫斯与‘真正的社会主义’关系探讨—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目前对《形态》第二卷的研究较为详实的应该是北大哲学系的聂锦芳教授,他主要采取的是第一种方式,对第二卷的不同章节进行解读和分析。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形态》第二卷进行整体解读的文章,也许是因为这一部分是马恩对不同人物作品的批判看起来较为分散,但是如果仔细挖掘就会发现该部分不仅有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而且在批判中形成了暴力革命理论。本文将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先对各个具体章节进行细致分析,然后从整体上归纳马恩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论证过程的考察,最后从马恩的论述中抽象出他们的暴力革命理论。一、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各个章节的分析该部分将按照《形态》第二卷的各个章节的顺序,尽可能全面地还原马恩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和有关著作的批判。

人是利益动物 马克思_人是物质还是具体形态_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第几卷

1.马克思、恩格斯对海尔曼泽米希和鲁道夫马特伊的批判马恩首先剖析的是海尔曼泽米希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海尔曼泽米希认为:首先共产主义并不是理想的社会状态,它并没有超越政治上的对立,“相反它把人的依赖性引导到极端的、最粗暴的关系,引导到对粗暴的物质的依赖”即引导到劳动和享乐之间的分裂。其次,社会主义也没有把人类的特性(活动与享乐的一致性)完全体现出来。他认为社会主义者将人类的共同活动的要旨只是放在产品的创造上,这样就抹杀了人类的享乐性。最后,他还进一步认为,对所有的人说来,这些产品或许应该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质,因此他更加致力于财产的共有性。马克思是如何剖析海尔曼泽米希的上述言论的呢?第一,海尔曼泽米希把“人的特性”当作是先验的存在,是人的特性决定了享乐与活动的一致。其次,他所说的“自由活动”只是抽象的思维活动。海尔曼泽米希认为“自由活动就是不决定于我们之外的物的活动”这意味着,自由活动是纯粹的抽象的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它又被归结为“纯粹思维的幻想”。再次,海尔曼很能代表“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一点在于他在社会中看到了食利者和无产者是对立的两极,进而认为这二者都处在一个发展阶段。

而马恩则坚决否认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在无产阶级产生之初,它们“和工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还有共同利益”它们是资本运作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如果只是打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旗号和标签而在生产力发展水准、文明素质和实践行动能力方面却没有达到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水准,那么这种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就是很可怀疑的。也就是说,马恩意识到社会主义革命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时机,这不是头脑中的思维活动所以对于外部的环境要求很高,如果时机不成熟是无法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的。而与马恩不同,海 尔曼泽米希看不到法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物质基础,也看不到德国人不具备英法两国人所发展起来的那种 发达的阶级关系,所以他就不明白法国的无产阶级为什么要如此疾恶如仇地起来革命,置资产阶级于死地。 接着马克思又对鲁道夫马特伊的社会主义“三块奠基石”进行批判 马特伊的目标是要消解自然与社会、生活与幸福之间的二重性。为此,他提出社会主义“三块建筑基 第一个社会主义建筑基石:个体与总体关系的融通。鲁道夫马特伊指出,“作为一切生命基础的自然界,是一种从自身出发又回复到自身的统一体,它包括自身的一切无数的多样的表现,而在这种统一体之 聂锦芳著《批判与构建:〈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年版:492 聂锦芳著《批判与构建:〈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年版:495 外什么也没有。

”这是就自然界的总体状况说的。以此为基础,他还提出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反映,自然界 的规律和特征也适用于人类。马特伊提出这一点可谓良苦用心。他首先表明自然界是一切生命的基础,自 然界包括一切单个生命,社会是自然界的镜子,个体从社会中产生然后又消融于社会中。这看起来似乎没 有什么问题,但仔细揣摩就会发现这在无形中大大消磨了人的能动性,虽然马特伊也提出人可以向社会提 出要求,社会要向个体提供养料,但是在他眼里人更多的是对社会的依赖以及无力反抗,看似每个人都有 权利向社会索求权利,但是这就如同君主立宪制中的国王权利,徒有其表而已。 第二块建筑基石: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和谐。其实这是对个体与总体、个性与普遍性关系的变相描 述。他认为一切人所共有的关系是“人的本质”的产物,“总体”或者说是“普遍性”只不过是体现了人类 共性即人的本质。如果我们再回味一下这句话就会发现问题:人的本质的产物是人类所共有的关系,人类 的共性即普遍性体现的就是人类本质;再进一步替换就是人类的共性或普遍性的表现是人类共有的关系, 而这两者统一于“人的本质”。简单说来,人的本质是社会上人与人复杂关系的来源。很明显,马特伊抬高 了人的本质,认为它是人类生产、交往关系的原因。

