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存在者,作为存在本身,就是强力意志。
这是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特征,而强力意志自己,则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永恒轮回是作为存在的最高规定,被尼采视为“最难的思想”。
永恒轮回是被误解最多的思想,这个名字让人想起佛教的“无间地狱”或“无限重复”等含义,也确实有很多人这样理解的,因此很多人排斥这个思想。海德格尔举了两个代表人物。
一个是贝母勒。他认为尼采的思想是矛盾的,强力意志是生成,而永恒轮回则是否定无限的生成。
第二个是雅思贝尔斯。他也排斥永恒轮回,因为雅思贝尔斯自己认为哲学中不存在概念的真理,因此从自身的哲学出发拒绝。
海德格尔的考察则是,这些误解都没有在形而上学的领域考察尼采的思想。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指的不是日常语言中形容人“死板”的“形而上学”,或者和辩证法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而是哲学,确切说是思考存在和存在者的哲学。
海德格尔要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尼采的“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
为什么呢?
在尼采那里,哲学是对最高价值的设定。
只有先经过哲学设定最高价值,然后由这个最高价值出发,才能确定一切存在者如何存在。
也就是说哲学相当于设定一个标准,例如当面对海量简历的时候人力可以设定一个标准:学历、年龄、性别、经历等等,满足某一条件的优先。
尼采的一个重磅思想是“重估一切价值”,为什么要重估呢?因为以前的最高价值是有问题的,是要批判的。
以往的最高价值就是宗教,在尼采那里是基督教,以及由此衍生的道德和哲学。
批判,就意味着要考察源头,并证明这个价值本身是站不住脚的。
这种传统价值导致了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是最高价值的自行罢黜。
以前信神的人,把神的话、神的要求当成最高价值,最终发现神是否存在都是值得怀疑的,由此感觉“整个世界崩塌了”。
虚无主义不是全然不好的,不只是崩溃,无价值,还是历史性运动的一个基本方式。因此克服虚无主义的表现如堕落、崩溃等,并不能克服虚无主义,因为这些表现只是虚无主义的结果,并不是它的原因。
虚无主义的原因根植于以往的价值中,要彻底克服虚无主义,就要对以往价值进行批判,设立新的价值。
新的价值要确定什么应当真正存在,只有当人们事先获得了关于存在的东西的认识,才能确定什么应当存在。
还是举公司招人的例子。人力设立招人的标准,首先要知道自己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也就是现在公司里的人有哪些特征,然后据此设立标准。
所以尼采考察的就是公司里的人的特征(关于存在的认识)的问题。
而尼采对这个问题的考察结果就是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存在者的特征,也是构成存在者的那个关键所在。
强力意志就是生命的价值设定基础。
哲学,尤其是德国哲学是有传承的,并不是某个人突发奇想生造出来一个概念(这也是很多民哲最容易误解的地方)。
尼采也不例外,他的强力意志在哲学史上是有迹可循的。
提到“意志”,必定想到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围绕意志展开。
还有谢林。
“意志就是原始存在”。
——谢林
更早还能追溯到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黑格尔就把存在之本质视为“知识”,“知识”和意志有着相同的本质。
而这些德国哲学家对意志的理解源头则是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把存在之本质规定为表象和意志的原始统一。
海德格尔列举这些哲学家并不是要说尼采的思想缺少原创性,恰恰相反,他认为只有对哲学有着最高思考的哲学家们才能到达这一领域,这也是哲学和科学的不同之处:科学是思考某个存在者,而哲学则是思考存在者整体。
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都是关于具体事物,具体对象的,相对之物的。哲学不同,是追问绝对的。
哲学不是研究某个思想者、某个人,而是作为绝对的整体思想者,是所有人都具有的“普遍个人”。
因此一切伟大的哲学家都在思考同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是如此丰富,没有人能将其穷尽,也就产生了无数哲学思想。
尼采对存在者的思考,恰恰证明了他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在这里,海德格尔依然不着急解释“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的关系,而是先抛出了尼采哲学要解决的问题,其对存在者的关注,强调要在这个问题视域中理解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
这就相当于先划定了范围,正如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划定的范围是对疾病背后社会隐喻的考察,而不是对疾病本身的治疗医学考察。
理解问题的领域很重要,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更好理解尼采的“强力意志”,这是海德格尔接下来重点讲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