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是河北省盐山县人,他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泰斗人物,也是中西医贯通的先锋代表人物,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张锡纯生于晚清,受时代的影响,少时读书也是以科举为目标。不过,受其父的影响,他从小对医学也有非常深厚的兴趣。古代的读书人都有一个选择:不为良相,就为良医。事实上,通过科举博取功名为良相的人少之又少,而成为中医的人却非常多。
张锡纯是一个例子,他先后多次参加乡试不第,科场之路非常艰难,1893年再次落第后,他丢下科举,一心学医。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自学中医,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名家之言,无不涉猎。由于文化功底深厚,加上勤奋好学,医术日益精进。
与同时代的人不同,张锡纯的思想比较开明,很早接触了西医和西学。1904年,中国开始废科举而兴新学,张锡纯成为当时盐山县唯一懂西学的人才,可以教代数几何学。此时,张锡纯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西医和西学,慢慢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于是更加潜心医学,将中医与西医结合起来,互补长短。
与同时代的医家相比,张锡纯虽然成名较晚,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但是他独立求索,厚积薄发,思想开放,中西结合,开一时之先河,创一代之先锋。
1909年,他完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是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的专著,一时享誉国内外。1911年,曾山东驻军之邀,进入军队担任军医,后任联军军医处处长。1918年,应张作霖邀请,担任奉天立达医院院长,这是中国第一所中西结合医院,由于医术高明,疗效显著,一时医名显赫,与陆晋笙、杨如侯、刘蔚楚等名家大家齐名,人称为"四大名医"。
1928年,张锡纯寓居天津,白天看病,夜间写作,同时开办天津“国医函授学校”和“中西汇通医社”,大力培养中西结合人才。
张锡纯的医学体系非常有特色,非常注重临床实践,在理论上倡导尊重经典而不盲从经典,在处方上则主张学习古方而多化用。他的著作中有大量的自创处方。此外,张锡纯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他留下的药方中有食物方近20首。
他的食疗方十分重视“顾护胃气”的脾胃学术思想,和张仲景的“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思想如出一辙。同时,作为中西汇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它充满革新和进取精神,主要顺应时代潮流,强大自己,激流勇进。
他的中医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非常先进,而且对现在的医学教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他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都要发展,而且认为可以互补,并且长期并存”的方针。
张锡纯的著作非常多,特别是《医论医话》、《医学衷中参西录》是非常值得想学中医的人,或者从事临床的人读的好书。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