这种唯心的理论必然会将革命的矛头指向思维和理论 而非现实社会。这就充分暴露了真正社会主义者的倒退性和虚伪性。 第三块建筑基石:作为个体自由自觉活动的劳动就是人的一切自觉的活动。他希望通过这种活动使自 然界在精神和物质上服从人类,以此达到人类自己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满足。同时他认为,“劳动应当提供 享乐、满足和幸福,劳动产品应当同时既促进劳动者、个人的幸福,又促进普遍幸福。劳动作为提供享乐 的同时也促进普遍福利的自由活动,乃是劳动组织的基础” 马克思对此的批判有很多角度,其中一点便是他们认为马特伊关于劳动的叙述空洞乏味,因为他根本解释不清楚为什么“劳动”在以前没有成为它应当成为的东西,“为什么它现在就应当成为这样的东西,或 者说为什么它应当成为那种直到现在都由于必然性而还没有成为的东西。因为缺乏历史意识和深刻的社会 体认,马特伊对此根本解释不清” 。他只是抓住了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却忽略了劳动的分工和异化,那么他必然不会解释现实社会的矛盾,更不会提出消灭非自愿的分工推翻私 有制的革命理想。 通过仔细分析“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派别的两位代表(海尔曼泽米希和鲁道夫马特伊)的 具体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再次确认,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它是现代 社会变革的表现和产物。

人是物质还是具体形态_人是利益动物 马克思_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第几卷

简单说来,它的实际手段是待到生产力高度发展、时机完全成熟后,通过无产阶 级的暴力革命推翻阶级压迫、消灭非自愿的分工;实际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个 体可以自由而全面地进行自我发展。 2.马克思、恩格斯对格律恩的批判 马恩在第二卷的第四章对格律恩所写的一部十八世纪法国的思想史进行批判,他们主要通过将格律恩 所写的《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和卡尔所写的《伊加利亚旅行记》进行细致的对比,以及揭露格律 恩对施泰因的抄袭来说明格律恩并没有认真对法国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严谨的研究而只是肤浅地摘录抄袭, 进而说明“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并没有真正了解历史更何谈以史为鉴正确的预言未来?! 通过翻阅《形态》可以看出马恩只是将格律恩的具体章节进行批判,没有作出总体性归纳,但是通读 全文我们就可以看出马恩大致从三个方面对格律恩进行批判:抄袭,歪曲,故弄玄虚。 马恩在该部分评论的是格律恩所著的《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在他们看来虽然格律恩在书中表 现了一种德国人惯常的“角斗士的姿态”,但通过详细的对照就会发现格律恩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只不过是 对卡尔“作了一次最惊人的抄袭”。例如马恩摘录出格律恩为《劳动组织》一章写的一段引言:“社会思想 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有机地、即通过逐渐发展而产生的。

在这里我不可能叙述它的全部历史„„并 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探询出他们的社会意识是怎样的„„一直探索到18 世纪。” 这其实是卡尔的思想转述,卡尔在《伊加利亚旅行记》中写道:“你们这些反对集体制的人断言:有利于集体制的只有一些偶然的、 聂锦芳著《批判与构建:〈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年版:497 版607肤浅的和不值得信任的意见。那末,就让我在你们面前询问一下历史以及所有的哲学家吧„„后者在波斯 宣布了这个原则。” 当然格律恩也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他将卡尔所说的集体制和财产共有制转述为社会思想。格律恩不仅对卡贝进行抄袭,甚至对法国的思想家进行曲解,比如他对圣西门主义的解读部分。“格律 恩先生连一本圣西门主义者的著作也没有读过,他依据的主要资料首先是他所蔑视的罗侖兹•施泰因,其次 是施泰因依据的主要资料—路•雷博和路易•勃朗著作中的个别地方” ,但更可笑的是格律恩在抄录二人著作的时候因为没有阅读过第一手文献而对圣西门主义产生歪曲:施泰因和雷博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圣西 门自认为是查理大帝的后裔”,而格律恩既不知道圣西门到底是不是查理大帝后裔,也不知道“那些实际上 迫使圣西门复辟时期陷入贫困境地的确凿事实”因而“他只是对于一个伯爵和所谓查理大帝的后裔的潦倒 表示惊讶。

