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网络通信的魔法解密:揭秘以太网帧和IP分组的奥秘

网络整理 2023-10-26 22:02

GET/index.html HTTP/1.1

Host:

Connection: Close

Cookie: 123456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C) (2015年HTTP)

A.该浏览器恳求浏览index.html

B.Index.html储存在上

C.该浏览器恳求使用持续联接

D.该浏览器以前浏览过

[解析]

Connection: Keep-alive 为持续联接

Connection: Close 为非持续联接

24. 网络层IP数据报问题

某主机的MAC地址为00-15-C5-C1-5E-28,IP地址为10.2.128.100(私有地址)。下面的图1是网路拓扑,图2是该主机进行web恳求的一个以太网数据帧的前80个字节的十六进制及ASCII码内容。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以太网帧结构和IP分组头结构。

请参考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哪些?该主机默认网段的MAC地址是哪些?

(2)该主机在构造如图2所示的数据帧时,使用哪些合同确定目的MAC地址?封装该合同恳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哪些?

(3)假设HTTP/1.1合同以持续的非流水线形式工作,一次恳求-响应时间为RTT,rfc.html网页引用了5个JPEG小图象,则从发出如图2所示的Web恳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多少个RTT?

(4)该帧所封装的IP分组经过路由器R转发时,需要更改IP分组头中的什么数组?

[解析]

(1) 往后数30个Byte后,是十六进制的目的IP:40-aa-62-20,转换为点分十进制即64.170.98.32

默认网段MAC即目的MAC,前6Byte就是,00-21-27-21-51-ee

(4)源IP、生存时间、首部校验和、标志、片偏斜、总厚度。

25. FTP合同问题

下列关于FTP合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

A.数据联接在每次数据传输完毕后就关掉

B.控制联接在整个会话期间保持打开状态

C.服务器与客户端的TCP 20端口构建数据联接

D.客户端与服务器的TCP 21端口构建控制联接

[解析]

20端口 传输数据信息,21端口 传输控制信息

客户端与 服务端的20端口构建数据联接

FTP协议使用控制联接和数据联接,控制联接存在于整个FTP会话过程中,数据联接在每次文件传输时才完善,传输结束就关掉,A对,B对。默认情况下FTP合同使用TCP 20端口进行数据联接,TCP 21端口进行控制联接。但是是否使用TCP 20端口构建数据联接与传输模式有关,主动形式使用TCP 20端口,被动形式由服务器和客户端自行协商决定,C错,D对。所以选C。

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联接恳求时,客户端与服务器的21端口构建控制联接,并告诉服务器自己的另一个端口号码,用于构建数据联接。接着服务器就用自己的20端口与客户端所提供的端口号进行数据联接,由于FTP使用了两个不同的端口号,所以数据联接和控制联接不会混乱。

26. 拥塞控制问题

主机甲和主机乙已完善了TCP联接,甲仍然以MSS=1 KB大小的段发送数据,并仍然有数据发送;乙每收到一个数据段就会发出一个接收窗口为10 KB的确认段。若甲在t时刻发生超时时串扰窗口为8 KB,则从t时刻起,不再发生超时的情况下,经过10个RTT后,甲的发送窗口是( A )。

A. 10KB B. 12KB C. 14KB D. 15KB

[解析]

超时前:cwnd=8

t时刻:超时,ssthresh=cwnd/2=4,cwnd=1

t+1时刻:cwnd = 2 ssthresh=4

t+2时刻:cwnd = 4 ssthresh=4 cwnd >= ssthresh 进入串扰防止阶段

t+3时刻:cwnd= 5 ssthresh=4

t+8时刻:cwnd = 10

t+9时刻:cwnd = min(cwnd, rwnd) = min(11, 10) = 10

t+10时刻:cwnd = min(cwnd, rwnd) = min(11, 10) = 10

27. 传输层TCP构建联接标志位问题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构建TCP联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联接恳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C)。

A.(SYN=0,ACK=0,seq=11221,ack=11221)

