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事实上7月初就读完了,因为私人原因,眼睛关了大半个月的“禁闭”,现在才可以出来透气,顺便把这篇书评补上。
(因为手边无书,加上时间久远,我就回忆着随便写了哈)
1,关于书和作者
这本书作者是冯友兰,题目是“简史”。和其他的书不一样,这本书本质上是给外国读者写的,先有的英文版,然后有了中文译本。既然有简史,自然有中国哲学史,本书事实上是两本哲学史的高度概括,增删添改,成了如今的一本。
书中的配图多为中国名画,契合中国哲学中的“空”和留白,一眼令人痴迷,复而平静,又隐隐察觉到平静背后的动……笔者许久没读哲学方面的书,在艰难的啃这本书的过程中,随手翻插画页,总能快速平静下来,笑着继续看书。
2,关于中国哲学
本书从很久远年代的哲学启蒙讲到诸子百家,又对每一个重要人物和流派的哲学做了简单概述。并不是所有的流派都流传下来,但每一个流传下来的思想,都已偏离既定轨道,和起初大相径庭,严重的时候感觉他们祖宗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当然,文人相轻嘛,思想都不一样,互相看对方当然不顺眼了。而文化人骂人是一种境界,骂人不吐脏字,比如孟子说人,竟让人无言以对。
3,关于学派、宗教与政治
哲学的演变并不仅仅是流派,譬如道家和道教、佛家和佛教就是不一样的。需要强调的是,被推上历史舞台的思想流派并不只有一种,被推上历史舞台只能证明符合当时的需要,而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思想。
各种思想流派绝大多数时候是共存的。比如秦朝大一统,用法家治国,同时用儒家治学(虽然后面儒家太混蛋导致焚书坑儒),用术士治病(这个可不是明面提倡的emmmm),纵横家张仪、水家李冰(这个不是思想流派)也曾在秦国发挥才华。
4,关于格物致知
到朝代后期,各种思想流派之争,实际上变成了儒家的左右派之争,这里就不得不说程颐和程颢两兄弟了(史称二程),并分别演变出程朱理学和陆王新学,虽然他们都强调克己复礼,以“仁”规范自己,但他们认为的理和仁可是完全不一样的,篇幅有限,等哪天有空了再详细展开。
5,简评
从趣味性来讲:这并不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启蒙读物,至少对入门者来说稍显枯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定力才能继续看下去。
从结构来讲:本书基本是时间结构,按照历史发展轨迹叙说各种思想,符合逻辑,但并没有一个笼统高度的概括,帮读者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从文学性来讲:民国大家们的文字功底都不错,但也许因为是英译本,第二遍的语言并没有其他大家那样趣味横生。
总结一下就是:当哲学读物参考,可;当真正的哲学史,还是寻求其他版本的好。
以上,祝大家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