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佐斯说,亚马逊这家公司的运转其实是建立在几条基本的原则上的,其中有三条最重要的原则,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二是坚持长期价值,三是勇于创新。
其中第一条原则又可细化为三条次级原则:①东西要便宜;②选择要多;③消费体验要好……这几条原则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就规定、驱动和生发出了整个亚马逊帝国的业务体系——“要做什么?”的关键是知道“为什么做?”,追踪追溯就会发现依据都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几条原则,所有的决策和行动似乎都变成了某种“客观规定”,而不是“主观创造”,该做什么、不做什么等等一系列决策不是靠想当然的拍脑袋、不是屈从于一时诱惑或压力,而是严格按照深思熟虑且可靠的原则来执行。
例如,夸张的是,亚马逊并没有满足于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的标准,而是以满足用户的“期望”为标准,用“用户期望”这个客观要素就倒逼整个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坚持这些原则的结果就是,让这些原则变得具备了某种生发性、规定性和驱动性,整个亚马逊帝国就是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生发、规定和驱动”出来的,而不是创始人一开始“规划出来的”,看一看亚马逊的发展历程,贝佐斯似乎在创业之初就明白了要坚持怎样的原则以及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
马云在美国接触互联网,回国后坚定不移地在这个方向上创业,我认为他一定也在一开始就看明白了“互联网+社会问题”这两个要素结合能生发的东西的广阔前景。
乔布斯、马斯克、孙正义、王石、达里奥等出色的企业家的做事方式似乎都符合这样一种风格和模式——他们一开始就为自己的系统设定了一套坚实的原则或框架,然后这个系统就依照原则所规定的方向一直迭代和进化,最终穿越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存活和成长起来,他们都是用“简单”来驾驭复杂的高手。
接下来我们好好分析和学习一下这些顶级创业家背后的智慧之源,关键词是:归纳与演绎、第一性原理和原则体系。
归纳和演绎都是人类先天然的思维方式,归纳法是我们常用的思维方式,调动这种认知的能量比演绎法要低很多,所以,这种基于经验的思考方法是我们常用的思考方式,就像习惯一样。
下文分别探讨以下主题,争取做到层层深入,深入浅出:
1、归纳法。
2、演绎法和第一性原理。
3、第一性原理的内涵和特征。
4、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原则,这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1、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样本中提取共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例如,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我们见过的天鹅都是白的,这其实是一种空间性的归纳。
例如,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因为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太阳明天还会升起,这其实是一种时间性的归纳。
归纳法只能得出概率性趋势而不是必然性趋势,样本科学、样本越大,概率越大。
无法用归纳法得出必然性的结论,而要证伪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只需要举一个反例即可,罗素说,归纳法是一个“正立的三角”,当下面的样本足够科学时,上面得出的结论就不会有太大偏差。
归纳法成立有一个大前提——连续性假设,李善友教授说,这是人类思维的阿喀琉斯之踵,例如明天太阳升起或物理规律要奏效,前提假设是时间是连续和对称的,也就是说,明天和今天一样,如果明天太阳被外星文明摧毁了,明天的太阳就可能不会升起了。
现实世界很多时候是非连续性的,如果依靠归纳法思考,那么就容易遭遇非连续性,归纳法的结论可迁移性比较差。
例如,过去的数据和增长势头在未来不再成立了,过去的经验在环境变化的未来就不一定适用,
2、演绎法和第一性原理。
凡结论,必有前提假设。判断一个人结论是否正确,或决定是否接受一个人的结论之前,要看看他说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否则就会失去辨别真伪的能力,早上听了A说有道理,下午B说觉得有道理,晚上回家发现两人的道理竟然是相互矛盾的,但自己当时确没有发现。
例如,越努力越幸运、坚持到底绝不放弃、一定要抢占先机等等。
演绎法=假设+逻辑演绎
如果前提和逻辑推演正确,那结论一定正确。
李善友教授非常推崇演绎的思维方式,他把这种思维方式成为哲科思维,并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拉开差距的直接原因。
但培根说,归纳比演绎更重要,因为如果概念是混乱的、不能反映客观事实和真理的,整个推演的结果就是不成立的,而且演绎法的前提包含了结论,是一个从一般推演到特殊的过程,即使前提和推演都正确,但如果仅仅限于演绎自身的范围,那么结论的意义也是有限的。
罗素把演绎法看成一个倒金字塔,它的基础是塔尖的一个小点,一旦这个小点存在瑕疵或建筑过程存在瑕疵,整个金字塔都将崩溃。
要保证演绎法正确就一定要保证前提一定正确,如何保证前提一定正确呢?
不能用归纳法,因为归纳法无法得出一个理论上一定正确的方法,于是只能用演绎法,把本层的前提看做上一个演绎链条的结论,要保证本层的前提一定正确,就要保证上一个演绎链条的前提也正确,如此推演下去,而最终会归结到一个自我确定的、不证自明的前提假设——这就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推演链条上最硬、最底层、最可靠、最不可能被推翻的假设、命题或道理。例如数学中的公理,就是数学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3、第一性原理的内涵和特征。
第一性原理往往是一种维度或抽象程度极高的概念。
例如F=ma,这个公式统一了所有宏观低速运动,所谓统一就是原来看似不同的东西,现在发现原来其实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表达形式。
这种特征和哲学中的本体论有深刻的一致性。
古希腊哲学家们认为世界背后有一个永恒的、稳定的存在,万事万物都不过是这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就像匀速直线运动是牛顿定律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一样。
泰勒斯认为万物本源是水。
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本源是原子。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柏拉图说世界的本源是理念。
毕达哥拉斯说世界的本源是数。
黑格尔说世界的本源是绝对精神。
这就是哲学中的本体论,所谓本体论,就是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由同一个东西来生发、演化和表达而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过是本体这个内核的一种表达形式,本体往往是永恒的、稳定的、不可分割的。
为什么古代哲人们会认为世界是由某个东西生发、演化、组合而成的呢?