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

C.(SYN=1,ACK=1,seq=11221,ack=11221)

D.(SYN=0,ACK=0,seq=11220,ack=11220)

[解析]

28. TCP差错控制问题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完善一个TCP联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B、400B和500B的有效荷载,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B)

A.300 B.500 C.1200 D.1400

[解析]

请求发送500以后的报文段,即要求重新发送(2)报文段以后的内容。

29. UDP合同特征

下列关于UDP合同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Ⅰ 提供无联接服务

Ⅱ 提供复用/分用服务

Ⅲ 通过差错校准,保障可靠数据传输

A.仅Ⅱ、Ⅲ B.仅Ⅰ、Ⅱ

C.仅Ⅰ D.Ⅰ、Ⅱ、Ⅲ

[解析]

UDP无联接、提供复用/分用服务,没有差错校准,传输不可靠。

TCP面向联接,提供复用/分用服务,有差错控制、拥塞控制、流量控制,传输可靠。

30. TCP传输与控制

假设图中的H3访问Web服务器S时,S为新建的TCP联接分配了20KB(K=1024)的接收缓存,最大段长MSS=1KB,平均往返时间RTT=200ms。H3构建联接时的初始序号为100,且持续以MSS大小的段向S发送数据,拥塞窗口初始阀值为32KB;S对收到的每位段进行确认,并通告新的接收窗口。假定TCP联接构建完成后,S端的TCP接收缓存仅有数据存入而无数据取出。请回答下述问题。

(1)在TCP联接构建过程中,H3收到的S发送过来的第二次握手TCP段的SYN和ACK标志位的值分别是多少?确认序号是多少?

(2)H3收到的第8个确认段所通告的接收窗口是多少?此时H3的串扰窗口变为多少?H3的发送窗口变为多少?

(3)当H3的发送窗口等于0时,下一个待发送的数据段序号是多少?H3从发送第1个数据段到发送窗口等于0时刻为止,平均数据传输速度是多少(忽略段的传输延时)?

(4)若H3与S之间通讯早已结束,在t时刻H3恳求断掉该联接,则从t时刻起,S释放该联接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析]

参考:

(1)TCP联接第二次握手SYN=ACK=1,确认序号ack_no=101

(2)接收窗口=20KB-8KB=12KB;拥塞窗口=1+8=9KB;发送窗口=min(9,12)=9KB

(3)101+20*1024=20581;平均数据传输速度 = 总数据量 / 总时长=(20*1KB) / (5*200ms) = 20.48KB/s

(4)TCP四次握手,第二次与第三次之间因没有数据传输,时长视为不存在,共1.5个RTT往返时间,即1.5*200ms=300ms

31. 网络设备涉及层次问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R1、Switch、Hub实现的最高功能层分别是

A.2、2、1

B.2、2、2

C.3、2、1

D.3、2、2

[解析]

Hub集线器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它只实现了体系结构中的第1层,也就是化学层。

Switch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集线器,它实现了体系结构中的第1层和第2层,也就是化学层和数据链路层。

R1路由器是网路层互连设备,它实现了体系结构中的第1~3层,也就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路层。

32. 交换机与网桥的区别问题

若主机H2向主机H4发送1个数据帧,主机H4向主机H2立刻发送一个确认帧,则除H4外,从数学层上才能收到该确认帧的主机还有(D)

A. 仅H2 B. 仅H3 C. 仅H1、H2 D. 仅H2、H3

[解析]

H2给H4发送1个数据帧,该数据帧首先步入交换机,交换机提取该帧的源MAC地址并将该地址与该帧步入交换机的端口的端口号作为一条记录储存到帧交换表(或称转发表),然后提取该帧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帧交换表中查找该地址的记录。如果找到了,就从记录中指定的端口号“明确转发”该帧(若端口号与帧步入交换机的端口的端口号相同,则遗弃该帧);如果找不到,则从交换机的其他所有端口“盲目转发”该帧(或称泛洪)。本题并未给出交换机的帧交换表的内容,因此该数据帧可能被交换机明晰转发,也可能被交换机盲目转发,不论哪种情况,该数据帧就会步入到网桥。

