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4期总第188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XIAlVIENII承snYArtsSocialSciencesNo.420o8GeneralSerialNo.188环境意识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周志家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环境意识是环境社会学的中心话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意识的内涵测量体系及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关联等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环境意识研究的出路在于概念界定及其测量体系的统一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在研究焦点上更注重多学科融合的行为研究关键词环境意识环境行为态度研究行为研究中图分类号C91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一∞∞o4001908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与社会中的个人息息相关因为许多环境问题归根结底都可以说是个人行为失调的结果所以能否合理地引导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是环保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正因如此对个人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①的研究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是环境社会学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参见Dunlap/Catton1979Buttel1987Kuchartz1998Diekmann/Franzen1995王民1999洪大用199820o5本文的目的一是要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环境意识的研究现状二是在此基础上找出研究缺陷提出建议并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一环境意识研究的现状一环境意识的内涵及测量环境意识这个概念来自于西方中文的环境意识是对英文EnvironmentalAwareness一词的翻译徐嵩龄199746但在英语世界里人们讨论环境意识时更多的是使用环境素养EnvironmentalLiteracy参见王民19991新环境范式NewEnvironmentalParadigm简称NEPDunlap/vanLiere1978和环境关心EnvironmentalConcemR.Weigel/J.Weigel1978等词汇收稿日期20080317作者简介周志家男湖北红安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地使用环境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环保行为等术语但学术界则惯于使用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等概念并将它们作为连续变量看待一般不将它们与逆反环境意识和环境破坏行为分开但也有少数学者明确区分了逆环境意识参见王民19996467·l9·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这些词汇尽管在意义上彼此有些区别但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内核即都是反映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学者们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意识进行了研究和界定参见王民19991214但迄今为止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内涵并没有达成完全的共识①尽管如此经过仔细分析后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关于环境意识的内涵这个问题上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意识应该包括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等四个环节这个观点的最典型的代表大约是洪大用的有关论述他认为这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一种环环相扣级级增值的关系洪大用199814这种观点的主要特征是将环境行为视作环境意识的维度之一依照这一特征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都可以归人此类例如杨朝飞1994王民1999吴祖强1997吴上进等2oo4在欧美早期的研究一般也将环境行为视作环境意识的组成要素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另外一种观点逐步占据上风并逐渐在学术界形成共识这种观点认为应该将环境行为作为一个独立于环境意识的变量来看待这是因为环境意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讨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转变为人们具体的环境行动假如我们从概念上将环境行为视作环境意识的组成部分之一那就相当于我们事先已经预设了环境意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力这样就正好回避了我们自己的研究问题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Diekmann/Preisendtirfer2001101综观西方学者提出的测量环境意识的众多指标体系影响最大的主要只有三个Maloney/Ward1973的生态态度和知识EcologicalAttitudesandKnowledge量表Dunlap等人的新环境范式量表Catton/Dunlap1978和德国学者Urban1986SehahnSchahnu.a.1999和Diekmann/Preisend6rfer1991等人提出的环境意识量表Maloney/Ward量表源自心理学的态度研究是迄今为止在美国学术界影响最大的测量环境意识的量表Maloney/Ward1973认为环境意识是人们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态度而态度又包含情感认知和冲动等三个部分Maloney/Ward量表最初包含130个项目可以细分为四个分量表情感分量表34项知识分量表24项行为意愿verbalcommitment分量表36项和行为actualcommitment分量表36项在后来的研究中Maloney等人Maloneyeta1.1975将量表简化成了结构相同的45个项目总的说来Maloncy/Ward量表的特点是从多个层面测量多个环境话题②角度非常全面但也正因如此它也显得过于复杂此外有学者认为该量表只注重了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