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文系教授陶东风:“拟武侠”装神弄鬼 不同于传统武侠
陶东风是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与玄幻作家掀起过一场尖锐的“口水仗”。陶东风认为,“玄幻文学”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人们也不知道“玄幻文学”“魔幻文学”“奇幻文学”之间的深层次差异到底在哪里。但尽管难以界定,玄幻文学的基本特点好像还是明确的。陶东风表示,“玄幻文学”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玄”和“幻”。“玄”为不可思议、超越常规、匪夷所思;“幻”为虚幻、不真实,突出其和现实世界的差异。
陶东风认为,一些玄幻作者想象力畸形发展,并对阅读者产生严重误导。“是一种完全魔术化、非道德化、技术化的想象世界的方式,它与电子游戏中的魔幻世界呈现出极度的相似性。”陶东风表示,在部分让青少年如痴如狂的电子游戏中,人们可以看到绚烂斑驳的色彩,匪夷所思的魔术,变化多端的机玄,但是唯独看不到心灵和情感。它是技术的世界。现在所谓“玄幻文学”所呈现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高度电子游戏化的技术世界,是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存在感。陶东风认为,玄幻文学的价值世界是混乱的、颠倒的。
很多人认为玄幻文学与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包括金庸小说)之间有渊源关系。但陶东风却认为“拟武侠”类玄幻文学(有人称为“新武侠小说”)不同于传统武侠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它专擅装神弄鬼,其所谓“幻想世界”,是建立在各种胡乱杜撰的魔法、妖术和歪门邪道之上的,比如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还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怪兽、幻兽。所谓武林高手之间的交手,其实根本不是各家武功的较量,而是各家宝贝的较量。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也可包括金庸小说)主流遵守的是中国文化传统,而不是轻言“怪、力、乱、神。”为了显得更有“文化底蕴”,玄幻文学的作者常常求助于自己也一知半解的、碎片化的古代文献。比如《诛仙》,就经常引用《道德经》《易经》《山海经》之类文献解释小说中出现的各种魔法妖术。但一旦把它和传统武侠(包括金庸武侠)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诛仙》的传统文化知识至多是装潢门面的,没有真正融入文本,更没有成为作品内在的价值根基。它们不过是为装神弄鬼披上了高深莫测的伪学问而已。
文学局外人
议题
爱上玄幻,这样的孩子咋引导?
教育专家熊丙奇:让孩子正确区分 想象和现实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的穿越剧、穿越小说,从题材上来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属于正常状态。
但是,熊丙奇认为,青少年本身就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因此在接触穿越小说、穿越剧的时候,家长都应该予以正确引导,让孩子正确区分想象和现实,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未检处检察官王亮:生活丰富多彩孩子才不会沉溺虚幻
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处王亮检察官认为,《12岁女孩离家要当孤儿 自称穿越来的公主》和《沉迷玄幻小说 少年留遗书出走》两个案例中的孩子,喜欢看玄幻、穿越类小说和电视剧,本质上和未成年孩子喜欢上网打游戏是一样的——他们的情感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没办法得到满足。两个孩子有很大共性,他们的家庭和父母身上有共同的问题。
“孩子看上去还不懂事,实际上他们的情感需求一点不比大人少,甚至比大人还需要更多关怀。”王亮认为,需要陪伴、倾诉、交往、伙伴,这些都是他们的情感需求。
王亮告诉记者,类似的未成年人共同的特点是性格内向,和家长沟通很少。他们的社会需求、心理需求,很多没有得到满足。王亮认为,现实生活和虚幻世界是一个博弈过程,如果现实生活很丰富多彩,孩子们就不会沉溺在网络或者虚幻的世界之中。王亮说,之所以出现孩子们沉溺于虚幻,是因为在这场“战斗”中,虚幻的东西打败了现实的生活。
“如果现实生活很枯燥,他们得不到尊重、得不到陪伴、得不到倾诉、得不到照顾,就只能把情感寄托在虚幻的世界之中寻求满足。”成都商报记者 罗敏 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