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国际学术会议的语言及其效果研究

网络 2022-12-24 08:59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国际学术会议的语言及其效果研究 肖建华 彭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要国际会议的主要工作语言是英语,但由于很多参加国际会议的 国内代表的英语水平有限,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本文利用 2007年国内举办的10个国际学术会议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了国际会议效果与其会议语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国 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效果与与会者外语交流能力显著正相 关,而与会者外语交流能力又与其年龄呈负相关,与其海外生 活经历的时间跨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 国际学术会议会议语言会议效果学术交流 问卷调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每年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 议数量越来越多,这让越来越多的国人不走出国门就能够了解国际科技发展的最 新态势,近距离接触国际著名专家并与之对话,实现与国际学术领域的接轨。一 般而言,国际会议的主要工作语言是英语,在国内举行的国际会议也不例外。然 而,由于很多与会者的英语水平有限,无法直接参与会议交流,最终使国际会议 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针对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究竟应该使用英语还是 汉语的争论此起彼伏地出现在各类媒体和学术领域。

那么,究竟国内举办的国际 学术会议效果如何?语言选择作为国际会议的一个重要因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 响会议效果?作为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办者,究竟如何选择会议语言以提升会议效 果?本文试图利用对2007年在国内举办的10个国际会议的问卷调查结果,就所 获取的367份华人代表的样本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的结构安排 作者特别感谢课题负责人霍国庆教授的无私帮助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同心协作,感谢为课题调研 提供方便和支持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 93Cm饥丫l_I乙LAD亡C mo薹IAZp)aZ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 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是对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的效果分析;第 三部分讨论国际学术会议的语言选择对其效果的影响,重点分析国际学术会议的 效果与与会代表的外语交流能力的关系;第四部分分析影响与会者外语交流能力 的因素;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二、国内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的效果 与会者参加国际会议的效果,直接体现为其多大程度上获得了所需要的信 务息,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参会预期。本研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评价与会者参会 S的效果:客观标准,指听懂会议内容的程度和参与会议讨论等互动活动的程 ,度;主观标准,与会者对会议的总体评价和达到预期的程度。

我们采用与会者听懂会议内容的百分比、参与提问和讨论等互动活动的百分 比来衡量其听懂程度和参与互动的程度,从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五级圣(分别赋值5、4、3、2、1)衡量与会者对会议的整体评价,以完全达到、达到、 妄基本达到、有差距、差距很大五个量级(分别赋值5、4、3、2、1)表示与会者 笆参加会议达到预期的程度。调研数据见表1、表2。 宝ii7 表1与会者听懂程度及其对会议的主观评价 听懂程度分布 总体评价 达到预期程度 听人很较’—- 90以上43 18 18 61O4.23 724 10 2O3.84 70—90 123 33 72 lg O04.12 12 63 35 13 O3.60 50—60 118 17 72 29 OO3.90 430 68 16 03.19 30—50 51 523 20 3O3.59 311 22 15 O3.04 30以下 32 218 9213.56 1714 642.84 总计 367 75 203 82 613.88 27 135 149 52 43.30 从表l可以看出,与会者的听懂程度大体上呈正态分布,即大部分与会者听 懂程度在50%一95%,程度很高和很低的相对较少,这个分布符合常规。

学术会议过程与使用语言研究_胡适学术文集:语言文字研究_学术会议过程与使用语言研究

表1显 示,与会者对会议的总体评价均值3.88,达到预期程度为3.30,说明主观判断 94刈E们HUL—h6匕CN_Hf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薇 的会议效果平均在“一般”和“较好”之间,可见与会者对于会议效果的主观 评价并不高。从图l可以看出,无论是与会者对会议效果的整体评价均值还是与 会者的达到预期的程度,都因其听懂程度递减而递减,反映出其间高度的正相关 关系。 主观评价得分 +总体评价均值+达到预期均值 矿,,,嘴程度 图1听懂程度与主观评价的关系(%) 表2与会者参与互动程度及其对会议的主观评价 参与互动 总体评价 达到预期程度 程度分布 参与 90以上15 843004.33 5640O4.07 70—90 69 24 40 4104.26 547 13 403.77 50—60 94 18 52 24 003.94 831 49 6O3.44 30—50 84 14 50 18 203.90 524 40 15 O3.23 30以下 105 11 57 33 3l3.70 427 43 27 43.00 总计 367 75 203 82 614.03 27 135 149 52 43.50 表2显示,与会者参与互动程度在90%以上的人数最少,在30%以下的人 数最多。

