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力学快讯,第9卷,第4期,2023年4月25日
计算力学快讯简介:本快讯是分享计算力学及相关软件信息的一个交流平台;由河海大学工程与科学数值模拟软件中心、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服务部、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软件专业组、南昌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联合主办;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各位计算力学同仁的投稿和反馈意见。
投稿信箱:csnewsletter@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
订阅或退订邮箱:csnewsletter@hhu.edu.cn
微信公众号:csnewsletter
合作媒体:计算机辅助工程杂志(微信号:CAEChina)
陆面体科技(微信号:caesky_)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会议通知
◆学术期刊
◆陆陆访谈
=====================================
新闻报道
------------------------------------
第四届全国热应力大会在重庆召开
(转载自中国力学学会微信公众号)
2023年3月31日至4月2日,第四届全国热应力大会在重庆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非均质材料力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重庆力学学会联合承办,重庆大学李卫国教授和河北工业大学胡宁教授共同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4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近20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会。
4月1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刘占芳教授主持。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戴兰宏研究员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代表中国力学学会致辞。他指出,全国热应力大会是中国热应力学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系列学术盛会。随着热应力研究的不断推进,未来将要开展的大量工程技术研究都离不开相关热应力问题的解决。全国热应力大会正是为我国热应力领域的力学工作者提供的一个交流学术和启迪思维的平台。
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教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着重介绍了重庆大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学校近年来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等情况。
大会发起人之一、浙江大学陈伟球教授回顾了大会的办会初衷。他表示,热应力研究在国际力学界一直是热点领域,有相应的刊物和国际会议,2015年全国热应力大会的创办,正是为了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万玲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对中国力学学会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她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力学学科和航空航天学院发展情况,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卫国教授代表组委会对中国力学学会的指导和各兄弟承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各位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李卫国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大会的组织情况,他表示,深入开展热应力问题研究,并促进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既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对推动相关学科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大会按照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热弹性理论和热塑性理论,热传导和热应力,热电材料力学和铁电材料力学,以及其他热力学问题等列出了13个主题,精心安排了13个大会报告、15个邀请报告、36个专题报告。
4月1日上午,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冯文杰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周益春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李江宇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陈浩森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黄敏生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永磁体运动条件下含缺陷超导块的电-磁-热-力耦合行为研究》《热障涂层破坏理论与评价技术》《力学与沙漠生态恢复——沙漠土壤化的原理、实践与前景》《纳米尺度热学测量与调控》《动态失效力热耦合机理研究》和《单晶镍基高温合金变形行为及其内在机制的离散位错动力学模拟研究》的大会报告。
4月1日下午,乌克兰国家科学院Yuriy Tokovyy教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Marco Petrolo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Zengtao Chen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保林教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鸿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张伟旭教授和浙江大学张春利教授分别作了题为《The Direct and Inverse Thermal-Stress Analysis of Nonhomogenous and Multilayer Solids》《Layer-wise structural theories for thermomechanical modeling of process-induced defects in CFRP parts》《Non-Fourier heat conduction and nonlocal theory, recent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in thermal stress analysis》《穿戴式热电器件的能量转换特征及结构设计》《航天材料应用验证技术体系建设》《重型燃气轮机热障涂层强度理论研究进展》和《热荷载下压电半导体多场耦合力学行为研究》的大会报告。他们的精彩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4月2日上午进行了分会场报告。西安交通大学田晓耕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马玉娥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李翔宇教授、重庆大学成天宝副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陈彦飞副教授、山东大学王炳雷副教授等15位知名学者作了精彩的分会场邀请报告;另有36名参会代表分别进行了专题报告。部分会议投稿全文经专家评审后,将推荐至《固体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表面技术》和《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