”我们不知道格律恩对圣西门主义的经济学进行批驳的方法是什么,因为就连他本人对圣西门主 义所作的经济批判一窍不通,他只是“紊乱和混杂”地复制圣西门主义,“为了解除读者的倦意,他为读者 放了一场飞溅着青年德意志派的火星、闪耀着人道主义的火光、放射着社会主义的光辉的焰火。” 10 格律恩的故弄玄虚伎俩可以从他对傅立叶主义的介绍和批判看出来。相比于圣西门主义部分,格律恩 还是阅读过傅里叶的一些原著的,“但是在这方面他所能做的只是:从傅利叶的原著中逐字地翻译一些引文, 然后,我们在下面就会看到,杜撰一些关于数的本性的美文学式的词句。他根本不想证明„„它们如何构 成,从而证明你掌握了它们。” 11 格律恩在书中用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来批判傅利叶的心理学,他并不 关心傅利叶如何划分人的心理活动和欲望情感,他只是关心如何利用人的本质来消除人的内部和外部的差 别,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格律恩不是从真时的社会活动来进行观察,而只是从思维情感中引申出来 的抽象的“人”。马恩看到在对傅利叶进行批判时“格律恩在这里把现实的生活关系说成是表现,而把宗教 和政治说成是这些表现的基础和根源。„„如果宗教和政治被当作物质生活关系的基础,那末在最终的审 判中一切都会归结为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即归结为人关于自身的意识。

„„对格律恩先生来说不论抄录什 么都是一样的。” 12 通过这段话,格律恩脱离实际故弄玄虚的本质一览无余。 马恩在这一部分通过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编纂学的批判可以更有力的说明“真正的社会主义 者”既没有认真考察社会运动的历史过程也没有对当前的社会现状和社会思潮进行深入分析,他们只是以 德国思想家自居,傲慢的用故弄玄虚的姿态对他人著作进行抄袭盗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圣西门、傅立 叶、卡贝等人都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格律恩对他们的抄袭必然会使自己的“真正的社会 主义”理论带有空想色彩,只不过他们用思辨的语言、美丽的文字加以粉饰而已。经过这样一番考察,“真 正的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来源是否可信也就不言而喻了。 3.马克思、恩格斯对库尔曼的批判 对库尔曼的《新世界或人间的精神王国。通告》的批判是由赫斯执笔起草,马克思恩格斯校对的。赫 斯认为库尔曼通过重新诠释“世界”,将其界定为“观念的社会”,并认为是观念的统一使实践和思想结合 起来。“按照他的理解,克服一切现实的障碍,就是要把一切现实的物变成观念,并认为自己可以把这些观 念统一起来,统治和支配它们;不仅自己有这种能力,而且我们的时代也要求他这样做。

” 13 对于如何达到 观念的社会,库尔曼有这样的论述:“选择是自由的并取决于每个人的爱好。而人的爱好则取决于他的天资。 如果在社会上,每个人都遵循自己的爱好,那末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一切天资就会彻底得到发展,如果是这 样,那么经常会生产出大家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在精神王国或是在物质王国” 14 。他“同时把天资和能力 方面的差别同占有的不平等和由于占有不平等而产生的满足需要的不平等混淆起来了” 15 ,这样就将社会的 不平等归为个人的事情了。 版57210 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961 版59311 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961 版59512 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961 版59913 聂锦芳著《批判与构建:〈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 年版:560 14 聂锦芳著《批判与构建:〈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 年版:558 15 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961 版:625库尔曼还向读者指出一条如何从这个悲哀的现在通向欢乐的未来的道路。他认为“这是一条令人愉快、 喜欢的道路,它好似百花盛开的花园里的春天,或者好似春天里的百花盛开的花园”。