学术会议过程与使用语言研究_学术会议过程与使用语言研究_胡适学术文集:语言文字研究

即随着参与互动程度的递减,其对应的与会者的人数递增,参与互动程 度与人数分布呈负相关关系<图2)。同时,与会者对会议效果的整体评价均值 和与会者的达到预期的程度,也都因其参与互动的程度递减而递减,也反映出其 间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图3)。 学本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麟120 80笺60 40 20 90以上70-90 50—60 30—50 30以下 图2参与互动程度分布(%) 询—一总体评价均值+达到预期均值 爹图3参与互动程度与主观评价关系(%)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信息交流是与会者参加国际会议的重要目的。与会者客 观上听懂会议的内容越多,参与互动的程度越大,表明其从会议中获得的信息越 多,对其而言的会议效果越好。鉴于听懂程度、参与互动程度与主观评价的高度 正相关关系,本文下面的研究均以“听懂程度”为代表来反映会议的效果。 三、国际学术会议的语言选择对其效果的影响 从表1和表2反映的367位国内代表的信息看,有201位(54.8%)听懂的 程度在60%以下,283位代表(77.1%)参与互动的程度在60%以下。这说明, 大部分与会代表不能从所参加的国际会议上获得大部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 目前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的整体效果值得引起关注。

问题是,这些与会者 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原因是否与会议语言有关?表3反映了不同听懂程度的与会 者对会议语言是否影响会议效果的看法。可以看出,听懂程度越低的与会者,越 强烈感觉到会议语言的障碍。如果会议语言是与会者擅长或熟悉的,那么他们能 够听懂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如果与会者对会议语言感到生疏,效果自然 就差。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 表3与会者对会议语言是否影响会议效果的看法 听懂程度 人数 会议效果是否主要受语言选择影响 是%否%未选择%90以上 43 11 25.6 32 74.4 O070—90 123 51 41.5 68 55.3 43.2 50~60 118 60 .50.8 55 46.6 32.6 30~50 51 32 62。7 17 33.3 24.0 30以下 32 20 62.5 ll 34.4 l3.1 合计 367 174 183 10 为了进一步验证会议语言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我们考察了与会代表的外语交 流能力及其从会议上获取的信息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与会代表的外语交流能 力按照“流利”、“较好”、“一般”、“较差”、“基本无法交流”五个层次,分别 赋值5、4、3、2、l。