集线器收到该数据帧后会广播给H3和H4。H4收到该数据帧后给H2发回确认帧。该确认帧步入网桥后被广播发送给H3和交换机。交换机收到该确认帧后,提取该帧的源MAC地址并将该地址与该帧步入交换机的端口的端口号作为一条记录储存到帧交换表,然后提取该帧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帧交换表中查找该地址的记录。可以找到,因为之前H2给H4发送数据帧时,交换机就学习到了H2的MAC地址,因此交换机把该确认帧明晰转发给H2。

33. 信号传播信噪比与介质访问冲突以太网最小帧问题

若Hub再生比特流过程中,会形成1.535μs延时,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μs,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则H3与H4之间理论上可以相距的最远距离是(B)

A.200m B.205m C.359m D.512m

[解析]

从题图可知,Hub为100Base-T网桥,也就是传输速度为100Mb/s。

以太网规定最短帧长为64B(规定最短帧长的目的在于促使处于以太网两端的主机可以测量到所发送的帧是否遭到了碰撞),对于100Mb/s的以太网,其争用期为 (8b × 64) ÷ 100Mb/s = 5.12μs(考生应该熟记该值),这包括以太网端到端的讯号传播往返信噪比RTT和Hub所形成的信噪比。因此,以太网端到端的单程讯号传播信噪比为 5.12μs ÷ 2 – 1.535μs = 1.025μs,从而H3与H4之间理论上可以相距的最远距离为 200m/μs × 1.025μs = 205m,选项B正确。

34. 路由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RIP算法问题

假设R1、R2、R3采用RI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且均已收敛。若R3检查到网路201.1.2.0/25不可达,并向R2通告一次新的距离向量,则R2更新后,其抵达该网路的距离是(B)。

A.2 B.3 C.16 D.17

[解析]

试想一下,R1,R2,R3再度收敛,还须要多个30秒周期性更新,即R1,R2,R3中有关网路201.1.2.0/25的路由记录中的距离全部变为16时才收敛,这就是所谓的“坏消息传得慢”。

35. 路由器端口IP分配问题

假设联接R1、R2和R3之间的点对点链路使用201.1.3.x/30地址,当H3访问Web服务器S时,R2转发出去的封装HTTP恳求报文的IP分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D)

A.192.168.3.251,130.18.10.1

B.192.168.3.251,201.1.3.9

C.201.1.3.8,130.18.10.1

D.201.1.3.10,130.18.10.1

[解析]

目的IP很容易确定,130.18.10.1

先确认各路由器上端口的IP:因为R1R2R3之间的链路使用201.1.3.x/30地址,主机号只有2位,知道其中一个有效IP能够晓得另外一个了。

比如晓得R1的下方端口201.1.3.9,那么R2的L0端口就是201.1.3.10。

从图中看,R2转发报文到Web服务器S,显然走L0端口更近。

36. RIP无穷大距离:16

某自治系统内采用RIP协议,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邻居路由器R2的距离矢量,距离矢量中包含信息,则能得出的推论是( D )。

A.R2可以经过R1抵达net1,跳数为17

B.R2可以抵达net1,跳数为16

C.R1可以经过R2抵达net1,跳数为17

D.R1不能经过R2抵达net1

37. 路由聚合问题

某网路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R1只有抵达子网192.168.1.0/24的路由。为使R1可以将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中所有子网,则在R1中须要降低的一条路由(目的网路,子网掩码,下一跳)是( D)。

A.192.168.2.0,255.255.255.128,192.168.1.1

B.192.168.2.0,255.255.255.0,192.168.1.1

C.192.168.2.0,255.255.255.128,192.168.1.2

D.192.168.2.0,255.255.255.0,192.168.1.2

[解析]

