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观点:
实际上,
“买不买草莓”可以引申出
关于孩子消费观的教育问题。
当物价高于基本需求的时候,
应该怎么做?
有些网友就举出了自己亲身案例,
有人觉得应该更重视孩子的需求。
当物价高于基本需求的时候,
家长应该怎么做?
我家条件很一般,家有个五岁的小姑娘。今年冬天的草莓我主动买过两次,洗好孩子送给每个大人一个,都愉快的接受了,孩子也就是当一般水果吃的,没有觉得这个东西很珍贵很好吃的样子。孩子也是当家里的香蕉苹果一样吃的,也没有觉得这个水果很特别。
我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身为父母引领孩子去体验这个世界上的万物,尊重孩子对事物发自本心的喜爱。
说实话,孩子们对金钱真的没什么概念的。他们的想要就是想吃,好看,我想要。有次也是带孩子去水果店,他想吃山竹,我一看,一斤58元,有点贵。就商量一下吧,买两个好吗?孩子说好,两个就近二十块钱,他拿着特别开心地一路走回家,剥了之后举到我嘴边,妈妈,你先吃一口。老母亲感动坏了好吗?
我买东西给孩子,不是说这个东西的价值越高,越能体现对孩子的爱。而是想要告诉他,妈妈爱你,我愿意为你付出,但是我们的欲望是无穷的,应该懂得去克制,去变通。
我想起老公和我说他买草莓时遇到的一件小事。旁边一个妈妈带着5岁的孩子,孩子盯着草莓看,说“我想吃草莓”,妈妈看了一眼价格,50元/一斤,就说“我们买不起”,然后拉着孩子走了。老公回来问我:“我们给孩子买新上市的草莓,是不是有点太宠孩子了?”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承认自己宠孩子,但我认为“宠爱”孩子,其实就是正常地爱孩子,满足孩子,并非溺爱。
还有网友表示,
如果自己遇到这个情况
是不会给孩子购买的,
并需要引导孩子的消费观念。
我觉得这不应该买,因为今天通过“哭的不行”要到了草莓,明天也会通过“哭的不行”要到玩具,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哭”能就达到目的,屡试不爽。
我从小就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从来不会提这些要求的,更别说父母不给买,就撒泼打滚。
回到正题,现在自己也有了宝宝,如果是自己的宝宝要求我给她买50块一斤的草莓,我不会给她买,但是会和她讲清楚道理,然后给她四十块钱,让她自己决定是否要买,还是拿钱买更多喜欢的性价比又高的其他东西。
我觉得不应该买。小孩子要东西我认为正常,但是我并不认为给一个小孩子超过家庭能力的东西是一件好事。可能有朋友认为50元一斤的草莓并不是谁负担不起,但是问题中的情况,明显这个价格对当事人来说太高,超过了正常消费的水平。如果一次满足了他,下次要更贵的,总有满足不了的时候。
如何引导孩子的消费观念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问题。现在社会中,年轻人的借贷、花呗的过度消费也在引起高度重视。
孩童时,家长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消费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到底买不买50元一斤的草莓”背后的教育问题。
最后,小乐想问问家长,
你会买这个草莓吗?
如何引导孩子的消费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