16 他如此归纳“潜入 新世界的规则”:对你们来说,团结起来并抛弃旧世界是不够的,你们还要用武器来反对它并且扩大和巩固 你们的王国,但不要用暴力,而要用自由的劝说。 17 库尔曼说得真是太轻巧、太浪漫了,因此也就太不可能 了,看似温柔的背后隐藏着对无产阶级的冷漠,对资产阶级的妥协。与此相反,马克思则主张当矛盾尖锐 到不可调和的时候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阶级压迫和消灭分工,他所说的“消灭分工”从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分工,马恩呼吁人们为达到“自由人的联合体”需要坚定而持续的进行“消灭现存状况 的现实的运动”。所谓“现存状况”在当时的社会就是指社会阶级的不平等,即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分 工中越来越失去独立性,越来越被资本主义社会分工所控制最终沦为机器的附属品。在进行暴力革命消灭 分工后人类要建立新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要将“按能力计报酬”变为“按需分配”,换句话说马恩以 为个人在劳动上的差别不应引起他们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不平等,因为人们的天资和智力的差别,本就不 应该导致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 二、马恩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和实质的批判 通过上面对《形态》第二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马恩已经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和实质 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剖析。

可以说“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是诉求于情感和思想,这是“德国风格”的国民性 格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流露。 我们从马恩对格律恩的批判中就可以看出,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首先会吸收一些来自法国或 英国或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的共产主义思想,然后再利用德国式的哲学概念和范畴与之结合。当然,他 们并不承认自己吸收了共产主义的思想,而是说对其进行批判。虽然德国在现实的社会斗争运动方面较为 落后,但是德国人却骄傲地认为自己拥有极高的哲学思维和哲学素养,所以总会将自己的优势拿来对法国、 英国等的社会活动和现实经验进行一番评头论足。他们会用“真理者”的身份来对法国的社会运动进行批 判然后再使之“科学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他们企图用德国的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观念来阐 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的思想,用真正的、绝对的意识即德国哲学家的意识的尺度来衡量和校正这些 思想,把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思想翻译成德国思想家的语言;认为这样就阐释清楚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 真理,揭示了‘绝对的社会主义’,形成了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揭示 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形成。 除了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进行揭露,马恩还通过对海尔曼•••泽米希的《共产主义、社会主 义、人道主义》的剖析和对鲁道夫马特伊的社会主义“三块奠基石”的批判,深刻的揭示了“真正的社 会主义”的实质:脱离现实的哲学论证,并且论证的核心是抽象的“人的本质”。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用费尔巴哈哲学信条武装起来的,因此,“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就是费 尔巴哈的“人”和“人的本质”。他们认为惟有“纯粹的、真正的人”才是“历史的终极目的”和“万物的 尺度”。“而一切现实的关系和历史的发展都不过是‘人’的自我展开„„他们将各个具体的一定的个人之 间的关系变为‘人’的关系,于是这些一定的个人关于他们自身关系的思想,好像只是关于‘人’的思想„„ 因而他们就离开实在的历史基础而转到思想基础上去了” 19 。这揭露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辨性质。 “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恪守的格言是:“人的本质就是一切中的一切。”在他们看来,一切社会现象都 可以转化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不仅是宗教,而且货币、雇佣劳动等等都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因此,“真正的 社会主义者”以为只要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本质,那么所有的现实问题和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在资产阶级 社会中,无产者和资产者的对立是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不去分析这一对立的经济原 因,而是把它简单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他们认为,无产者“固有的本质由于过度疲劳而丧失”和“被 迫像机器一样的工作”是由于“食利者让自己固有本质腐化”的结果。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第几卷_人是物质还是具体形态_人是利益动物 马克思