——什么现象引起了他们的疑惑或哲学惊叹(什么引发了他们做这样的思考)?
他们这么说的逻辑和合理性在哪里?
为什么一定要为万事万物找一个本源或内核?
也许是古人在生活经验中发现,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这些变化让寻求解释和因果的人们顺理成章、合乎逻辑地提出了本体论。
世界显然是变化的,万物显然是可以拆分的。
从小到大。
小马、建筑等等似乎都是可以无限分割的,他们显然是由被拆分后的东西所组成的,这些无限分割后的东西是什么?是像水一样细腻的东西吗?是可能比水颗粒度更小、小到不能再小的原子吗?
从无到有。
之前这栋建筑还不存在的,现在却建了起来,这是大家一砖一瓦搭建出来的。
一年前这匹小马还不存在,但现在却存在了,这一切是怎么演变和积累而来的?这些积累的东西到底是些什么?
C是B变化而来的,B是A变化而来的,那么A是什么变来的?……是否有一种东西只能它变成其他东西,而其他东西不能变成它呢?
这些流变的现象引发了哲人们的疑惑,在一系列追问之下,以合乎逻辑的方式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本体论,本体论有两层意思:
①从很多东西都是由另一个更细小、更稳定、更不易拆分的东西所组成,到整个世界都是由这些东西组成和演化而来。
②进一步确认这些更基本、更不易变的东西是什么。
这可能就是引发本体论这样一种解释方式的逻辑,不管怎样,哲人们解释现象一定是符合逻辑的,既然这么多哲人都用本体论的方式去解释世界,那么证明这个世界的很多现象一定提供了很多本体论成立的证据。
一派哲人把本源归结为水、原子等物料形态的东西。
一派哲人更进一步,把本源归结为理念、数、绝对精神等看不见摸不着、更为抽象的东西。
其实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也容易把本源归结为更为抽象的理念,例如你可以认为宇宙源于大爆炸,所有的东西无非是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而所有这些东西都可以归结为规律,如果相对论能够统一物质和能量、时间和空间,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大统一理论统一所有的东西呢?这样的思考,其实和柏拉图把本源归结为理念是一样的,柏拉图的理念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规律。
其实广义来看,我们所有的语言和概念都是一种理念,现实世界中根本没有数字1,数字1只是我们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念。
第一性原理是第一动力因。
第一性原理是自变量,系统中的其他要素都是因变量。
第一性原理就像本源一样,是一个系统的基本内核,纷繁复杂的系统不过是这个内核的特定表现的集合而已,而不同的系统,这个内核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经济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和物理学的第一性原理可能是不同的,生命系统和气象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可能是不一样的。
一旦把握了一个系统的第一动力因——即第一性原理,那么就能够对整个系统的演化有某种程度的掌控。
第一性原理具备驱动性。
也就是说,这个原因找到了,其他的要素都是由它驱动或生发,例如亚马逊的整个体系由“用户体验”甚至是“用户期望”来驱动。
第一性原理具备生长性。
从生发性这个角度来看,那些能够持续生发大量东西的东西都有成为第一性原理的潜质。
例如马云回国后坚定不移的扎进互联网这个生发性极强的“趋势”上,专注于“互联网+社会问题”似乎成了他创业的第一性原理,至少是不能动摇的重要原则。
第一性原理具备拓展性。
演绎法的优点之一是,能够从已有知识,推出新知识、新规律、新认知。
拥有第一性原理的普通人比聪明人有更强的竞争力,因为,语言和理论就像魔法咒语,相对论等理论一旦被提出来,似乎就具备了独立的生命,他们沿着自然逻辑所能触达的边界可能是连发明人都不能理解的,也就是说,相对论比爱因斯坦更聪明。
第一性原理具备规定性。
当我们把第一性原理迭代得足够深远,并且严格按照这些细分的原则做事的话,就会发现,所有事情都可以归结为一件事——符合原则的事,每天的工作也变得非常清晰简单,那就是去做该做的事。
如果自己做事没有建立在这样坚实的内核上,面对压力、诱惑、状态低迷等负面场景时,就大概率会犯错,就像职业球员基本功不扎实,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容易失误一样。
第一性原理符合简一律。
所谓简一律就是要找到事物背后的那个“一”,找到一以贯之的力量。
没有找到“一”,其实都是在现象层面认为的分类。
如,牛顿力学就是各种宏观低速运动的那个“一”。
4、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原则体系,这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性原理是最重要的原则,可以派生出一系列次级原则,构成原则体系,最根本、生发性最强的那个原则就是第一性原理。
雷达里奥的《Principles》这本书就是一个原则体系,而整套原则体系可以由“What is true?”这个追问拓展开来,也就是说,原则体系也是一种体系,而任何体系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这本原则体系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求真”。
我认为求真是人类面对任何体系时都应该遵循的第一性原理,然后根据这个第一性原理长出相应的体系。
哪里寻找可靠的第一性原理?
从重要学科中寻找重要模型,从重要学科的重要思维模型中可以提炼出这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或基础假设,以及一系列细分的重要原则。
(学科研究的就是一个个系统,而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原则其实简单来讲,都属于查理芒格说的“显而易见的重要道理”,这些道理除了来自重要学科的重要模型外,还有大批来自“常识”,或许是因为常识太显而易见了,很多人并不能用足够的“常识感”来思考问题,更别提用来搭建一套基于演绎法的思维框架了。
对于搞理论研究,演绎法或许有一定的潜在瑕疵,对于实际事物,如创业,运用这套方法这些潜在的瑕疵就更可以忽略不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