同时,在样本选择上.剔除了83个(在所调查的lO个国 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中,有2个是以汉语为会议语言的,这83个样本均来自 这2个会议),保留其余的284个,得到表4。表4明显地显示出与会者的听懂程 度与外语交流能力均值的正相关关系。 表4会议效果与与会者的英语交流能力 听懂程度 外语交流能力 人数流利 较好 较差很差 均值 90以上24 19 4lO04,75 70~90 8l 13 43 19 513.77 50—60 101 318 47 31 22.89 30~50 48 2216 24 42.46 30以下 30 02319 62.03 一合计 284 37 69 86 79 13 3.13 可见,与会者不能从国际会议上有效获取信息是因为受限于其外语交流 HIlAZD基Z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霸 能力。 四、影响与会者外语交流能力的因素 既然国际会议的效果与与会者的外语交流能力显著正相关。那么,与会者的 外语交流能力又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一般说来,母语是英语的与会者其英语 交流能力应该比母语为汉语的强;从年龄因素看,由于年轻学者从小就开始接受 外语教育和培训,而且刚刚走出校门或仍是在校的学生,与年龄较大的资深学者 相比,他们对外语的遗忘程度显然较小,外语交流能力应该较强;有过海外经历 的人比没有海外经历的人外语交流能力强,在海外生活的时间越长,外语交流能 力越强。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我们对与会者的外语交流能力及其母语、年龄和海 外经历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5是不同外语交流能力的与会者母语、年龄、 海外经历分布数据。 表5不同外语交流能力的与会者母语、年龄、海外经历时间分布 外母语 年龄 海外经历时间 语交人数 汉英60以 50— 40— 30— 30以 流无月以12个 能语语上59 49 39 以上力下月流利 41 39 23212 14 10 8326715 较好 82 82 O34828 39 50 11 875l一般 126 126 O1312 23 87 113 7330O较差 102 102 O3O514 80 92 611ll很差 16 16 OO133916 OO00O总计 367 365 210 10 40 82 225 279 27 14 17 13 17 均值 3.08 3.07 5.00 3.60 3.60 3.53 3.44 2.83 2.79 3.41 3.79 4.06 4.38 4.76 我们同样将不同水平的外语交流能力由高到低分别赋值5、4、3、2、l,由 此计算不同母语、不同年龄和不同海外经历的与会者的外语交流能力均值,可以 看出,与会者的外语交流水平均总体值为3.08,比“一般”稍强;母语为英语 的与会者外语交流能力均值为5,即最高,但由于样本量太小(只有2个),故 不能说明普遍性的特征。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调查数据显示的与会者的外语交流 能力不是与年龄呈负相关,而是随着年龄递减而递减(图4),即与年龄呈正相 98芒mHUL舌亡CNHl Lj>7JG、rCKE JI‘》ZFAoHllA7IG苎Z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 关关系。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脚岁以下的年轻与会者外语交流能力总体 较差(均值在3以下),可能与我国现行的外语教学模式过多注重书面阅读而忽 视口头交流有关;@50岁以上的与会者的外语能力相对较好(均值3.6),可能 与他们的资历有关。一般说来,这个年龄段的学者参加学术会议,宣传和发布自 己的研究成果的目的要大于学习和探讨问题,因此,他们中愿意参加以英语为工 作语言的国际会议者更多的是英语交流能力较强的。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年龄段 的样本数量较小,样本偏差可能更大些。从图5可以看出,与会者的海外经历时 间与其外语交流能力明显呈正相关,这充分说明为我国学者提供更多海外学习和 工作的机会对于提高其外语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43.5 2_52趔露\\60以上 50~59 40~49 30.39 30以下(年鳓 图4不同年龄的外语交流能力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五、结论与建议 5一一” 图5海外经历时间与外语交流能力从以上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可见,首先,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的效果不容 乐观,与会者客观的听懂程度与其对会议效果的主观评价高度呈正相关,因此, 如何使与会者获得更多的会议信息,是会议主办方提升会议效果的首要问题;其 99xum加工C N_HlkJ》Z妒<C嚣御。

产垂挪ojHI;Z移xIZ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 次,国内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的效果与与会代表的外语交流能力直接相关,而外语 交流能力又与其年龄、海外生活经历的时间跨度相关。因此,会议主办方在选择 会议语言时,需要事先了解和掌握参会者的年龄、海外生活经历的时间跨度等基 本信息。如果拟参会的代表年龄结构偏低,海外经历时间较短,则适当提供中文 服务会对提高会议效果有益。 参考文献 一—m们ZCL一>o亡CN十士 n记BM塔M"硌rLrL rL rL rL rL rL rL rL rL rL rL rL rL rL rL rL rL 亡》Zp、rC欠mL一、r>Z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一5534260.htm. [19]胡庚申.怎样进行国际交流.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20]周玉忠,李文军.“大熔炉,尚可;巴别塔,不可。”——美国建国初期的语言政策. 宁夏社会科学,2006,(11). [21]熊欣.语言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师,2004,(5). [22]葛剑雄.软实力离不开硬实力.http://business.sohu.eom/20060927/n245554810.shtml. [23](美)托马斯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何帆,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6. [24]Baker C.An/a也s Language.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 Ltd.1992. [25]Crystal D.English聃a Global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Palgrave.New York.1999. [26]李宗桂.国际惯例与民族文化尊严.人民论坛,2007,(3). 101v仑m_卜芒Lc6亡C N_Hl亡》7lG、rC KE Jl‘>Z moHl IANG)cIZ

国际会议 学术会议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