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今日镇海刊登了
不找专家找市场 深挖潜力谋发展
中乌研究院“六张牌”推动五项目就地转化
一文
让我们一起看看全文吧~
“有市场,项目才能活起来。在中乌研究院创新产业园(以下简称中乌产业园)落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并非专家说了算,而是由市场决定。”昨日,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乌研究院)院长丁昂博士这样阐述入园项目的“门槛”。
赋能3D打印
相对于传统的对原材料去除、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不同,俗称“3D打印”的增材制造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可实现模具等产品的从无到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比如模具制造,原先是通过切削整块金属而得来,浪费较多金属原材料,增材制造则可降低原材料损耗。”丁昂说,增材制造使得因受传统制造方式的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件制造变为可能。
高品质低成本增材制造用钛合金球形粉项目聚焦增材制造的环保和市场潜力。“该项目技术从国外引进,生产金属类3D打印所需的原材料。该项目产出的钛合金球形粉,可用于模具、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金属类3D打印。与国外相比,该项目产品拥有成本低等优势。”丁昂说,通过中外合资形式,该项目团队已在镇海注册成立浙江天钛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并落户位于骆驼街道的中乌产业园。
紧盯市场需求
今年5月,杨为佑接过乌克兰工程院主席安那多利和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第一副主席安东共同颁发的证书,成为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作为宁波培养的首位他国外籍院士,杨为佑是中乌研究院总工程师,负责项目对接市场与中乌产业园项目落地,在科研成果产业化与市场之间搭建桥梁。
“通过引进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中东欧等国家的专家人才及科技成果技术,中乌研究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产业化,为镇海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引领和支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政、产、学、研合作新典范。”丁昂说。
每隔一段时间,中乌研究院便会组织国内民营企业家,前往乌克兰等中东欧国家亲身体验科技成果,深挖项目市场新蓝海,评判项目市场价值。“说再多赞美的话,不如亲身体验一次。”丁昂说,中乌研究院借力创业合伙人机制、运营管理市场机制、成果占股孵化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科技金融全链条机制、项目准入机制等“六张牌”,助推科研成果在镇海产业化。其中,项目准入机制规定,项目需凭借市场,才能获得入驻中乌产业园的“入场券”。
项目纷至沓来
众所周知,国内造纸填料普遍用木浆。因纸张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这给森林资源带来了不小压力。新型功能粉体材料C-S-H水化硅酸钙生产项目则将缓解这一资源与环境压力。该项目团队已在镇海注册成立宁波先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于明年第二季度投产。
“该项目生产的硅酸钙产品可替代木浆,用于造纸填料。每年,可节约进口木浆2万吨、减少砍伐森林面积至少8.8万亩、减排二氧化碳19万吨、按国内制浆水平节水400万吨、减排化学需氧量2.7万吨。”丁昂说,这对拓宽上下游产业、丰富国内外功能填料新技术与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前行裨益良多。值得一提的是,中乌研究院为该项目提供部分技术。
短短一年多时间,新型功能粉体材料C-S-H水化硅酸钙生产项目、碳纳米管改性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项目、高性能超分子膜及组件的规模化制造项目等5个项目,相继落户中乌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