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民族艺术是我国文艺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网络 2023-01-17 07:00

进入新时代,草原上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艺术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乌兰牧骑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乌兰牧骑的成功经验以及新时代乌兰牧骑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是民族艺术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一体文艺成果。民族艺术是我国文艺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民族艺术应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题中之意。新时代,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民族艺术持续繁荣发展,需要从艺术创作、传播形态、人才培养、政策保障等几方面进行推动和变革。

一.传承创新,为民族艺术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五千年文明,勤劳勇敢、多才多艺的中华各民族创造了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的民族艺术,这些艺术包含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雕塑等等,其中很多都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朝鲜族农乐舞、藏族史诗《格萨尔》、侗族大歌民歌“花儿”、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等等。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凝结着民族智慧与审美追求,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永不退色的价值。民族艺术不论如何发展都不应丢掉自己的“根”和“魂”,把优秀传统艺术传承下来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基石。

北京艺术考察心得_一篇北京艺术考察总结_民族艺术考察研究 是什么课

进入新时代,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传统民族艺术赖以栖息的生态空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少数民族艺术随着时代发展也悄然加入了时代元素,如蒙古族呼麦与说唱表演、戏曲唱法与现代舞台表演艺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为适应文化旅游业发展而编排的民族艺术混合表演等等,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如民俗风情表演《鄂尔多斯婚礼》等。文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对于民族艺术仅仅只是传承恐怕难以维持其长远发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反映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的当下精神面貌,对优秀传统民族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为民族艺术注入新鲜血液,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各个民族的艺术由于地域、历史等多种因素而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之所以各种民族艺术都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其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即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因而对民族艺术进行传承创新,关键是要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是何种艺术门类,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支舞蹈、一首歌、一出戏、一幅画都应来源于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带去精神鼓舞,在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群众中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形成民族艺术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融合传播,为民族艺术发展找寻外在推力

艺术作品创作出来,最终要通过表演、展示抵达人们群众,实现艺术作品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传统的表演、展示可以内蒙古草原上的乌兰牧骑为代表,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这种面对面的实地表演和展示给观众带来了真实可互动的视觉听觉盛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可谓是最直接地传递了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可否认这种艺术作品的传播方式是最为生动、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方式,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巨变,各类视听产品、文学作品在互联网上海量供给,哪怕是在偏远的牧区、山区,只要有移动信号以及智能手机,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的精神文化产品就会直接输送到人民群众,面对如此高速的传播生态,如果民族艺术仍以传统面对面表演和展示作为唯一传播途径,而不去探索新的传播媒介,那么被遗忘是极其容易的。在视听新媒体为主导的传播格局中,人们群众“遗忘”“疏远”民族艺术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再需要民族艺术的陶冶和指引了,而是因为相比于网络文艺,民族艺术的获取变得不方便了。

一篇北京艺术考察总结_民族艺术考察研究 是什么课_北京艺术考察心得

新时代,无论是乌兰牧骑还是民族艺术,研究其发展途径都不能忽视和绕过传播方式这一重要媒介。在坚持走进人民、走进牧区、社区、家庭面对面地实地演出的同时,也应该结合互联网、移动端,将艺术作品的表演和展示网络化、数据化,通过实演、网络点播、直播等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传播,让民族艺术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在第一时间抵达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在传播加速的同时,扩大了民族艺术的影响范围,也会推动民族艺术作品的创作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三.培养人才,实现民族艺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篇北京艺术考察总结_北京艺术考察心得_民族艺术考察研究 是什么课

民族艺术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对特定的族群有着较为强烈的引领作用,少数民族可以从其民族艺术上探寻民族历史、民族信仰并找寻族群归属感。民族艺术在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民族艺术的发展必须朝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民族艺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还是表演者都应该做到德艺双馨,方能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正确引领。目前民族文艺工作者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应该加大对艺术从业人员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民族艺术的品质。

在关注现有从业人员素质技艺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未来从业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可提早进行艺术熏陶浸润,让他们从小接触优秀民族艺术,感知民族艺术的魅力和精神力量,播撒传播传承发扬的种子。如壮族的扁担舞目前已走进多所中小学校园,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班、课间操随处可见跳着扁担舞的青少年,很多孩子们由被动参与最终变成了主动热爱。目前民族艺术的传承者断层现象严重,“从娃娃抓起”是以长远眼光确保民族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四.制定政策,为民族艺术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全国各地有许许多多像乌兰牧骑一样的民族艺术团体,多年来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遍大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激发基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做出了光辉贡献。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族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民族艺术队伍正面临着时代变革的发展阵痛,以乌兰牧骑为例,近年来受经费、编制、人才培养与流动等影响,队伍平均年龄多数超过40岁,十多年没有新人进来,编制配额严重不足,演出经费及薪资待遇明显偏低等成为各地乌兰牧骑遇到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民族艺术发展的普遍瓶颈。针对以上问题,民族艺术的发展急需政策扶持和正确引导,如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保护民族艺术,引导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使艺术价值合理适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令人欣慰的是,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已制定了乌兰牧骑工作方案,开展了以乌兰牧骑演出为主的一系列工作计划,《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已列入自治区人大2018——2022年立法计划,并已经开始在区内进行了立法调研。

新时代民族艺术的发展应继续挖掘、提炼、创排更多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现实的优秀文艺作品,把创作现实题材作品作为根本任务,把视角对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播中开拓、在培养上用心、在政策上强化,实现民族艺术的繁荣发展。(马乐)

艺术 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