本次大会为从事热应力相关研究的广大学者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现了我国热应力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学者对学术报告的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于倡导引领高水平的热应力研究,促进繁荣学术交流,推动热应力基础研究成果和重大工程应用的紧密结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第十四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转载自中国力学学会微信公众号)
mp.weixin.qq.com/s/g8jhiX24Y0EpaX-i-CQLGw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于4月7-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700余名专家代表与会,参会人数以及报告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工程院钮新强院士、孔宪京院士、朱合华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陈正汉教授,南昌大学周创兵教授,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蔡袁强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薛强研究员,副主任委员姚仰平教授、马国伟教授、吴宏伟教授、高玉峰教授等专家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典庆教授主持。
唐其柱副校长致大会开幕辞,他表示,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岩土力学的发展离不开各位院士专家的长期关心和大力支持,今年是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年,武汉大学将围绕“学科建设年”发展主题,进一步推进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专业发展,助力武汉大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彰显一流学科担当。
唐其柱副校长致辞
薛强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了研讨会的宗旨、意义和期望,他表示希望依托研讨会平台,聚合学术思想,唱响岩土力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主旋律。将充分发挥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在搭建交流平台、整合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当好促进创新成果高质量产出和转化服务支撑的“店小二”。
薛强主任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钮新强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孔宪京院士、同济大学朱合华院士分别作“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及运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高性能软件开发、创新集成及工程应用-高土石坝等土工建筑物”、“GZZ岩体三维强度理论与深埋隧道应力控制分析” 特邀主旨报告,为新时代岩土力学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会议还邀请到岩土力学领域22位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涉及岩土基本特性、理论模型、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等多研究视角。
钮新强院士作特邀主旨报告
孔宪京院士作特邀主旨报告(线上)
朱合华院士作特邀主旨报告
此外,157名与会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分别围绕岩土力学解析方法、岩土体多场耦合理论、能源岩土工程、海洋岩土工程等议题在6个分会场及3个博士后和研究生专场作学术报告,交流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代表讨论热烈,相互启迪,相互借鉴,一场场富有启发、思想深邃的交流报告引发共鸣,与会者纷纷表示享受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会议期间,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2023年度工作会议,讨论了未来工作计划等事宜。大会闭幕式上,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国伟教授对本次大会做总结发言。第十五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承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做会议宣讲,向与会代表致以诚挚的邀请。
------------------------------------
第六届连续-非连续分析方法及应用学术
研讨在山东召开
(转载自中国力学学会微信公众号)
com/s/sBOc5536gytnhZd_n-oGFQ
2023年4月15-16日,第六届连续-非连续分析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极道成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山东省力学学会、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协办。
本次会议采用线下+直播的方式,设主旨报告和5个特邀报告专题:有限元FEM专题、连续-非连续F/DEM专题、近场动力学PD专题、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专题、离散单元法DEM专题,共分享了39个高水平学术报告。现场直接参会200余人次,直播在线超5000人次。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何国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海,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袁慎庆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会议开幕式和软件平台发布环节由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利平教授主持。
软件平台发布环节,与会专家和学者首先观看了生态化数值仿真平台Genvi和山东大学自主研发软件HazE宣传片。山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袁慎庆、山东大学校长助理朱德建、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王勇、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书记周作福、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李世海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郑宏教授、北京大学刘谋斌教授等领导、专家上台共同见证、发布山东大学自主研发软件HazE,并为山东省重大工程仿真与数字孪生高校重点实验室揭牌。
会议报告环节共设主旨报告9个和特邀报告30个。本次会议共有9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应邀做大会主旨报告,欧洲科学院院士Timon Rabczuk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蒋宇静教授,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DDA方法创始人石根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连续-非连续数值分析方法会议发起人李世海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唐春安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国家杰青郑宏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控制研究所、国家杰青葛蔚研究员,北京大学工业软件研究中心主任刘谋斌教授,山东大学、国家杰青李利平教授等主旨报告专家,分别就数值领域机器学习求解方法、连续-非连续数值仿真方法、多尺度与多相态力学关联、灾变机理、模型与软件等关键领域的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阐释。
