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情感影响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认知
有学者指出:人的行为和认识的需要的内在动因最终要以情绪的形式来表现。情绪是主客体发生关系时主体方面最积极的反应, 或者说是不加选择的第一次、也是最直接的反应。情绪构成了主客体分化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构成了认识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动力作用,它是引起智力活动的内驱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想不想学,或学习到什么程度,往往不是由认知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动机、情感、信念影响的。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中,它作为有机体巅峰认知加工提供着有利的或不利的脑的背景。情绪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和调节。情绪和情感影响人们对认知对象的选择范围,从而影响认知的结果和程度。情绪情感影响人们的记忆选择。只有在情感活动中, 教育对象的认知活动才能深深根植于其精神世界里, 唤起教育对象对真、善、美的热爱, 对假、恶、丑的痛恨。
(二)对教育对象的组织动员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的情绪情感作为脑内的一个监控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过程起着组织和动员的作用,它不仅对认知活动即智力活动起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与心理活动中各种非智力因素密切相连,有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情绪情感与动机的关系。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当一个人的动机强度适宜时,它会维持个体行动朝向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注意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情绪、情感,以形成追求真理,实践理论的强大的动力。情趣情感和兴趣的关系。兴趣在认知、技能和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因此,培养受教育者浓厚的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提高教育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情趣情感与意志的关系。情绪情感既可以提高意志活动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阻力。而在意志活动中,同样包含着情绪、情感因素。情绪、情感能提高人的意志活动水平,增强人的体力、精力,激励人们客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
(三)协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
这是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一项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情绪情感的外在表现――表情来发挥作用。情绪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表情是情绪独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表达情感状态的身体部分的动作变化模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情绪语言。情绪情感可以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对活跃教育气氛,保证教育效果又显得更为重要。
二、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遵循情绪情感变化规律,根据情绪情感的激活因素努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清雪情感心理学方法。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必须要生动、形象和负载正性情绪情感,通过教师正性情绪情感的积极投入,激发学生的正性情绪情感。教学情境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教育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多方面、多形式、多途径的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情境既有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又具有情感性、艺术性。教学情境要形象生动,通过实物展示、生活展现、图画再现、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形式叫教育内容展现出来。同时,教育者要注意言语的生动性来表述情境,并精心的选择多媒体音像资料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教育者要做好引导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在激起受教育者的正性情绪情感后,教育者要善于将这些情绪情感引导到深化理论的认知上,通过借助已被激发起来的学生正性情绪情感,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认知。
(二)教育者要包含生动的情感
教育者只有自身包含激情,才能唤醒受教育者的感情,在教学中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激活、丰富和升华受教育者的正性情绪情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现实感情状态。教育者应根据受教育者的现实情感状态,遵循其情感发展规律,利用有利于发挥教学功能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向受教育者传递正性情感情绪,必须要以受教育者现实的情感状态为基础。
(三)教育内容要紧紧围绕受教育者的各种需求
要很好地理解青年的需求,著名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 “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人理解的了”。要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发受教育者的思考。受教育者是有通过思考才能引起其好奇心在好奇的驱动下,受教育者才会努力同化和顺应信息,优化已有的认知结构。从受教育者最关注、最关心的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入手,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请去情感氛围。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贴近教育对象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洞察深刻的理论分析,往往能激发教育对象的求知欲,获得问题的解决的愉快感,产生思想震撼的波澜,升华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真诚和富有爱心。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是千差万别的,要激发学习的热情,就必须要与他们进行感情沟通,最切近的点就是教育者的诚恳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