为什么它如此野蛮化了呢?这是由 16 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961 版:62917 聂锦芳著《批判与构建:〈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 年版:558 18 聂锦芳著《批判与构建:〈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 年版:563 19 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961 版:568-593于“对他们之外的物的依赖”。所以,只有战胜了这种对物的依赖,通过解除意识中的分裂,才会消弭现实 中的分裂。这样,便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一个抽象的“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异化”,以此代替对任何 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 20 从“人的本质”出发,“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指责法国的社会主义是“粗暴的”和“不文明的”,因为 他们把人“引导到对粗暴的物质的依赖”,而没有帮助“人”意识到“自己的本质”,“上升到自由活动的思 想”,因此,法国社会主义者还根本不理解“社会主义的实质”。其实,法国的社会主义是现实的对立和现 实的运动在理论上的反应,是从现实关系和物质生活中引申出来的学说。“真正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责难法 国人,是因为“法国人没有以费尔巴哈的哲学作为自己的整个运动的最高原则” 21 。

就是说,法国人没有像 他们那样根据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来判断一切,而是从现实出发、依据实际存在的活动和关系来观察 一切。“外国人思考和行动是为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而德国人思考和行动却是为了永恒”。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这个论断,准确地揭露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辨性质 22 通过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真正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决定性地推进了他的有关共产主义的理解,在哲学理论方面完善了有关共产主义的构想。 三、社会主义需要暴力革命理论的指引而不是脱离现实的哲学论证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马克思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现在我简略将二者的思 想做一个总结。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目标是想建立一个充满正义、人道、自由、平等、博爱等带有浓厚道 德色彩的社会,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杜绝暴力革命,通过思想家或哲学家的引导,带领人们回归到人的 类本质,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用普世之爱和自我牺牲来化解矛盾,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目 标则是消灭分工和阶级对立,建立新的共同体,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用隶属 于某个阶级也不会沦为工具,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则是在经济条件成熟时,当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全世 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破国家机器和阶级压迫,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总体说来“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在思路上产生了错位: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家的著述都只不过 是现实运动的体现,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却把思想成果同现实运动分离出来,“真正的社会主义”实质 上只不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德国“精神天国”的变形,它所关心的已经不是实在的人、不是无产者、 而是人、是普遍的“类”了。 23 考虑到当时德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的各种复杂关系,产生把共产主义 与流行观念调和起来的企图,进而出现“真正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个中间派别是不可避免的。 马恩正是清楚的看到了他们的弊病所以才提出来暴力革命理论来与之抗衡,他们认为要想达到共产主 义就必须要有暴力革命的理论来支撑。“暴力革命理论”虽然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提法,但是在我看来马恩在 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时已经对暴力革命思想的来源、核心和论证过程进行了表述,所以可以称 之为一种理论。下面我一一进行论述。 马恩在批判格律恩时就已经揭露出“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就是对法国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抄袭, 而法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很大一部分又都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然后“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又加以德国思辨 色彩的修饰。马恩认为正确的理论不能仅仅局限于思维中更重要的是对于现实的观察和总结,所以在《形 态》中,马恩更多的是依据经验观察的方法,从可以用经验确证的感性事实出发。

他首先肯定人类历史的 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当他对这一现实的历史前提进行研究时,他揭示出,有生命的个人的肉体 组织决定生活资料的生产,而生产这种制造生活资料的方式,与其说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毋宁说是 个人的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考察了现实的个人之后,他们又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情况:生产分工 使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但是也造成了生产力的剩余,这样私有制反而成为制约生产力的桎梏,资本主义 私有制反而变成了推翻私有制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私有制不仅创造了灭亡自身的物质条件还创造了埋 葬自身的阶级—无产阶级。马恩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进而说明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0 高光阎树森马迅著《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研究—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578 21 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961 版:61222 高光阎树森马迅著《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研究—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1992 年版:579 23 聂锦芳著《批判与构建:〈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2012 年版:491 无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结合不可分割,他们若想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压迫就必须消灭雇佣劳动 制度,消灭私有制,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人是物质还是具体形态_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第几卷_人是利益动物 马克思