大会闭幕式由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党委书记周作福主持并致辞。
本次会议探讨了重大工程建设中面临大规模复杂连续变形到破裂失稳仿真等诸多议题,致力于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非连续算法与软件,为中国计算力学领域专家学者搭建了思想碰撞与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连续-非连续数值方法及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研发方面的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
会议通知
------------------------------------
2023全国网格生成及应用研讨会(第二轮征文通知)
(转载自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官网)
mp.weixin.qq.com/s/fqG6BtP7ykriQYDiFpnfeQ
网格生成是数值模拟流程中的瓶颈,张涵信院士曾于1997年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计算网格生成方法研讨会”。随着国家工业软件的蓬勃发展,网格生成领域产学研用日渐繁荣。为加强我国网格生成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于2021年在杭州举办了全国网格生成及应用研讨会(简称MEGAS 2021),吸引了来自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众多参会者,会议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成效。为了持续推动网格生成及应用领域的交流与发展,中国空气动力学会计划于2023年7月14-16日在大连组织召开2023全国网格生成及应用研讨会(简称MEGAS 2023),以期实现以下主旨目标:
1、搭建网格生成产学研用交流平台;
2、研讨数值计算网格生成共性问题;
3、汇聚网格生成学术领域创新成果;
4、助力大型工业仿真软件研发应用;
5、促进网格生成相关学科协同发展。
本次会议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中国空气动力学会计算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计算与仿真分会协办。会议将组织大会邀请报告、分组报告和墙报展示,另设会前课程、网格挑战赛,以及网格软件产品的展示与培训环节。欢迎高校、科研机构和工业界的网格生成相关领域从业人员踊跃投稿、参会。投稿阶段可只投摘要,优秀论文将推荐至期刊。本次会议也接收已发表的重要成果参会交流。为鼓励青年学者,大会面向参会做学术报告的第一作者(年龄不超过40岁,所报告成果尚未发表),设立青年优秀报告奖,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一、会议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和应用方向:
面向网格生成的几何处理:
曲面重建;
计算共形几何;
“脏”几何清理及网格生成技术;
CAD几何表征、特征提取、虚几何技术。
网格生成基础理论和算法:
高阶网格生成和处理;
网格数据的表征、压缩、传输和存储;
移动网格、网格动态修改、网格变形等;
网格自适应、网格优化、网格简化和细分等;
四边形/六面体、多边形/多面体网格生成理论和算法;
结构网格、非结构网格、混合网格等不同类型的网格自动生成和处理。
大规模网格生成:
并行网格生成;
分布式网格生成;
网格并行加密技术;
网格生成并行通信技术;
内外存共用的大规模网格生成;
网格任务分解技术;
基于硬件加速的网格生成。
网格应用及工业软件:
计算流体软件中网格问题及应用;
计算电磁软件中的网格问题及应用;
EDA软件中的网格问题及应用;
结构优化设计软件中的网格问题及应用;
航空航天、船舶、能源、高铁、气象等行业专用软件中网格问题及应用;
GIS、医学图像重建、3D打印中的网格问题及应用;
大型工业仿真软件中的网格模块研发。
网格智能化技术:
网格生成算法的智能化;
面向网格的深度学习框架;
网格软件的智能化改造。
其他:
无网格方法;
等几何分析中的几何离散技术;
基于云平台的网格生成与处理。
二、征稿要求
会议网站如下:
投稿阶段可只投摘要(长摘要2-4页),优秀论文将推荐至期刊。本次会议也接收已发表的重要成果参会交流。论文摘要请于2023年4月30日前通过会议网站投稿,摘要模板请在会议网站下载。
会后组织参会报告的全文投稿,优秀英文论文推荐到《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SCI)、《Advances in Aerodynamics》(EI)、《Visual Computing for Industry, Biomedicine, and Art》(EI)等英文期刊,优秀中文论文推荐到包括CCF推荐A类中文期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EI)、《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EI)、《空气动力学学报》(核心)、《图学学报》(核心)、《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核心)等期刊。
三、网络挑战赛
本次大会将同期举办第一届全国网格生成挑战赛,参赛者可使用国产网格生成软件为比赛指定的模型生成网格。挑战赛具体细则将于大会前发布,具体时间待定,参赛者需在比赛截止日前提交参赛作品。比赛组委会将邀请业内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获奖者名单将在MEGAS网站上进行公示,并给予现金及荣誉证书,排名靠前者到大会现场领奖。
四、重要日期
投稿截止日期:2023年4月30日
录用通知日期:2023年6月14日
会前课程时间:2023年7月13 - 14日
(13号注册,14日会前课程)
正式会议时间:2023年7月14 - 16日
(14号注册,15-16日正式会议)
五、会议事项
会议注册费:
正式代表注册费:2400元
学生代表注册费:1500元
七、联系方式
如对会议有任何问题,请您联系:
刘老师:liuyang@cardc.cn,137 7812 9978
王老师:sfwang@dlut.edu.cn,138 4080 5941
会议专属电子邮箱(接收参会回执):
megas2023@163.com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计算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空学会计算与仿真分会
2023年4月16日
------------------------------------
第十三届全国工程计算方法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转载自中国力学学会官网)
icome2023.dlut.edu.cn/
一、会议简介
全国工程计算方法学术会议是在全国工程中边界元法学术会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首届会议于1985年在重庆召开,之后每3年召开一届。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边界元法、无网格法、高性能有限元法等工程计算方法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2023年11月2-5日将在厦门大学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工程计算方法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与“第七届亚太国际工程计算方法学术会议”同期举办。经会前评选,本次会议将颁发“第五届杜庆华工程计算方法奖”。
二、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围绕力学交叉前沿,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专题:
1.边界元法
2.基本解法与Trefftz法
3.无网格与粒子类方法,近场动力学
4.高性能与广义有限元法,等几何分析
5.新型工程与科学计算方法
6.多尺度与多物理场计算方法
7.工程结构损伤破坏仿真与监控
8.极端荷载条件下结构仿真计算
9.数据驱动计算模型与方法
10.基于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工程计算方法
11.大规模工程计算
12.软件开发与验证确认
三、会议组织
会议主办单位: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
会议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
会议协办单位:
