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三明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十三五”规划之中

网络 2022-12-11 03:01

文明风11月16日讯 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作为基本遵循,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引导和激励全市人民崇德向善、团结奋进,凝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渗入生产生活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实践特色,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点滴积累。三明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核心价值观与生产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转化为发展政策导向。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十三五”规划之中,落实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三明”的实践中,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医改、林改、金改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促进核心价值观从普遍认同向自觉践行迈进。固化为社会治理机制。结合法治三明、平安三明建设,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个方面,落实到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金融风险防控等社会治理全过程,探索社区“微治理”等工作机制,营造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环境。内化为百姓生活自觉。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村规民约、祖训家规、民俗活动之中,使其具体化、日常化、生活化,成为人们内在的自觉行动。

经济社会变革对人价值观的影响_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ppt_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txt

融入精神文明创建过程。精神文明建设是三明一以贯之的重要传承。三明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持续传承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不断涵养城市气质,提升城市品位。以“满意”为主题。从1987年开始,连续30年在全市开展“满意在窗口”“满意在公交”“满意在学校”等“满意在三明”创建系列活动,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近年来,将“满意在三明”创建活动与精准志愿服务、“放管服”改革、诚信体系建设等相结合,持续拓展满意内涵,培育文明风尚。以“共建”为载体。发扬“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三明经验,探索推广“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科学文化联教、环境建设联搞、经济工作联抓”的共建模式,走出了一条社区共建、城乡共建、军民共建、区域共建的文明共建新路子,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向基层覆盖延伸。以典型为引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向谷文昌、廖俊波、黄秀泉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在全市设立2100多块善行义举榜,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植入特色文化土壤。特色文化是涵养滋润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三明文化资源丰富,以万寿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源远流长,以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老区苏区”“红军长征出发地”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影响深远,以“老工业基地”“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特色鲜明。近年来,三明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核心价值观扎根本土文化,融入群众血脉。在文化保护中传承。举办红色文化高端论坛,出台全省首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政府规章,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程,推动万寿岩国家遗址公园、中央红军村、闽学文化村等一批文化保护项目建设,让三明的特色文化代代传承,成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在文艺作品中熏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围绕苏区、客家、闽学、工业、生态等重点题材,创作推出《大南迁》《无悔的心》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用文艺的方式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培养市民爱国爱乡的情怀。在文化活动中倡导。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载体,大力实施“半台戏”“三下乡”“三百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连续22年开展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用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亲和力。

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注重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推动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价值取向、城市文化内核和群众精神追求,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三明”提供更加强大持久的精神力量。(三明市委文明办供稿)

福建三明 时政
上一篇:孩子的专注力与空间色彩有很大关系(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