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自媒体造假不是新鲜事:阅读可以注水

爱收集资源网 2024-05-27 12:56

自媒体作假早已不是新鲜事:阅读双击可以注水,粉丝量可以虚高,内容可能是编造,“原创”可能是洗稿,连“网红”“大V”也可能子虚乌有。自媒体作假的症结是哪些?谁在为自媒体作假推波助澜?各方对自媒体作假又是何种反应?

为获取注意力,选择作假捷径,而不专注提高内容质量

2018年初,一个头条号忽然走红。这个帐号不晒俊男靓妹的歌舞,也不晒萌娃猫狗的恶搞图,而是分享“如何靠自媒体赚钱”。半年时间,该帐号已收获近1700万名粉丝。

自媒体平台创立之初,本是分享生活、发表看法、交流观点的平台。但很快,有人在自媒体中闻到了商机。自媒体博主购进上海市中心高端住宅、自媒体老总助理月入5亿元的新闻,更是让人们认识到了自媒体的变现能力。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自媒体”,都会弹出“自媒体如何变现”“自媒体挣钱的15种方法”等关联结果。

“当自媒体帐号的营运出于赢利目的,在外部监督不力和自身规则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很容易参与作假,通过虚假流量或内容谋取现实中的利益和荣誉,并通过这些方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清华学院新闻与传播大学院士北京说。

据了解,目前自媒体收入主要有3个来源:平台、广告主和粉丝。艺恩咨询的数据显示,35.5%的自媒体主要通过流量主及其他流量分成赢利,30.7%的自媒体赢利主要来源为软文广告。一些略带粉丝呼吁力的自媒体帐号还推出知识付费产品或网上店面,通过卖货赢利。

“阅读量和粉丝量折射人气高低,与商业价值和议价能力挂钩。”自媒体“梁子笔记”创始人梁子告诉记者,“没有好看的阅读量,自媒体广告卖不上价格。”

“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受众注意力成为大小自媒体角逐的目标。”中国社会科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书记黄楚新觉得,一些自媒体为了获取用户注意力,反倒没有专注提高内容质量,反倒选择流量作假和内容作假的捷径,“无论是刷量作假还是用似是而非的谣言吸引眼珠,症结在于企图借此吸引用户注意力,拉拢流量,谋取利益。”

一块钱涨一千粉_一块钱涨一千粉_一块钱涨一千粉

借虚高流量提升自身议价能力,挤压原创的生存空间

“我的公众号后台时常收到陌生用户留言,寻问是否须要订购刷量业务。”3年前,小马创立了一个陌陌公众号,目前已有超过10万名粉丝。对于自媒体刷量,小马并不陌生:“据我了解,一些公众号本身阅读量寥寥,却刷出了前辈气,把自己装点成一个自媒体小号。”

当前,数据作假早已产生一条红色产业链,美其亦称“数据优化”。一位自媒体营运者收到的“报价单”中写道:“刷各种主流自媒体阅读、粉丝、双击、转发、评论;刷各种主流视频音频媒体点击量、播放量、双击、评论”。

据悉,僵尸粉、普通粉、仿真粉、精品真人粉等不同品类的粉丝也被明码标价,400元可买10万僵尸粉,而10万仿真粉则要耗费近2000元。客服人员解释,仿真粉“不屏蔽,永久不掉”,因而较僵尸粉、普通粉价钱更高。

“如果一篇公众号文章发布1小时内的阅读量只有30—50,半小时后却暴涨到上万,就存在刷量嫌疑。”小马说。为防止集中刷量被人看透,有的刷量团队采用了更精细的刷量手法,“基本和正常的阅读下降趋势相仿,让人很难察觉。”

剽窃、洗稿等行为也有专业化团队参与。在某个洗稿工具网站,只用把被“洗”的文字复制到网页上,能够生成一篇似曾相恋的伪原创文章,前后只需几秒钟时间。

“当前自媒体作假呈现出精细化、跨平台、高技术的特性。一些所谓小号假借虚高流量或侵权优质内容提升自身议价能力,通过粉丝积累收获粉丝红利,因而带来更多商业变现,实现滚雪球式的赢利。”沈阳说。

专家觉得,作假、侵权行为挤压了塌实原创者的生存空间,也并非获利的长久之道。

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对监管方法也提出了新挑战

“有一次,我在同学圈看到一个自媒体大鳄发了一篇文章,标题很眼熟。打开一看,发觉是我先前写的,但这个公众号并没有找我开过白名单或申请转载权限。”小马有过被剽窃的经历。

“我遇见过联系我提升阅读量、粉丝数的刷量团队,通常会直接拉黑,这些行为无异于考试作弊。”梁子对刷量行为非常痛恨。

艺恩咨询针对2017年运营类陌陌公众号行业刷量行为进行调查,发觉86.2%的陌陌公众号营运者曾有过刷量行为。艺恩咨询剖析师觉得,虚假刷量已成为陌陌公众号营运者普遍依赖的营运手段,虽然刷量成本下降也无法有效抑制刷量需求,这反映出当前陌陌公众号贫乏的商业变现模式和对流量的过度倚赖。

“当一个塌实创作的自媒体人听到别的自媒体号都刷量剽窃了,自己去和广告主谈价时就处于相当劣势的地位。一些立场不太坚定的人都会随大流去作假,原先坚持原创的人也会觉得心中不平衡,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小马说。

不仅自媒体人正当竞争意识和版权意识薄弱,平台和广告主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业内人士强调,平台对作假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希望你们不要作假,另一方面作假对平台的虚假繁荣有帮助。部份广告主虽对作假行为有所察觉,但为了自身业务审视,仍纵容投放广告的自媒体作假。“整个自媒体行业深陷这样一种窘境中,恶性循环减缓了自媒体作假的态势。”黄楚新说。

2016年9月末,陌陌公众号刷量现象被大规模爆光,但行业刷量现象仍然普遍。业内专家剖析,内外因紧逼引起了自媒体作假的猖獗,部份自媒体人、广告主、平台方,乐于见到数据的浮夸、内容的繁荣,产生了一种勾结。同样,虽然各监管部门和平台对谣言整治、版权保护多次出手,但“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没有解决,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又给管理降低了困难。

数据作假、抄袭洗稿、传播谣言等行为,也影响了自媒体内容的创作与输出,给读者带来了不好的阅读体验。许多读者也许对作假、侵权的黑幕不甚了解,却在阅读中感知到了内容质量的增长,并为此选择去留。企鹅智酷发布的《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7)》显示,56.1%的用户对自媒体内容的质量抒发了明晰的疑虑。

一块钱涨一千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