福建省滨海土木工程数字仿真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力学学会
北京力学会
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2023年11月2-5日
会议地点:厦门
会议主席:
荣誉主席姚振汉
会议主席高效伟
会议共同主席王东东
四、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摘要
征集系统目前已开放,会议摘要模板见会议网站:
请从会议网站上传会议摘要。
论文发表
会后将邀请会上优秀报告的作者提交全文,经过同行评审后在Engineering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EABE) 期刊上以专集形式发表。
会议重要日期
投稿截止日期:2023 年 6 月15 日
录用通知日期:2023 年 7 月15 日
早期注册日期:2023 年 7 月31 日
现场注册日期:2023 年 11 月2 日
会议报到:2023 年 11 月2 日
会议报告:2023 年 11 月3-5 日
注意:如您需要作口头报告,请于2023年6月15日前提交一份一页的摘要。每位注册的报告人限作一个口头报告。
会议联系方式
会议邮箱:icome2023@163.com
会议详细注册和住宿信息将在第二轮会议通知中公布2023年4月21-23日(21日报到)、江苏南京市中山陵四方城2号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
------------------------------------
第一届全国数据驱动计算力学研讨会通知
(转载自中国力学学会官网)
mp.weixin.qq.com/s/IaDQeJD3xA85HdBbaayfTQ
经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讨论决定,第一届全国数据驱动计算力学研讨会(大会官网)将于2023年5月19-21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该研讨会原定于2022年8月召开,但因受疫情影响未能如期举办)。我们诚挚的邀请从事数据驱动计算力学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业内人士参加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将聚焦“数据驱动计算力学与工程科技前沿”,涵盖数据驱动计算力学的数学理论、多场多尺度分析、结构优化设计等主题,为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展示数据驱动计算力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与进展,形成并稳定一批数据驱动计算力学领域的学者队伍,以期促进中国计算力学学科的发展。会议相关事项通知具体如下:
一、主办单位/承办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
二、会议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2023年5月19-21日(19日报到;20-21日正式会议)
会议地点:辽宁省大连市泰达柏爵酒店
三、会议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基于数据驱动的复杂力学行为数值模拟
2.基于数据驱动的多尺度/多物理场分析
3.基于数据驱动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4.基于数据驱动的制造过程数值模拟
5.基于数据驱动的结构优化设计
6.基于数据驱动的超材料设计
7.基于数据驱动的结构不确定性分析
8.数据驱动计算力学的数学理论
四、会议说明
1.投稿说明
请登录完成注册投稿,投稿截止日期:2023年4月15日。
(注:如2022年已完成投稿且无变更则无需重新投稿)
本次研讨会将评选8篇优秀学术报告,并于会议闭幕式上颁发荣誉证书。参评人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 在读研究生或在站博士后;(2) 本人为提交摘要的第一作者且做口头报告。
2.注册费说明
(1)2022年已完成注册的参会人员按与去年相同的标准(见下)收取注册费:
注册类别
投稿注册
非投稿注册
正式代表
学生代表
正式代表
学生代表
注册费用
800元
600元
600元
400元
(2)鉴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会议数量激增,且5月份大连市已进入旅游旺季,办会成本大幅增加,对于在本会议通知发出后新注册参会的人员按如下标准收取注册费:
注册费用
正式代表
学生代表
1200元
1000元
注册费缴费方式见会议官方网站:。目前无法提前开具会议发票。如需开具发票,请在会议举办期间进行申请,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3.酒店预订
此次会议提供酒店预订服务,您可前往官网进行酒店预订(4月15日之后)或自行选择酒店入住。为方便您在大连的行程,组委会温馨提示您,请尽早预订酒店,避免届时酒店房满给您带来不便。
4.会务组联系方式:
会务公司:15734110116
会议官方邮箱:ddcm2022@vip.163.com
大会主席:郭旭教授
会议负责人:
唐山教授
18723558261
shantang@dlut.edu.cn
廉艳平教授
15321738867
yanping.lian@bit.edu.cn
会务联系人:唐志远
15922804079(微信同号)
1207285155@qq.com
(注:会议相关微信群目前已超过200人,无法通过扫码加入。如需进群可通过添加会务联系人微信的方式,以个人邀请方式进群。)
------------------------------------
第四届力学专业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研讨会通知
(转载自中国力学学会官网)
mp.weixin.qq.com/s/l-FuS5Au07eBpgA4SGj_bA
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力学专业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研讨会”将于2023年9月15-1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力学专业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研讨会”是为了促进全国高校力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交流和力学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举办的教育教学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2018、2019、2020年分别由中国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承办。
一、会议主题
“新工科”与力学专业发展战略;
一流力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五大“金课”建设;
拔尖计划培养;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培养;
力学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
新形态力学教材、教学资源与数字课程建设;
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力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力学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与实践教学机制建设;
以及其它相关主题。
二、会议投稿
鼓励大家踊跃参会。如希望口头报告,请将报告题目、单位与联系方式发至会议邮箱(mech@coe.pku.edu.cn)。
三、参会回执
请计划参会专家填写第二页回执并发至会议邮箱
(mech@coe.pku.edu.cn)
四、会议时间
2023年9月16、17日。
五、会议费用
交通和住宿费用自理。
六、会议联系人
王召君
17888827611
mech@coe.pku.edu.cn,wangzhaojun@pku.edu.cn
裴苏唤
13089409213
peisuhuan@pku.edu.cn
彭杰
13810828145
peng-jie@tsinghua.edu.cn
高铭阳
15652915765
mingyang_gao@buaa.edu.cn
赵颖涛
13501304851
ytzhao623@bit.edu.cn
七、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
第十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学暨
第五届中国数字仿真论坛征文通知
(转载自FastCAE微信公众号)
mp.weixin.qq.com/s/XELEpUDETk4loopA3S4pSA
