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三种观点 1、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学习的影响。 3、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 理解: 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还体现在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中;不仅表现为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影响可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二、迁移的分类 (一)根据影响效果划分 1、正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负迁移:指 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 3、零
2、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没有产生影响 (二)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划分 1、水平迁移(横向迁移): 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概念时的相互影响就是水平迁移。 2、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对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对菱形的学习。(三)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划分1、一般 迁移(普遍迁移):将一种学习中得到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如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的审题活动。 2、具体迁移(特殊迁移): 某一领域的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
3、应性。如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 eye(眼睛)后再学习 eyeball(眼球)时,即可以产生具体迁移。三、迁移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迁移与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认清迁移的实质和规律对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一)代表人物:沃尔夫(德) (二)主要观点: 1、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2、训练和改造各种
4、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体内容的学习更重要。二、共同要素说 (一) 代表人物: 桑代克、吴伟士 (二) 主要观点: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 “共同元素 ”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三、经验类化理论 (一)代表人物: 贾德 (二)主要观点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概括说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 实验:水下打靶 被试:小学生 程
5、序:等能力甲乙两组,射击水中靶子。甲组打靶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 结果:射击水下 30厘米靶子时成绩相同;水下 10厘米时则甲组好于乙组。 结论:因为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作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 (三) 经验类化理论对教学的意义1、概括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密切关系。2、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于教学方法不同,会使教学效果大为悬殊,迁移的效应也大不相同。3、教学中应该强调基本原理的教学以及使学生获得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知识。四、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一)代表人物:奥苏贝尔、布鲁纳等 布鲁纳的观点 (1) 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
6、例。 把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事例 正迁移 把编码系统错误地应用于新事例 负迁移 (2) 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 重视一般迁移2.奥苏贝尔的 观点(1)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即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认知结构是迁移的中介变量。认知结构是通过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适合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体系。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 可利用性: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供利用 可辨别性:学习任务与原有观念的可以辨别的程度 稳定性: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促进认知迁移的方法:先行组织者第三节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二
7、)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 (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陆钦斯的 “量杯 ”实验 (四)学习的指导 学习的指导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学习态度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良好的学习态度一经形成,就会促进其它方面态度的形成。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
8、一,学习方法的实质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认知或解决问题的策略。良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个人实践才能被掌握,指导学生学习,就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生会学习、会解决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会明显地促进正迁移。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为迁移而教 ”是现代教育流行的颇有吸引力的口号,教师若能据此把迁移理论应用于教学实际,有力地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那么学生当下的学习将会对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更为持久的积极的影响。 (一)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
9、移,教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布鲁纳认为,这样的概念和原理应放在教材的中心。他认为: “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 训练迁移 的大道。 ”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可以产生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这种结构必须适合学习者的能力。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学习与教学才能省时省力。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怎样才能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呢?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其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1、结构化
10、 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只有结构化的教材,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重构教材结构,进而构建合理的心理结构。 2、一体化 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一体化的教材,才能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的相互作用不断构建心理结构。为此,既要防止教材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割裂、支离破碎,又要防止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 3网络化 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
11、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三)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1、从一般到个别,渐近分化 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教材的呈现或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即渐近分化原则。例如,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对有关三角形知识的呈现就符合不断分化的原则:先教一般三角形;在一般三角形中按角的大小分化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化出等边三角形;在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分化出等腰三角形,等等。 2、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依据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概念之间、原理之间、知识的前后连贯与单元纵横之间应体现出内在的关系和联系。例如,语文
12、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对这些教材内容加强横向联系既必要也可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探讨观念之间的联系,指出它们的异同,消除学生认识中表面的或实际存在的不一致之点。 3、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组织应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的知识与技能。 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学习方法包括概括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应用原理的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研究探讨的方法,等等。因此,掌握学习方法不仅仅是知晓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必要的心智技能,如阅读技能、观察技能、解析技能、构思技能,等等。 第四章复习题 1、简述学习迁移的定义和种类。 2、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