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科学是严谨的,理性的,有标准,有实验来验证结果;而人文却是抽象的,感性的,某种意义上说人文的标准是人文修养,道德修养。经过这么一解释科学与人文像是两条平行的铁轨,连交叉点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联系了。但若真这么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它们俩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人文是一个大的范围,包括文史哲宗教等。至于人文在何处,梁晓声曾说:“在高层次,关乎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朴素层面,就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在人性的内涵中,在我们心灵深处。”但至于科学,早在古希腊,科学仅仅是以对自然的认知为存在,因此与人文一起归于哲学,称为自然哲学,但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向宗教提出了庄严地挑战,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两者不共戴天,这算不算是部分地挑战了人文?但我认为人文与科学在绝大部分场合还是相得益彰的。
一些知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人文修养,张衡,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发明者,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归田赋》则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地质学家李四光亦有很深的国学功底;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在其所著的《物候学》一书中旁征博引,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名句;桥梁专家茅以升能将汉代的《京都赋》背得一字不差,撰有不少散文,有些甚至被选进语文教材;爱因斯坦也是一位小提琴手……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和人文是没有界限的,虽然二者运用的思维方式不同,但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结合。
忽又想起前些日子在图书馆看到的场景:一幕幕白色幔帐轻轻挡住阳光的入侵,微微勾勒出窗棂的轮廓,闪烁的阴影,模糊,清晰,是缓缓流动的微风,半眯着眼审视,竟有些肃穆,又有些理想主义的朴素,看呆了,恍惚觉得那就是不可触碰却又近在咫尺的天堂,屏息凝神不敢造次;像雾气起舞的清晨,宁静毫无杂念地进入冥想的庄园。想用手机拍下这一幕,却发现镜头里的影像与眼中的景色毫无关系,高科技就是不容许一丝浪漫主义混淆严谨,极为扫兴。这算不算是科学与人文的又一次冲撞?
科学是中立的,冷冰冰的字眼,同样冷冰冰的数字勾勒出科学的严谨严肃,但我们在运用科学时若没有人文精神后果是极其可怕的。有人说:威胁我们的并不是自然,而是我们曾为之得意的科技。臭氧空洞,酸雨,水资源枯竭,土地沙化……二战时数不清的游魂野鬼,日本的一瞬间夷为平地但后患无穷的城市,日本兵在我国东北做的病毒实验,无助的人们被折磨得痛苦到变形的脸……我们可以看出与人文精神分道扬镳的科学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在人文关怀和科技领跑的地球上朝气蓬勃地生存,是我们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