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创办于2005年,是我国虚拟仿真技术领域一年一届规模和影响最大、层次最高的专业技术会议,被业界誉为仿真技术领域的“奥斯卡”盛会。谨望从事仿真事业的专家学者踊跃参与,积极投稿。
论文征集要求如下:
1、围绕数字仿真技术,特别就车辆交通、海洋工程、石油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军工兵器、工业软件、先进制造、智能装备、5G技术以及医疗、教育、安全、自主创新、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与仿真、大数据对仿真的挑战、需求及大数据生态系统的知识服务、CAD/CAE/CAM/CIMS/VP/VM/VR/SBA、飞行仿真、仿真器、仿真支撑环境、仿真标准及仿真系统构建、网络化建模与仿真、工程、能源、交通、管理、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教育与培训等领域的数字仿真技术应用征集论文。
论文应论点鲜明,内容新颖充实、数据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通顺, 图文清晰,字数在5千字以内(包括插图、表格等),稿件未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过。
2、文稿录入使用Word系统,版面为A4纸规格,通栏排版,周围页边距均取30mm。文章题目需中英文版,全部作者名字需注明中文和汉语拼音。
3、标题中英文(2# 黑体)居中;
作者姓名中英文(5# 楷体)位于标题下方(空一行)居中;作者单位、地区、邮编(小5# 宋体)位于作者姓名下方(空一行);
摘要、关键词(小5# 仿宋)位于作者单位等下方(空一行);
正文用5# 宋体,一、二、三级标题序号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如“1”、“1.1”、“1.1.1” );
图表尽量排列紧凑,线条清晰;
正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小5# 宋体)和第一作者简介及通讯方式(100 字左右,小5# 宋体);
文章不留打印页码。
4、论文结束页后另附论文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职称、学历、职务及主要专业方向,联系方式(如电话、Email、邮编及地址等)。
5、来稿属于基金项目(写明基金编号)、国家攻关项目等,请在首页的最底一行注明。
6、论文由年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一经录用,论文作者应在接到录用通知15日内,将论文的版面费用共计800元整汇款至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组委会(增值税发票统一寄出)。
7、本次会议属非密级,请做好内部保密审查,文章中请不要有泄密内容,文责自负。
会议将选择部分高水平论文推荐到国际EI源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odeling,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发表,其他优秀论文将分别推荐到《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仿真学报》、《工业技术创新》、《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以正刊形式发表,全部收录论文在第18届中国CAE年会论文集发表;
8、论文投稿截止时间:2023年7月10日(会务组将文章投稿情况不定期进行网上审稿,发放录用通知,尽量保证作者有充裕的时间来修改稿件)。
本次会议同期举办第三届中国数字仿真博览会,欢迎大家前来咨询设展,提前咨询可优先选择展位!
投稿邮箱:caelw@caenh.com
咨询电话:010-88145672
参会咨询:010-88145675
参展咨询:17744579754李老师
------------------------------------
第七届全国复合材料力学与工程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转载自中国力学学会官网)
mp.weixin.qq.com/s/TEzk9jvdc-jPDIxpxsdrBQ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推动下,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撑航空航天、能源动力、高端装备、船舶海洋、土木建筑等重大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当前,随着先进制造技术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发展,在相关应用需求的推动下,新型复合材料及结构不断涌现,由此带来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迫切需要科技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专家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从而更好推动我国新型复合材料及结构的研究与应用。在此背景下,拟定于2023年5月12-14日在上海举办第七届全国复合材料力学与工程研讨会,聚焦新型复合材料及结构研发与应用中的关键力学问题,梳理未来发展思路和目标,促进我国复合材料力学与工程科学的发展,服务国家重大装备研发,为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本次研讨会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邀请复合材料力学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就相关领域的原创性探索、前沿性突破、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重大工程需求进行交流和研讨。本次会议已由中国力学学会提名进入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
一、会议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承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复合材料专业组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专业委员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协办单位:
同济大学
上海市力学学会
黑龙江省力学学会
陕西省力学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应用力学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研究所
二、会议共同主席
张大旭 (上海交通大学)
果立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书田 (大连理工大学)
郑锡涛(西北工业大学)
三、学术委员会
主任:冷劲松
副主任:梁军、李岩、薛伟辰、乔丕忠、刘书田、果立成、陈玉丽
四、组织委员会
主任:徐武
副主任:王亮、胡黎俐、张永存、黄凯
五、会议秘书长
张律文、吴振
六、会议主题
本次研讨会涉及领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
(2) 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
(3) 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
(4) 碳基复合材料力学
(5) 混凝土基复合材料力学
(6) 复合材料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7) 轻质复合材料与结构
(8) 热防护复合材料与结构
(9) 复合材料结构优化与设计
(10) 3D 打印复合材料与结构
(11) 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
(12) 复合材料工艺力学
(13) 复合材料损伤、断裂与健康监测
七、时间、地点及日程安排
会议时间:2023年5月12-14日,5月12日下午12:00开始报到。
会议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会议住宿: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学术活动中心(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近思源门),480元/间/每晚(单人单早、双人双早)。学术活动中心位于校园内,因房间数量有限,请您尽早填写回执预订;若超过最大房间预订数量,将安排到校外附近优质酒店入住,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日程安排:
