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这个题目是简单而又熟悉,但对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做好各个角色的必经之路。参加本次专题读书班,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时,本人有点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是一篇讨论认识与实践关系的文章。写成于1937年7月。《实践论》中有段描述是这样写的“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个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从这段话中,我理解为是说明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出真知”。这两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人要想不断进步,就不能停止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二是实践和真理的辩证关系。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完善了理论,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综上所进,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和实践就像取得进步的两条腿,只有用两条腿走路,我们才能前进得更快更稳。
学习一词在古语中其实有两层意思:即“学”和“习”。“学”应该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而“习”应该是从认识到认知、熟悉并掌握的过程。所以,学习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认知事物,反复践习,直至掌握。学是为了有所思才会有所悟,只有正确领悟了学习的深刻内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不出差错。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而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因此科学、良好的实践活动必定对现实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换句话说,实践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当我们学到新的知识后,就应该在实践中运用,积累更多的经验,再去实践中运用。这要这样才能牢固掌握知识并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效发挥。通过本次学习《实践论》,从本人的角度,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需要去努力实践:首先,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敢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其次,要在参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善于发现和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利用自己所学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在完成实际工作后及时全面地总结,评价实践效果,用经验指导今后的工作。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实践结合,最终达到提升自身学习水平的目的。
前两年,在河流生态流量研究分析中,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创新工作,由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接触得不多,自己思想认识中没把握,但本人通过做禾水、牛吼江和孤江流域的生态保障实施方案过程,专家对三个方案审查提出的意见,从中取得相当多的经验,对该项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以后在水生态水环境监测、河湖健康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更为顺畅了。
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新科技与新工业革命持续发力,人工智能、生命科学、量子计算、无人化等日新月异,跨界融合、质变突破、叠加飞跃势头迅猛,人类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面临颠覆性挑战,我们水文也引进不少的新仪器新技术,如在线流量监测、无人机测流、水生态水环境监测、环境DNA监测、山洪灾害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等,还有刚提出不久的智慧水文和数字孪生流域等新概念。我们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停学习的过程,如果不善于学习,他将很快适应不了当前岗位,会被时代所被淘汰。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向社会学、向历史学、向专家领导学、向同事学、向比我们能干的人学。
4月18日,在全省水文工作会议上,省中心提出2022年工作思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六字”治水思路,按照 “作示范、勇争先” 的目标要求,积极落实省委提出的“稳住、进好、调优”原则,立足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努力实现“五个一流”。我想我们应该向吉安水文历史上涌现出的优秀水才和先进人物那样,砥砺传承“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善于服务、精于管理”的新时期水文精神,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推动赣江中游水文事业取得新的突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