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想点大事:法律是种思维方式(1)一本

网络 2022-12-24 15:57

图书简介

《想点大事:法律是种思维方式》于2020年5月出版,是一本写给每个人的法律通识书,被《法治日报》评为“2020年度十大法治图书”,作者刘晗,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人民法院研修学者,著有《合众为一:美国宪法的深层结构》。

这是一本介绍法律思维的通识读本,它不讲难懂的法条和专业术语,而是从海量规则和程序中,总结出人人都受用的底层逻辑,比如全世界法律人共享的六种思维模型:规则思维、权利思维、程序思维、终局思维、权威思维、预期思维,以法律思维为脉络重新理解世界。

小编荐语

《想点大事:法律是一种思维方式》阐述了法律思维是一种“大格局思维”的观点,作为天下之公器,法律从一开始就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来设计的,而不是为了某个人。法律的终极使命是维护社会秩序,处理的是较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较大的思维格局才能理解。

法律思维教我们“跳出盒子想问题”,不再拘泥于事物本身,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细节看全局,解决问题不仅要考虑当时当下,还要考虑过去未来,既要考虑单个事件的得失,更要考虑全局的长远利益。

作为顶级法律人,作者跳出具体法规法条所界定的学科边界,结合历史、政治、经济、哲学重新思考法律,站在学科的高点分析法律体系的底层思维结构,帮助普通读者理解各种制度、规则、原则和程序如何制定,探寻大社会如何影响自己的发展,从法律人的智慧里学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招。

内容选摘

法律人的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_穷思维富思维读后感_法律人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古罗马法谚曾言:“法律不管琐碎之事。”法律一般处理的是较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较大的思维格局。而大的思维格局,对每一个人处理问题都会有所裨益。

这一点在我们身处的时代尤为重要。社会急剧变化,技术日新月异,交往不断扩大——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比自己大得多的世界之中;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超出自身感受的事件和趋势,远方的某个事情,瞬间影响近处;宏观的任何调整,立即波及微观。

——引自:戴上法律的眼镜,看见更大的世界

我们必须清楚,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非常多元,在很多问题上很难形成统一的善恶标准和价值共识。人们说某部法律或某个法条是恶法,可能只是因为它们没有契合某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但却契合了另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对于法律人来说,此时无法选择任何一种价值观来否定现存的法律规则,只能不去做过多的道德考量,直接适用既定的规则。

——引自:恶法的相对性

实际上,法律之所以不采取道德评判,而是只讲权利,背后还有一个深层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道德权利往往是没有边界感的,人们常常会根据自己心里天经地义的道德感或者价值感,直接突破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法律中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强制性的规则来确定人际关系的法定边界。比如我们熟悉的法律中的财产权、债权、著作权等权利,它们本质上都是在确立边界,确定“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而很多时候人们把道德观念用权利话语进行包装,其实是为了突破各种法定边界。

——引自:权利就是确立边界,定分止争

法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