八、会议报告嘉宾
会议已经邀请到的特邀报告嘉宾包括(排序不分先后,待增补):
冷劲松 院 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
梁 军 教 授 北京理工大学
李 岩 教 授 同济大学
薛伟辰 教 授 同济大学
乔丕忠 教 授 上海交通大学
付绍云 教 授 重庆大学
陈玉丽 教 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梅志远 教 授 海军工程大学
胡寿丰 研究员 中国航发商发
杜 冬 研究员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汤家力 研究员 中国商飞复材中心
九、会议注册
(1)注册费
会议注册费2023年4月20日(含)之前1800元/人,4月20日之后2100元/人;含会议注册费、资料费等,不含会期食宿费。会议举办方委托“上海交大思源实业有限公司”代收会议注册费,并开具会议注册费发票。
(2)缴费方式
方式一:转账汇款,详见附件一。
方式二:会议现场刷卡,现场登记请提供发票抬头、税号、单位信息。
(3)请于会议召开期间至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学术活动中心签到注册。
十、会务联系人
王亮,上海交通大学
电话:18117408705
Email:wang_liang@sjtu.edu.cn
李崇,上海交通大学
电话:18817818962
Email:lichong@sjtu.edu.cn
现邀请您参加会议,由于会议在校园内举办,入校需要提前申报,请您百忙之中填写附件二《第七届全国复合材料力学与工程研讨会参会回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是ei吗?,并于2023年4月20日前发送至会务联系人王亮老师邮箱:wang_liang@sjtu.edu.cn
=====================================
学术期刊
------------------------------------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23年,第411卷)
Physics-informed deep learning for simultaneous surrogate modeling and PDE-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of an airfoil geometry
Yubiao Sun, Ushnish Sengupta, Matthew Juniper
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782523001664
A chemo-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phase field framework for failure in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Lang Min, Zilong Wang, Xiaofei Hu, Dan Zhao, Zhi Sun, Peng Zhang, Weian Yao, Tinh Quoc Bui
Data-driven anisotropic finite viscoelasticity using neura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Vahidullah Taç, Manuel K. Rausch, Francisco Sahli Costabal, Adrian Buganza Tepole
Virtual element method for phase field modeling of dynamic fracture
Tong-Rui Liu, Fadi Aldakheel, M.H. Aliabadi
------------------------------------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2023年,第71卷,第5期)
FEANN: an efficient data-driven multiscale approach based on physics-constrained neural networks and automated data mining
Karl A. Kalina, Lennart Linden, Jörg Brummund & Markus Kästner
A fully implicit and thermodynamically consistent finite element framework for bone remodeling simulations
Maximilian Bittens & Udo Nackenhorst
An improved formulation for reduced quadrature in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Weican Li & Yuri Bazilevs
Efficient GPU-accelerated thermomechanical solver for residual stress prediction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huheng Liao, Ashkan Golgoon, Mojtaba Mozaffar & Jian Cao
nger.com/article/10.1007/s00466-023-02273-3
Incompressible rubber thermoelasticity: 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Martin Zlatić & Marko Čanađija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66-023-02278-y
A new computational scheme for structural static stochastic analysis based on Karhunen–Loève expansion and modified perturbation stoch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Zhanjun, ShaoXiumei & LiPing Xiang
A Hu–Washizu variational approach to self-stabilized virtual elements: 2D linear elastostatics
Andrea Lamperti, Massimiliano Cremonesi, Umberto Perego, Alessandro Russo & Carlo Lovadina
Reduced representations of assumed fields for Hu–Washizu solid-shell element
K. Wisniewski & E. Turska
Influence of flow–fiber coupling during mold-filling on the stress field in short-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Tobias Karl, Jan Zartmann, Simon Dalpke, Davide Gatti, Bettina Frohnapfel & Thomas Böhlke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66-023-02277-z
An enriched phase-field method for the efficient simulation of fracture processes
Stefan Loehnert, Christian Krüger, Verena Klempt & Lukas Munk
POD-based reduced order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global and local elastic responses of fibre-reinforced polymer considering varying fibre distribution
A. Jamnongpipatkul, R. D. B. Sevenois, W. Desmet, F. Naets & F. A. Gilabert
------------------------------------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23年,第124卷,第9期)
On the use of graph centralities to compute generalized inverse of singular finite element operators: Applications to the analysis of floating substructures