而没有深人检验建构效度Dunlap/Jones2002但尽管如此该量表尤其是经过简化后的量表或者至少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美欧许多学者的经验研究中得到了使用与Maloncy/Ward量表相比Dunlap和Carton等人提出的新环境范式量表NEP量表有着完全不同的背景二位学者是美国环境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他们认为在20世纪7O年代末不管是在现实里还是在社会学的学术研究中国际社会都存在着一种与西方工业国家主流的社会范式相区别的新型的生态范式他们称之为新环境范式以区别于传统的人类例外范式HumanExeeptionalismParadigm简称HEPoCattott/Dunlap1978Dunlap/Cattonl9r791978年Dunlap和Van①根据王民的统计国内公开发表的书刊上有关环境意识的定义就多达三十余个王民19993Dunlap/Jones2002更指出国外关于环境关心的操作性定义大概有数百种②Dunlap和Jones2002将单个/多个环境话题和单层面/多层面关心两个角度进行交叉得出了四种主要的测量环境关心的类型参见洪大用2006·2O·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zhuze高亮HereDunlap/vanere1978设计了一个包含12个项目①的新环境范式量表以便检验民众对这一新的世界观的接受程度②他们通过经验调查对量表进行了严格的效度和信度审查并证实了民众中确实存在着新环境范式的思潮除此之外该研究也对这12个项目的建构效度进行了检验得出了量表只存在一个整体综合性因子的结论参见王民1999121随后展开的一些研究Albrechteta1.1982GellerZLasley1985Kuhn/Jackson1989则主要对该量表的单一维度性提出了质疑都得出了新环境范式量表本身包含多个因子⑧的结论参见王民1999121125不过对拓展新环境范式量表帮助最大仍是Dunlap和vanHere于198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Dunlap/vanHere1984在该文中他们设计出了一套量表以便将新环境范式与主流社会范式DominantSocialParadigm简称DSP进行对比该量表包括八个因子④总共37个项目在随后的相关研究Steger/Witt1989Sheppard1995中人们一般倾向于将NEP项目与DSP项目整合起来以便测量人们的生态价值德语国家的学者们在借鉴上述两大研究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了颇具特色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的主要焦点是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来探讨环境意识Umweltbewusstsein究竟应该包含哪几个组成部分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DieterUrban的相关研究工作urban1986反对将环境行为和环境知识纳入环境意识的范畴而是认为环境意识应该包含三个彼此相对独立的维度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的意愿在这三个维度中Urban认为环境态度是环境意识的核心部分Urban虽然没能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严格的操作化定义但他的这种三分法在德语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例如Diekmann/Preisend6rfer就设计了一套环境意识量表并以此在德国和瑞士展开了多次环境意识的问卷调查他们也赞成将环境态度视作环境意识最核心的部分并将环境态度区分为情感认知和冲动三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三个叙述⑤Diekmann/Preisend6rfer2001103.104从在美欧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三个量表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下几点基本共识Preisend6rfer/Franzen1996225226首先环境态度特别是环境态度中的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应该成为环境①这12个项目分别是1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打乱2人类对大自然的干扰常常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3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4人类已经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5目前的人口总量正在接近地球能够承受的极限6地球就像宇宙飞船只有很有限的空间和资源7工业社会的增长是有极限的8为了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控制工业增长的速度9人是最重要的可以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改变自然环境10人类生来就是主人有权去统治自然界11动植物的存在是为了供人类使用12人类不用去适应大自然因为我们有能力改变自然环境使它们适合我们的生存参见王民1999121②2000年Dunlap等人Dunlapeta1.2000又将该量表拓展为15个项目修改后的量表也成为我国学者洪大用最近相关研究洪大用20052006的基础③例如Albrecht等人和GeUer/Lasley都提取了三个因子自然界的平衡增长的极限人类控制自然而Kuhn/Jackson的研究结果则包括如下四个因子科技与增长的负面结果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活质量生态圈的限制参见王民1999122124④这些因子的名称分别是1相信科技2支持经济增长3相信物质富裕4相信未来会成功5支持个人权利6支持私有财产权7支持维持现状8支持放任主义政府Preisendorfer/Fmnzen1996224⑤这三个部分九个叙述具体是情感部分1如果想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会生活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我就会感到不安2如果我们的行为一如既往就会导致环境灾难3当我看到报纸上或电视上关于环境破坏事件的报道时我常常感到很生气认知部分4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而且我们已经或者即将达到这一极限5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仍然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6在我看来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被人为地夸大了冲动部分7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仍然太少8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大家都应该限制自己对生活水平的追求9即使会降低本地的就业水平我们也应该贯彻环境保护措施Diekmann/Preisenrfer2001103104·2·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zhuze高亮意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们是环境意识的最小模块其次.