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 德韦克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教授,她把人的成功与否、行为习惯、与他人的关系、家庭、事业这些重要的因素归结为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看待事物是固定角度的,他们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会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当成衡量一个人能力与价值的直接标尺。所以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与特征。
而成长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的,虽然每个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不相同,但都可以通过不懈努力跟磨炼来锻造的。
那么我们怎么分辨一个人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还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两种模式对人的能力与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我们怎么去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怎么分辨一个人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还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①第一个区别:你看一个人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看他对自己的评价。成长型思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准确,他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状况以及水平。
比如乔丹,他每输掉一场球赛,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练球。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还跑去挑战棒球,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棒球运动员。
有很多人没有办法理解,觉得他这是在自毁光环,但是他一点都不在意,觉得这是自己的爱好,他想去试一下新的领域,想去学习。所以乔丹是一个成长型的选手,他所获得的职业生命周期很长。
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要么往往自视过高,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之王,没有人可以超越自己。要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没有机会,选择了放弃,在自卑与自负的两旁徘徊。
比如网球明星麦肯罗就是一个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人,有一次他去日本访问的时候喝得酩酊大醉,呕吐在接待他的女士身上。第二天酒醒的时候,还轻描淡写地开玩笑说这是自己第一名的好处,没有一丝的歉意。
他最看重的是自己的状态,是第一名,比别人优秀的这个事实,所以他永远都要向别人秀这么一件事,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人遇到的困境。
与此相反的是孔子说的中庸之道,恰好是成长型思维的人的美德,他们恰到好处地找到中庸的位置。就是我知道我此刻在做什么,并且我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好。
②第二个区别:当你的获得一个机会时,第一反应是什么。比如突然被领导叫出来发表一下意见,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反应?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是比较固定型思维的,我第一反应是想逃离现场。
但是犹太人在这个方面教育孩子很厉害,他们会跟孩子说,你在教室里有什么不同意见一定要说出来,因为你不说出来老师没发纠正你,这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③第三个区别:脑波不同。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对两种不同的人群进行脑波测试,一边让他们回答问题一边监测他们的脑波情况。
结果实验显示,成长型思维的人脑波亮的区域在于听到为什么这个是正确的答案,而固定型思维的人是在宣布对与错的时候发亮。
④第四个区别:对于努力与否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固定型思维的人不相信努力,他们更倾向于天分,他们喜欢得到不努力就能被别人称赞的结果。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从不怕自己的努力暴露在别人面前,总是不断地在训练,不断地问别人这事应该怎么做。
有这么一句话记载孔子“子入太庙,每事问”,就是孔子每次进太庙里面,每件事都要问这是什么。旁边的人就说,孔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每件事都问,看来没什么学问。
这个人就是固定型思维的人,他认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不应该每件事都问。
后面孔子说:是礼也,这就是礼。好学就是礼,不懂就要问清楚,不懂装懂才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所以,这就是孔子的Mindset(思维模式)。
⑤第五个区别:看待失败的态度不一样。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失败是一个身份,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而对于成长型思维的人来说,失败是一个行为,我失败只是今天失败,而今天失败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现在大家对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有一定的概念了吗?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去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怎么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①放下“我执”。固定型思维的人特别执着,他们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认为自己的判断是绝对正确的,很少质疑自己,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有极强的自尊体系。
所以,首先需要做的是降低自己的自尊体系,放下“我执”,从开始倾听,接纳别人的建议开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转化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②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固定型思维的人关注点是很短期的,他们极少从变化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还有局限于过去或者当下的视野去分析问题。
所以,找到自己的长期关注点,再去设定阶段性的目标作为驱动力,就可以从固定型思维转化成成长型思维。
在这里可以用三圈交集的方法找到自己可以长期关注的成功因子:
做什么事情你觉得有意义?
做什么事情你能感受快乐?
做什么事情你会比较擅长?
同时从八大关注点去做目标设定,可以先从一年开始做起,以下是八大板块模板,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空间,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梦想版。
③善于反思。反思是伟人的共性,也是成长型人格的很重要的一个习惯。比如曾国藩在31岁的时候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袁黄在所著的《了凡四训》中记载了自己每天对自己的行为打分,还有富兰克林的”13条自我修炼戒律“等。
叶武滨老师也践行“日省6刻”,每天在智能手表Apple Watch 上设置了闹钟提醒,每天6次,分别在10:00、12:00、14:00、16:00、18:00、20:00,到点就提醒自己要“珍爱生命”和“慷慨助人”。
两项分别交替提醒3次,每收到提醒后就回顾过去两个小时有没有做到,如果有就记录,没有就要及时补救。
④保持学习力,坚持每天输入与输出。输入的方式可以是看书,看纪录片,知识付费等,而输出的方式可以通过写作,一群人监督打卡的形式践行。
一个人虽然一开始走得很快,但可能经常会半途而废。而一群人一路为伴,互相监督提醒,才能走得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