Christophe Bovet
Non-linear space-time elasticity
S. Schuß, S. Glas, C. Hesch
A hybrid strategy blending primal-dual interior point and return mapping methods for a class of hypoelastic-plastic models with memory surface
Yuichi Shintaku, Fumitoshi Nakamura, Kenjiro Terada
Stretch-induced wrinkling analysis of thin sheets with splines
Haitao Tian, Lin Chen, Bin Li
High-order non-conforming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s for the acoustic conservation equations
Johannes Heinz, Peter Munch, Manfred Kaltenbacher
The surface-reconstruction virtual-region mesh update method for problems with topology changes
Felipe A. González, Stefanie Elgeti, Marek Behr
A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 enhanced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based on the scaled boundary parameteriz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heterogeneous solids
Rainer Reichel, Sven Klinkel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interpretable hyperelastic material models by symbolic regression
Rasul Abdusalamov, Markus Hillgärtner, Mikhail Itskov
Linking discrete and continuum diffusion models: Well-posedness and stable finite element discretizations
Christina Schenk, David Portillo, Ignacio Romero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nme.7204
Closed form radial return algorithm for plane stress elastic-plastic analyses
Cornelis van 't Hof, Han J. Huetink, André G. van Erkel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nme.7183
------------------------------------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3年,第1期)
工程数值仿真与CAE算法
基于动力学演化的试验设计表
赵悦琳;胡钊晖;吴锋;邓琎;李再参;钟万勰;
单颗螺栓预紧力损失影响因素
黄路;左昊;彭宁;袁天勋;韩佳;
考虑缺陷的某非金属阀体结构仿真与工艺改进
盛云;齐军;
基于路谱的车辆侧防护栏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毕朋飞;余显忠;黄晖;邱星;
bWbUxPHLiJ51Gj4vhTC8jmrwH80RF1YVWRB0EI2wi503D34p3tIj3kQ2z2r8LDMIfZBENb-T-YfIopK9_NSs5jtG7OJSBmFDdcSZk0lztnKvQ==&uniplatform=NZKPT
基于SPH方法的汽车涉水仿真及部件强度优化
刘杨;程凯;邹婷;付杰;
飞沫污染物在轿车车室内的传播
张晋哲;陈硕;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CLKp6s-dSbXyCHj1CMdJ6Xfv2_9gab2lmevDuDJiml7fxV-cgMo9u4zeI30RH1bl5-PpteqDgFJfCdi7V4OfsflgoIQ8XMZ70gmyYz-jZnkgZwcTP8hQDQ==&uniplatform=NZKPT
基于打水漂原理的水面滑翔装置仿真分析
黄敏慧;周仕明;李道奎;周旋;
基于有限质点法的薄壳结构非线性屈曲分析
任育辉;濮嘉铭;刘龙;
dSbXyCHj1CMdJ6Xfv2_9gab2lmevDuDJiml7fxV-cgMo9u4zeI30RH1blht56NB0-u-Et9V0Ie5ic71YYuUdYm0XBkO_I3aeE0KtMnfAaFQZ7MA==&uniplatform=NZKPT
基于Code_aster的拱坝数字孪生健康评估平台开发
林咸志;罗增浤;许正;闵皆昇;曹传波;赵权;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CLKp6s-dSbXyCHj1CMdJ6Xfv2_9gab2lmevDuDJiml7fxV-cgMo9u4zeI30RH1blpFWBa_Z25HaNgvZRMmUpbSo_q-JQT744udm4fLteRlPNq60W-m9ogA==&uniplatform=NZKPT
改进YoloV5的行人检测算法
曹海涛;邓小颖;张梦;张剑云;贺翔;朱金荣;
基于Abaqus的托换结构受力性能分析
岳庆霞;张鑫;
四肢楔形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
刘庆天;林冰;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CLKp6s-dSbXyCHj1CMdJ6Xfv2_9gab2lmevDuDJiml7fxV-cgMo9u4zeI30RH1blk08vaKKvXn-wHHmEQPaZl0XXbsa_vKxvCNbmrvTWyFk1hF0ol9RngA==&uniplatform=NZKPT
ARIMA方法预测吹填软基沉降的适用性
孙长帅;王基文;于天文;谭芳;宋志鑫;李敏;魏焕卫;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Vol.181,July2023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Vol.220, 1 August2023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Vol.95.5, May2023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Vol.483, 15 June2023
=====================================
陆陆访谈
------------------------------------
科学计算中间件的研究
(转载自陆面体科技微信公众号)
mp.weixin.qq.com/s/3h4_aQBOjDWZ2vJL1_LeJg
随着工业软件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复杂产品建模仿真分析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以前处理、解算、后处理三个过程为代表的技术组织方式不足以覆盖日益扩大和复杂仿真计算技术体系。CAE领域急需能够面对大规模工具协同、资源协同、算力协同,同时能有效的处理复杂异构计算资源的集成调度和复杂计算任务的仿真流程的科学计算中间件。
陆陆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北京荣泰创想公司的陈亚经理,她在研发科学计算中间件具有丰富的经验。
1. 陈经理,你好!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研发科学计算中间件的呢?
答:这个可能得从2013年说起了,从2013年到2015年我们大概做了6个仿真集成类的平台项目,做起来很吃力,我们就分析原因,发现随着复杂产品建模仿真分析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以前处理、解算、后处理三个过程为代表的技术组织方式不足以覆盖日益扩大的复杂仿真计算技术体系,迫切需要具有分布、异构、协同、互操作、重用等特性的新型分布式仿真分析系统。因此一方面我们分析并提取仿真集成类项目都有共性需求,比如仿真软件的封装集成、批量作业提交、分散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计算数据的统一管理等等,另一方面吸取已有框架技术的精髓,在2015年年底正式开始科学计算中间件的研发。我们为这个内部产品起了一个名字叫Mirror。
目前Mirror作为我们所有仿真集成类项目的后台支撑,至少减少项目30%的开发成本。
2. 陈经理,请问你们的科学计算中间件Mirror的定位是什么?