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不同可以将环境价值观和/或环境行为的意愿作为环境意识的第二模块最后也可以将环境知识和真实的环境行为作为构成环境意识的第三模块二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关联环境意识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环境意识这个环节来预测和引导人们的环境行为正因如此对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研究是该领域经验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与人们的预期相反许多西方学者的研究都证实环境意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非常有限Hines等人Hineseta1.1986针对美国学者的128份经验研究的元分析metaanalysis表明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35Eckes/Six1994通过对17份经验调查的元分析得到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26在西方学者关于环境意识的实证研究中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都在0.14到0.45之间Kukartz199847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证明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紧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和不一致参见武春友/孙岩200663.64对这一发现.西方学者或者是从方法方面对它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或者是从内容方面对提高二者相关性的前提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Diekmann/Preisendrfer2001115方法层面上的讨论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学者在调查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关系时测量方法过于简单.设计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因而无法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较性特别是在测量环境行为时所有的问卷几乎都是测量被访者自述的环境行为或者是他们的行为意愿.并不是他们真实的被观察到的环境行为这样就存在着系统美化环境行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指出.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出现落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问卷的设计违反了对等原则即意识与行为这两个概念的抽象程度或者具体程度应该保持基本对等根据这一原则抽象层面的环境意识只有与同样是抽象层面的环境行为联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如果研究关心的是某些特定的环境行为就应该相应地从比较具体的层面对环境意识进行界定但在实际研究中学者们多是调查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意识和具体意义上的环境行为这样也会降低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9Weigel1983如果说方法论批评的目的是对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存在落差的结论提出质疑的话内容层面的讨论则是在基本认同这一结论的前提之下对这种落差产生的原因加强或者减弱的条件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在这里许多学者突出强调了情景因素④对环境意识环境行为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Guagnanoeta1.1995Hineseta1.1986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学者Diekmann和Preisend6ffer1992提出的低成本理论依据这种理论只有在成本较低或者对行为的要求较低的情景中环境意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才会显著也就是说在某一情景中环境行为所需要的成本越低个人的环境意识就越有可能转化成相应的环境行为环境行为所需要的成本越高环境意识对预测环境行为的意义也相应地越小这意味着只有在低成本情景里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才可能呈现出较高的相关度当然这里的成本是广义上的含义它不仅仅指实施某一行为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成本也包括实施该行为的难易程度方便程度及舒适程度等非经济性的成本①当然这种具体化策略也不是没有问题如果将这种策略发挥到极致最后就会出现某一种意识导致某一种行为的研究结果这种结果虽然能够使意识最大限度地起到预测行为的目的但与此同时此时的意识已经丧失了任何普遍意义了参见Stapf1982②这些情景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影响例如说服和示范社会规范编程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仕学规范下载编程规范下载ABS规范下载政令法规物质诱因及成本等外界条件武春友/孙岩200664·22·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zhuze高亮zhuze高亮考虑政府企业和村民三方的因素zhuze高亮zhuze高亮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公权力和经济市场力量的强大导致普通民众处于弱势加大了他们实行环境行为的成本二环境意识研究的困境与出路环境意识研究领域里取得的上述成果无法掩盖它所面临的困境在笔者看来这种困境一方面体现在环境意识自身的研究方法方面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环境意识研究的策略选择方面环境意识自身的研究方法方面的缺陷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环境意识概念和测量体系方面国内外学者尚未形成广泛一致的意见这一问题在国内学术界尤为突出我国学者中虽然在最近几年也有少量向西方学术规范看齐的研究成果出现但从整体上看我们的许多研究仍存在着对环境意识概念的界定不够严谨测量环境意识