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抢客”崛起
网络购物越来越流行,秒杀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随之而来的是“代抢客”群体的快速兴起,他们利用专门的秒杀软件,秒杀成功率高达80%以上,在网络上抢占了优势。比如淘宝上的许多代抢店铺,生意非常兴隆,“代抢客”成为了网络购物生态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代抢模式
代抢服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代客抢购的团队,他们帮顾客抢购秒杀商品,收费方式有按商品价值的5%计算,也有根据成功率来收取佣金。例如,陈二雷的团队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做这类生意。另一类则是团队自己参与秒杀,然后将抢到的数码产品或一元秒杀商品转手卖出,团队内部平分所得利润,利润相当丰厚。
收入情况
陈二雷的团队收入颇丰,他们业余时间帮人抢购,虽然有时会拒绝订单,但每天仍能完成数十笔交易,每单收费大约十元。而专业团队的收入更为可观,强哥透露自己一天能接上百单,日入可达一两千元,月入两万更是家常便饭。那些自行抢购并转售的团队年收入甚至能高达十万元,比如抢到一台4999元的电脑,以2000元的价格卖出,就能赚取2000元的利润。
入行门槛
进入“代抢客”这一行业的要求并不高。只需一台配置四核以上的电脑、一条100兆的快速光纤网线,以及一款优质的秒杀软件。然而,尽管入门门槛不高,市场竞争却非常激烈。若成功率不高,一旦顾客两次抢拍都失败,他们就不会再回头。因此,持续创新技术、确保高成功率,是代抢团队能够立足的关键。
技术优势
秒杀软件堪称抢购者的得力助手。它运用编程技术模拟人的操作,在网店上快速下单。可以预先设定秒杀时间、点击速度和购买信息。在短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抢购。而普通消费者只能辛苦地按刷新键等待,而这时软件已经多次点击。在与机器的速度竞赛中,消费者常常不是对手。
行业隐忧
许多人觉得代抢并非长久之计。这种工作对眼睛和颈椎伤害严重,只能作为兼职或短期赚钱的手段。再者,对于活动组织者来说,秒杀活动原本是为了宣传,但代抢的流行导致许多消费者无法抢到商品,这可能会损害顾客的信任,进而影响秒杀活动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