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合调查
为什么保健品经常出现“坑老”行为?有的销售人员只见过老爷子几次,有的从来没有见过面,却被老爷子说服了?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认为,老年人容易落入保健品骗局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很多老年人因为缺乏而孤独。有孩子陪伴,经不起推销员打出的感情牌;很难辨别推销员的“钓鱼”方法。保健品诈骗通常以健康讲座、送礼等形式进行,逐渐让老年人放下心理防范,建立信任感。让老人难以辨别真伪再购买产品。
“因为缺乏针对性的科普文章,或者宣传和影响力不足,老年人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匮乏,很容易被保健品厂家的夸大宣传或者免费体验所吸引。 有效。” 任超说道。
北京阳光消费者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我国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研究》显示,近年来,保健品骗子屡遭打击,这与市场不严有关监督和社会监督。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日常监管主要包括现场检查、核验票检、抽检、群众举报等。监管方式比较简单,监管力度不够。同时,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发展还不成熟,难以推动行业自律的建立。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表示,从相关部门收到的投诉举报情况来看,老年人遇到问题普遍不会主动反映问题,而且大多只有在他们的孩子或家人发现后才抱怨。一些老年人不愿意配合有关部门调查,给违法经营的查处带来了困难。此外,一些不法商家采取错峰上班、不断变换地点等方式,为老年人开展非法经营活动,也增加了保健品治理的难度。
据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晓明介绍,保健品出现“差”行为后,维权难度很大。一方面,有的老年人法律意识薄弱,有的甚至被骗后还为骗子说好话,在调查取证过程中不配合;.
据公开报道,还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维权过程中,执法人员组织调解,最终促成退货还款,但售货员却打出了情感牌,给老人送去“关爱” 、“痛苦管理”“难处”等手段,让老人背着家人要求执法人员改判或放弃维权。
执行链接强烈罢工
多管齐下的治理
有关部门正在采取行动整治保健品“老坑”问题。
近日,全国打击养老金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重点整治诈骗老人APP、非法养老服务机构、涉老“保健品”、非法集资等,加强分级分类处置,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 要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和执行力。联动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为规范行业发展、铲除养老造假土壤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202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诈骗老年人食品等犯罪的定罪处罚作出规定,进一步组织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网络。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一庭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保健品“坑老”案件频发,犯罪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 . 《解释》明确规定,构成犯罪,符合诈骗罪规定的,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销售的食品不合格,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按照从重定罪处罚。
针对保健品监管难点,陈银江认为,通过加强联合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打击保健品“老坑”现象,需要各级市场监管、公安及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联合监管机制,构建多部门间信息化、网络化的执法监管体系,同时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提高保健食品的效率。安全监管,降低监管系统运行成本。
“根据《广告法》的规定,消费者被虚假广告欺骗、误导,因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损害其合法权益的,广告主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主、发布者提前赔偿。消费者还可以根据食品安全法保护自己的权利。” 在任超看来,老年人及其家属可以借助消费者协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进行维权,避免出现分散个人维权权力不对称的情况。
陈银江建议,社会共治是解决保健品“老”问题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保健品经营的监督曝光,形成全社会保健品经营者诚信监督引导方式。依法经营的舆论导向;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鼓励和便利老年人遇到问题及时投诉、举报,依法维权。司法机关应落实民法典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要求,不专门针对大多数消费者的
记者赵丽见习记者张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