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实证调查的方法不够规范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巧不够熟练等不足参见刘辉200665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相关研究的学术价值也不利于形成和接受统一的环境意识的界定方式和测量工具其次真正重要的结论通常无法直接建立在环境意识研究赖以进行的问卷调查方法的基础之上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学者们进行环境意识研究时最常使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在研究结论上则通常是比较关注两类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一是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的关联二是人口统计学因素与环境意识之间的关联但无论是哪一类的关联也无论具体的相关程度是多少人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相关系数等统计数据本身而是隐藏在这些数据背后的可能的理论解释因为只有透过这些理论解释人们才可以深入到表面的数据下面发掘出比较深入的结论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居住地与年龄等从本质上讲只是人口的生理属性与自然特征它们只是表面的显变量真正影响环境意识的却是与这些显变量相关的经济社会层面上的潜变量而只有从这些潜变量的角度进行解释才可能从更深层的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理解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环境意识的
关系刘辉200665但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通常是两种倾向一是对统计结论缺乏必要的理论阐释这无疑会极大地影响研究结论的深度二是虽然有理论阐释但由于问卷调查本身缺乏对社会结构等深层次的涉及因而所进行的理论解释多是基于研究者的主观解释难免有自圆其说之感这无疑会极大地影响研究结论的可信性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在从概念界定到统计数据的得出等整个环节中都能给人一种非常严谨的印象但恰恰在最为重要的理论解释部分却会显示出令人吃惊的草率最后环境行为测量方面的不足降低了环境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现有的环境意识研究使用的一般是问卷调查方法它们虽然也常常对环境行为进行调查但实际调查到的通常只是环境行为的意愿或者自述的环境行为经验表明这些与被调查者真实的环境行为相差甚远建立在这一系统调查误差基础上的环境意识研究其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和实用性无疑会大打折扣环境意识研究领域里更大的困境也许在于研究策略的选择方面如前所述国内外学者普遍热衷于对环境意识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预设了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即使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决定关系也会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学者们研究环境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找到制约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和捷径但西方学者的许多经验调查表明环境意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作用远没有人们事先预想那么巨大得出这一结论虽然无法完全排除有环境意识研究方法方面存在某些局限的原因但综合起来分析人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判断希望通过环境意识研究来为环境行为研究找到捷径的想法被实践证明是无法实现的想象中的捷径其实是一条弯路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放弃环境意识的研究而是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直接对环境行为进行没有太多预设的研究上面·23·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zhuze高亮笔者认为能否克服环境意识研究的上述困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实现下面三个方面的转变一环境意识的概念界定及其测量体系从分散到统一在环境意识概念的界定和测量体系方面存在着国际化与本土化要求的矛盾一方面从方便学术沟通和研究成果对比的目的出发环境意识测量体系最好能够实现国际化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体系或者量表但另一方面这些在西方国家发展出来的量表是否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待于我国学者在国内通过大量的经验研究来检验也就是说环境意识量表还有一个本土化的要求武春友/孙岩20o664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学者的研究已经初步证实西方学者的环境意识量表只有在经过了适当的修改以后才可能适用于我国洪大用20o6但是人们在此有理由进一步追问既然在西方已经形成共识的量表在应用于我国之前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那么相同的量表在应用于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前是否更应该提出类似的疑问如果同样规范的效度与信度检验在不同的经验研究中对量表做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学者们又应该如何形成必要的共识要回答这些固然需要更多的经验研究但也同样需要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加以讨论二环境意识的研究方法从单一的问卷调查到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在上文所探讨的困境中无论是对调查结论的理论探讨上的缺陷还是对环境行为测量方面的不足其实都印证了环境意识研究中采用单一的问卷调查方法的本质缺陷要解决问卷调查无力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统计结论做出严谨分析的弊端固然可以通过在问卷中对有关的社会结构进行操作化定义和测量的方式来解决但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例如内容分析法来对相关的社会话语进行分析有时是一个更有意义的选择而要解决环境行为测量中存在系统偏差的问题更是不可能寄希望于完善问卷调查方法而应该采取其他的诸如实验法观察法和对不同类型的行为进行系统评估的方法总之环境意识研究只有摆脱单一问卷调查方法的局限充分借鉴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形