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郭艳红摘: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组图)

网络 2022-11-12 15:58

郭艳红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虽然没有自己特定的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或文化理论,但它在人类社会历史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为文化的理解奠定了宽广的视域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不断展现其鲜活的生命力.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要充分理解三个基本点:一是认识其是如何建立在唯物主义实践论基础上的;二是认识其是如何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和历史进程上的;三是从根本上认识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核心思想的文化制度及文化体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文化理论;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76-02

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样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的文化概念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相同,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层面上理解为经济基础上纯粹的精神意识形式,广义上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文明形态.从概念界定上来讲,它包含毛泽东文化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深刻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根本与核心是实践

毫无疑问,从文化的根本与核心来看,它就是人为主体的实践对象化活动,是人从文化方面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行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文化认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概念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就由主体实践,客体认知后以及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发展而来的文化总体概念.但文化又并不能完全与实践的自觉及文化认识画等号,只有主体对课题正确、客观、能动的反映才是正确的文化实践,相反,它只能被摒弃,不能被保留.所以说,文化的根本与核心就是主体对客体、能动、正确的反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根本,准确揭示了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伴随着强烈的现实感和批判性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都高度重视发挥先进文化,并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根本的文化理论的深刻理解,把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主体的文化培育和新文化建设视为社会主义重要的建设任务之一.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和历史进程上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文化本身集中反映了某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并对某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产生一定的作用.一定的文化理论是这个社会在政治和经济观念上的极大升华,他的这个观念深刻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相关理论,是对马克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所以,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另一个基点在于不能孤立地研究和把握文化现象,要把文化放到人类社会历史运行中加以理解.一方面,应当在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中把握文化的历史地位、作用和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文化的独立性和能动反作用,不能孤立、片面地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来生搬硬套,不能单纯地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只有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主的社会形态中,这种“决定”才会强制性发挥,而文化的概念是随着人类自觉活动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逐步来引领社会的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虽遵循历史唯物史观,但它又有其特殊性.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的读后感_qbq问题背后的问题5-9读后感_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第9节读后感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是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指导下的文化制度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心得科学发展主题,产生了新的发展需求,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文化理论的发展也理所当然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基本原则,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体制建设.要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就要充分认识一系列的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和政策,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可持续发展体系.还要把握“文化制度”与“文化体制”的关系,最大程度地探索出一条文化体制的道路.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他提出,繁荣必定是文化发展亘古不变的主题,而管理是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这一席话突出了形势,新发展下文化制度在文化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每一个成体系的理论都有其物质载体,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产业,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管理和繁荣都要同时抓的新态势下,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效手段.要发展文化产业就要重视文化的根本属性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在认识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市场管理与繁荣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有效地发展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坚持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及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原则,是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理论又一个重要基点.

四、充分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意义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指导下的文化制度是它最现实,最真实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反映.深刻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建设当代先进文化的必行之路,它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当代先进文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文化理论界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基本观点之上建立起来的、适应历史社会发展的文化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文化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它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是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所产生的文化思想,对现代历史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而由新时代的领导人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毛泽东文化理论的再一次继承和发展,他们共同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它们的形成及建立让当代的社会文化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实现当代社会的和谐文化建构,并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让先进文化建设有章可循.

(二)给当代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理论界具有极强的丰富性及多样性,它主张多样化文化并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围绕中国近年来的历史事实、历史主题,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社会文化指导思想的经验,如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以“拿来主义”学习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具有正确的指引方向的文化指导思想等,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文化领域的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倡,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是可以自由发展的,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要反对强制一种风格,禁止另一种学派的说法及做法.可以看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未来我们在发展多样文化和当今社会创新文化方面提供了新的建设可能性.

(三)为当代文化的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的读后感_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第9节读后感_qbq问题背后的问题5-9读后感

邓小平同时曾指出并强调,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以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核心.“文化”与“文明”是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当代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创新,文明的发展关键则是文化的长期积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总方向.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各国“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筑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与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促膝长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并发表主题为“尊重文明多样性 守护文化民族性”的讲话,指出:“作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文明是华夏子孙必须继承、守护、光大的瑰宝.”可见,文化和文明是紧密相连的,中华的历史悠久文化推进着中华文明发展,而中华文明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对当代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意义

不论在哪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及事业是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产业,而文化又是上层建筑意志力的体现.所以,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也可以理解为政治对经济的重大影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2015年11月,“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指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地方来说,“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也发布了《山西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在肯定了近些年山西省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同时,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行动纲领,纲领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山西省要基本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文化产业将成为山西省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程度,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充分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必须在文化本质上强调其本源性,即实践和认识的理论;必须结合其发展的社会历程,分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还需正确认识并坚持社会发展的指导政策方针.还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当前社会所带来的重大意义,才能够真正地推动当代社会文化发展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衣俊卿,胡长栓.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5] 徐敦凯,张瑞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及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1).

文化 主义 马克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