马恩在批判海尔曼•••泽米希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对鲁道夫马特伊的“社会主义“三 块奠基石”时就已经看出“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是“人的本质”而且是用抽象的哲学范畴对“人 的本质”加以规定。与之相反,马恩的暴力革命的理论核心是“现实的个人”。首先,马恩确定,现实的个 人是共产主义共同体的主体,该共同体是每个人的联合,因此每个人都是“作为个人”参加的,不是属于 共同体中某个阶段的成员。马克思有时又把这种各个人的联合称为“联合起来的个人”。不言而喻,在这种 各个人的联合中,是消除了异己关系和异己性的,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被置于他们自己的控制之 下。这甚至使得马克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共产主义就是创造“使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状况不可能 发生”的现实基础。具体说来,在这一共同体中,是确立了个人对偶然性统治的,“联合起来的个人”或“全 体个人”不仅是生产力总和的所有者,而且也是物质财产的所有者。这样,这种各个人联合的共同体是每 个人“全面发展其才能”的必要条件,即个人获得“个人自由”的条件。 24 其次,马恩认定,不管在哪种情 况下,“各个人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

这种说法显然是包括共产主义形态在内的。马克思对这一观点没 有详加发挥。但很显然,这是一个完全可以凭借感性经验确定的客观事实,因为个人固然归根到底受整个 社会的生存条件的制约,但首先和直接的是受个人生活条件的制约。在书中,马克思至少在四处重复了这 一命题,这是意味深长的。 马恩对于暴力革命的思想不仅仅是只言片语的叙述也有环环相扣的论证,只不过他们致力于对“真正 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无暇对自己的批判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但是如果按照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对马恩 的思路进行梳理就会看到在混乱的批判背后其实蕴含着对暴力革命理论的逻辑论证。首先马恩明确提出共 产主义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而且个人的活动方式和物质生产条件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性。其次他们又提 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时,必定会打破现有的生产 关系摆脱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最后他们坚持认为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的活动的过程,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类 的活动推动历史的进步。如果将这些支离破碎的条件联系起来就能发现这样一个论证过程:历史是由人的 活动所创造的,历史的演进过程需要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产活动的参与和创造;共产主义是一种历史发 展的必经阶段,她是替代资本主义的唯一继承者;当原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时历史的 现状就要被改写;历史的改变只能依赖现实的人的实际活动,否则历史无法向前。

而这里马恩所说的“现 实的个人”所进行的“实际活动”也就是暴力革命了吧。马恩提出的暴力革命理论并不是一味地鼓吹暴力 也不是要即刻进行一场革命,他们也认识到德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爆发一场革命,但是他们认识 到先进的理论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有指导意义的,暴力革命理论可以清晰的指明历史发展方向,使无产阶级 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和使命,而不是被“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爱、永恒等美丽的字眼蒙住了双眼。 结语 当前学界总是把《形态》当作马恩在哲学信仰上的一次清算当作唯物史观建立的标志,而没有注意到 《形态》其实也是为了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这是二人直接参加工人运动的结果并且在书中提出 了与革命斗争相适应的暴力革命理论。从马恩的暴力革命理论来看,社会主义不能靠哲学论证、思想演绎 和文学描摹,其“建筑基石”不是抽象的自然与社会、生活与幸福之间的二重性的消解,不是虚幻的“人 类的特性的完全体现”,恰是从“粗俗的”现实物质条件、“最粗暴的关系”和“粗暴的对立”的社会实际 中出发的暴力美学。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大潮当中,重拾马恩的暴力革命思想将会给当前改革带来很多启示:一是 社会的改革需要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而先进正确的理论必须要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脱离实际的书斋理 论是不可能在实际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

二是人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的构成要素,如何解决现实的群 众的实际需要才是改革的根本所在。三是认清社会中各种理论流派的实质与核心,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理 论鱼龙混杂,我们必须要像马恩那样,追溯到理论的源头、剖析理论的实质,不要被各种理论的表象所蒙 蔽,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和批判反思的精神可以让我们的改革少走弯路少兜圈子。 24 侯才著《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1994 年版:284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看作是“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他们认为若想超越和拯救 苦难就不能无视和背离苦难,而是要深入磨难之中体会苦难然后从苦难中奋起、拿着真正的武器进行斗争 的人及其联合,在这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使个体的真实的生命受到现实中的危险,这不是先知或救世主率领 信众谱写美妙的“田园诗”,而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斗争过程,是整整一个群体和阶级用行动演奏现实中 的残酷的“战斗曲”。马恩看似暴力的思想后,却隐藏着对于无产阶级的柔情。 [参考文献]: [4]高光阎树森马迅著《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研究—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版

恩格斯 共产主义社会 哲学研究 德意志意识形态 本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