答:Mirror的定位是对零散资源的统筹管理,是业务与资源链接的桥梁。
在CAE仿真计算中,零散资源主要包括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Mirror旨在提供分布式环境下细粒度资源(包括软件、CPU核等资源、数据资源)的共享能力、协同能力,充分支持多用户能力、容错能力、快速工具服务集成能力、按需定制服务和资源获取能力等。
3. Mirror是由什么语言开发的?由那些部分组成呢?
答:Mirror开发语言是Python,由一个Mirror内核及一系列规则工具包组成,包括封装集成规则、快速集成工具、硬件调度器规则、硬件调度器调试工具、打包工具、业务扩展规则等。
Mirror内核可以看成是一个服务端软件,拿来就可以运行,一系列的工具包提供业务相关的二次开发能力。这也是一步步形成这样的,一方面是项目需求的牵引,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对Mirror的理解不断提高的结果。
4. 请问,你们开发了这么久科学计算中间件Mirror,它有什么亮点呢?
答:我觉得Mirror有三个主要的亮点,一是资源的弹性利用,二是仿真经验、知识的固化,三是仿真业务无缝对接云、HPC等异构环境。下面具体解释一下:
第一个亮点是“资源的弹性利用”。Mirror底层采用微服务架构,主要是将云计算的技术和思想与仿真特性相结合,满足零散资源的统筹管理,包括资源的组织,资源预留,资源释放等。这一点有点像集群调度管理系统对于集群资源的统筹管理,Mirror提供的是更大范围的资源调度,集群是该资源范围里的一种。
第二个亮点是“仿真经验、知识的固化”。Mirror提供一套完整的仿真软件封装集成规则及工具,采用服务适配的方式可将仿真经验固化为一个个的服务。另外,为方便不太懂代码的用户随时固化自有经验,Mirror团队将仿真软件封装集成规则以工具的形式落地,提供了服务化封装的低代码开发工具,不太了解开发语言或是集成规则的客户也可以快速的完成新的工具软就的封装。
第三个亮点是“无缝对接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开展批量作业配置、过程监控、结果回收等”。Mirror采用微服务架构使得其与云计算资源可以无缝对接,目前Mirror完成在阿里云上部署的实践,另外,Mirror可以深入提取解算参数、监控具体物理量的变化、回收整合结果数据,这也是Mirror与与其他高性能作业管理平台的差别之一。
5. 前面提到的“资源弹性利用”,我不是太理解,能再具体说一下嘛?
答:科学计算中间件Mirror从组织结构上划分,主要由1个控制服务器和多个资源服务器组成。控制服务器做服务路由、请求接受等集中式系统管理,资源服务器管理各类计算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资源服务器部署可部署在不同的硬件资源上,如单台工作站、日常工作电脑、刀片机、集群、云计算资源等。Mirror的资源服务器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里网上邻居的钩子,这些钩子使得Mirror可以统一管理这些异构资源。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根据需求动态扩展仿真计算资源,一方面也可以对上层应用屏幕物理硬件在使用方式和分布位置上的差异。
6. 之前说科学计算中间件Mirror能衔接异构环境,那么目前Mirror都在哪些不同的资源环境下应用过呢?
答:我们适配过很多计算环境,像军工院所的内部的超算,学校老师的工作站和像阿里云这样的公有云环境。
这些环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单独的集群资源,目前Mirror适配PBS、SLURM、LSF等集群调度管理系统;二是复杂的资源环境,包括工作站、集群,还有工作站和集群的混搭;三是阿里云、华为云等公有云。
我来说两个典型的场景。
场景一:客户涉及资源包括1台Windows工作站和集群。Windows工作站用来做后处理可视化、集群用来做解算,提供的是多任务的应用环境。Mirror在该环境下的实体有一个控制服务器和2个资源服务器组成,集群和工作站上部署两个资源服务器。当然,资源服务器除了资源链接的功能,还有服务资源适配的能力。
场景二:涉及20+台Windows2015 Server工作站,且每个工作站既是操作客户端,又是计算服务端。在该环境下,有几台工作站就有几个Mirror资源服务器。
7. 陈经理,能再简要说一下“服务化封装”是干什么的吗?
答:软件封装主要是把解算软件的运行逻辑、输入输出、过程结果进行服务化封装,按照规则进行打包,向外提供接口规范,屏蔽不同系统间的差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是ei吗?,使不同的软件具备统一的接口。服务化封装的目的是固化仿真工程人员的软件使用经验,降低设计人员使用仿真软件的门槛,确保设计人员仿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Mirror的服务化封装主要包含两个过程:信息提取、服务化封装。第一步是提取计算软件差异化信息的过程,第二步是将提取的信息按照封装规则封装为一个微服务。
8. Mirror都服务过哪些客户呢?
答:我们的Mirror前前后后服务过几十个大型、高端客户,这些客户大多都是航天航空的军工研究所,在客户自己的集群上、国家无锡超算、广州超算等都部署过。航天航空客户的要求的确很考验人,同时还在一些高校如北航,以及一些民用公司做过部署。Mirror是在为客户的服务过程中不断优化的,目前Mirror已经发展到了V2.3,普遍在客户中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陆陆听了陈经理的介绍,对科学计算中间件有了新的理解,的确,在大型科学计算中,尤其是大规模并行计算软件的集成,中间件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感谢陈经理,预祝Mirror继续成长,取得更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