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新时代十年,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进入发展黄金期

网络 2022-11-28 19:05

感谢罗林教授授权转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世界潮流,围绕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实现历史使命与时代潮流高度统一、民族精神与国际主义高度统一、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高度统一,开辟了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区域国别学是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来分析国别问题、国际问题,是以原创性的理论概念为依托,通过对国外理论体系的借鉴、吸收和运用,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战略价值和战略意义十分巨大。进入新时代,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与我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区域国别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已然成行。

新时代十年,高校区域国别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归因理论主要观点_社会建构理论的主要观点_李渔戏剧理论主要观点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在高校布局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为高校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奠定了基础。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增强,特别是2010年,我国国内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已经提上重要的工作日程。2011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项,在28所院校设立了42个研究培训基地,覆盖美国、俄罗斯、英国等主要国家以及“一带一路”重点区域,高校区域国别研究初具规模。

进入新时代,中央赋予教育系统一项崇高使命,扎实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打造一批“信得过、用得着、离不开”的新型高校智库。教育部高度重视智库建设,把构建区域国别研究工作作为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建设的新生力量。作为教育系统服务中央、服务大局的重要智力支撑,在180多所高校备案了400余家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经过10年的建设,参与高校总数增长了5倍,研究中心布点增加了10倍。实现了研究对象国别和区域的全覆盖,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工作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政策制度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整体研究力量布局取得突破,咨政服务成效逐步显现,学科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研究方向重点日益明晰。取得如下主要成就。

一是研究工作总体框架布局搭建完成。教育部不断完善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和结构布局,在多次开展相关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培育和建设暂行办法》、《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文件。推出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制度,发布《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建设指引(试行)》,依托北京语言大学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构建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新格局。

李渔戏剧理论主要观点_社会建构理论的主要观点_归因理论主要观点

二是咨政服务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培训基地和备案中心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现实战略需求为研究导向,积极承担中央、部委、地方等有关部门咨询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年均向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提交咨询报告近千份,很多咨询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

三是学术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培训基地和备案中心承担的重要科研任务数量增多,研究质量明显提升。国家社科基金招标课题、国家部委委托课题、省级研究课题等成为重要课题任务来源,有的还参与了国际组织相关报告撰写。皮书、报告、期刊、论文、情况动态等自主研究学术成果渐成体系,每年参与约60多部国别或区域类蓝皮书、黄皮书撰写,已成为该类书籍撰写的重要力量。相关研究简报、动态等内部刊物,也成为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要参考。

四是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各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年均举办相关领域的国内国际会议百余场。2018年7月,教育部在贵阳召开了首届“国别和区域研究国际学术论坛”,极大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发展。2019年12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首次召开“全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学术年会”,500余位培训基地和备案中心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会。

新时代十年,与我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区域国别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已然成型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到底是建设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新时代这十年,教育部坚持把国别和区域研究基础学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任务来抓,鼓励和支持高校自主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二级学科。经过10年建设,共有29所高校自设了36个区域国别研究相关二级学科,三所高校设立五个交叉二级学科,各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大力推动多学科协同交叉发展路径。在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历史和政治学三个一级学科内都有成功案例。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思路已经成为各高校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建设工作的广泛共识。

面对区域国别研究的黄金发展期,各高校认识到:国家需求是国别和区域研究发展的根本保障,错位领先是国别和区域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交叉融合是国别和区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各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呈现出千帆竞发的发展势头,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在高校落地生根。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正式将区域国别学列入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代码1407),在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近200所高校的万余名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下,经过贯穿新时代十年的教学科研实践,高校区域国别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构建区域国别学是新时代在全球学术高地获得优势地位的国家工程

归因理论主要观点_李渔戏剧理论主要观点_社会建构理论的主要观点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已是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在全球性大国崛起进程中,客观深入地掌握世界各国国情对构建大国竞争优势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推进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国情基因库。

区域国别学的研究视角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宗教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具有非常鲜明的跨学科特性。新时代构建区域国别学的核心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能够有效回应和解决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和全球性问题,能够推动形成重大学科突破和革命性变革,以创新的学科体系服务于当代国家社会变革和发展实践。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新时代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建设必将行稳致远、蒸蒸日上。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北语阿拉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学科建设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