192.168.2.0/25 & 192.168.2.128/25 = 192.168.2.0/24

IP聚合:求同存异

192.168.2.0

11000000.10101000.00000010.00000000

192.168.2.128

11000000.10101000.00000010.10000000

从左向右找到第一个不同的位,前面相同的不变,从当前位往后全为0。

得到11000000.10101000.00000010.00000000即192.168.2.0。

掩码的话,是上面相同的位个数,即/24。

38. CSMA/CD协议问题

下列关于CSMA/CD 协议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

A.边发送数据帧,边检查是否发生冲突

B.适用于无线网路,以实现无线链路共享

C.需要按照网路跨距和数据传输速度限定最小帧长

D.当讯号传播延后趋近0 时,信道利用率趋近100%

[解析]

CSMA/CD为何不适用于无线网路?

CSMA/CD未能用于无线网路。无线网路中用的是CSMA/CA

39. 数据链路层 透明传输 0比特插入法 问题

HDLC协议对01111100 01111110组帧后对应的比特串为(A)。

A. 01111100 00111110 10

B. 01111100 01111101 01111110

C. 01111100 01111101 0

D. 01111100 01111110 01111101

[解析]

0比特插入法:若存在5个连续1,后面填充一个0。

40. 曼彻斯特编码问题

[解析]

假设低到高为0,高到低为1,则得到比特串0011 0110;

或假定相反,得到比特串1100 1001;

只有A。

41. 比特率与码率关系问题

某通讯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2400bps,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码率是(B)。

A.600波特 B.1200波特 C.4800波特 D.9600波特

[解析]

比特率R、波特率B、一个时隙携带的2进制位数M

R=MB

四相位:即能表示四种时隙,00、01、10、11,每个时隙能携带2位2进制数。

B = R/M = 2400bps / 2 = 1200bps

42. 奈奎斯特定理问题

在无噪音情况下,若某通讯链路的带宽为3kHz 。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个别网解析主机慢,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是( B)

A、12kbit/s

B、24kbit/s

C、48kbit/s

D、96kbit/s

[解析]

无噪音->奈奎斯特定理

Rb=2Hlog2VR_b = 2Hlog_2VRb=2Hlog2V

带宽H=3kHz,电平等级(基本时隙个数)V=4*4=16

∴Rb = 24kbps=24kbit/s

43. 香农定理问题

若联接R2和R3链路的频度带宽为8kHz,信噪比为30dB,该链路的实际传输速度约为理论最大值的50%,则该链路的实际传输速度约为(C):

A. 8kbps

B. 20kbps

C. 40kbps

D. 80kbps

[解析]

信噪比->有噪音->香农定理

Rb=2Hlog2(1+S/N)R_b = 2Hlog_2(1+S/N)Rb=2Hlog2(1+S/N)

带宽H=8kHz,S/N=30dB = 1000

∴理论Rb = 80kbps

∵实际=理论*50%

∴实际Rb = 40kbps

44. 传输信噪比问题

在右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个别网解析主机慢,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后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起码是(C)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解析]

总信噪比 = 发送信噪比 + 传播信噪比 + 处理信噪比 + 排队信噪比

发送时延

发送时间 = 数据帧宽度(bit) / 发送速度(bit/s)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 = 信道宽度(m)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s)

处理信噪比

主机或路由器处理收到的分组时的时间

排队时延

分组步入路由器排队等待处理的时间

本题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信噪比,我们只看发送信噪比即可。

根据图示,最优路径是走两个路由器,主机A–路由器B–路由器C–主机B

去掉其他信噪比,可以转化为下图所示。

对于980000B有效数据,需要分组转发,每个分组大小1000B,包含20B的分组头,有效数据能储存1000-20=80B,因此我们须要分组转发980000B/80B=1000次

计算每位分组须要的发送信噪比 = 1000B/100Mbps = 0.08ms

根据上图的右边图示,可知连续发送1000个分组须要(1000+2)*0.08ms,最后多出2个t是因为我们须要等待最后2个分组抵达,全部分组抵达,主机D才全部接收完。

45. OSI参考模型层次问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B)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个别网解析主机慢
上一篇:汇川技术小型PLC使用的编程软件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