成多元化的相互支持的方法体系才可能摆脱目前研究的困境推动环境意识研究进一步健康发展三环境意识的研究焦点从社会心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态度研究到多学科的行为研究从根本上讲环境意识研究要想获得进一步的拓展也许应该对目前整体的研究思路进行反思迄今为止的环境意识研究无论从研究问题研究设计还是研究结论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心理学中态度研究attituderesea1h的烙印有学者甚至指出对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几乎已经变成了一般的态度一行为研究的经典应用范例Preisendorfer/Franzen1996236但有趣的是如果说社会心理学家早就认识到了传统的态度一行为研究的局限并逐步将重点转向研究行为本身甚至行为对于态度的影响的话参见Herkner1991迈尔斯2007环境意识研究从总体上并没有超出一般态度研究的范畴有鉴于此能否摆脱单一的社会心理学的态度研究范式建立起跨学科的行为研究范式是环境意识研究今后能否取得质的突破的关键事实上行为研究本来就是众多学科研究的共同领域并且不同的学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长和局限例如心理学的特长在于分析行为选择的个人动机经济学长于研究经济激励对行为的影响而社会学则适合于研究文化结构制度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和习俗对个人行为的作用只有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综合运用各个学科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各自分工的基础上集成不同学科的优势才可能真正找到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刘继云/孙绍荣2006这一点对环境行为的研究也完全适用参考文献洪大用1998《公民环境意识的综合评判及抽样分析》《科技导报》第9期·24·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zhuze高亮zhuze高亮zhuze高亮洪大用2005《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洪大用2006《环境关心的测量NEP量表在中国的运用评估》《社会》第5期刘辉2006《西方学者对环境意识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关系的研究与启示》《求索》第6期刘继云孙绍荣2OO6《行为研究的路径分析》《金融教学与研究》第1期迈尔斯戴维20O7《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王民1999《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吴上进等2OO4《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兰州学刊》第4期吴祖强1997《上海市民环境意识调查与评价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研究》《上海环境科学》第7期武春友孙岩2006《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研究的进展》《预测》第25卷第4期徐嵩龄1997《环境意识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科技导报》第1期杨朝飞1994《环境保护与环境文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AlbrechtDoneta1.1982TheNewEnvironnmntalParadinScale.InJourna/ofEnvbomnenta/Educat/on13.BuaelFrederickH.1987NewDirectionsinEnvironmentalSociology.InAnnua/Rev/ewofSoc/o/ogy13.CanonWilliamR./Dunlap彤leyE.1978EnvironmentalSociology.ANewParadin.InAme/tirgSoc/o/og/st32DiekmannAndreas/FranzenAxd1995KooperaamUmwe/asrhande/n.Chur/ZiirichVerlagRueggerAG.D.ekmann.Peter1991UmwehbewusstseinkonomoscheAnreizeundUmwehverhalten.h1SchweizerischerZeitschriftfaraotog/e17.DiekmannAndreas/PreisendiSrferPeter1992PerstinliehesUmweltverhalten.DiskrcpmlzcnzwischenAnspruchundWirklichkeit.InKlnerZeitschrifiSo勘to出undSazialpsychologie.44.DiekmannAndreas/PreisendorferPeter2001Umweksoz/o/og/e.ReinbekbeiHamburgRowohh.DunlapRileyE.eta1.2OOOMeasuringEndorsementoftheNewEcolo6ealParadigmARevisedNEPScale.InJourna/ofSoc/a//ssues563.DunlapRileyE./CationWilliamR.1979EnvimnmemalSociology.InAnnua/砌ofSoc/o/ogy5.DunlapRileyE./JonesRobertEmmet2OO2EnvironmentalConeem.InRileyE.Dunlap/WilliamMichelsoneds.HandbookofEnv/romnenta/Soc/o/ogy.WestportCTGreenwoodPress.DunlapRileyE./vanLiereKentD.1978TheNewEnvironmentalParadigmAProposedMeasuringInstrumentandPreliminaryResults.InJounto/ofEnvironmentalEducatn9.DunlapRileyE./vanLiercKentD.1984CommitmenttotheDominantSocialParadigmandConcemforEnvironmentalQuality.InSocialScienceQuarterly65.EckesThomas/SixBemd1994FaktenundFiktioneninderEinstellungsVerhaltensForsehung.EineMetaAnalyse.InZeitschrifiSoz/a/psycho/og/e25.fellerJackM./LasleyPaul1985TheNewEnvironmentalParadinScaleAReexamination.InJourndofEnv/romnenta/缸n17.GuagnanoG.A.eta1.1995InfluencesonattitudebehaviormlafionsMpsanaturalexperimentwithcurbsiderecycling.InEnvironmentandBehav/or27.HerknerWemer1991LehrbuchSazialpsychologie.BemU.a.VerbsHansHuber.HinesjoayM.eta1.1986Analysisandsynthesisofresearehonresponsibleenvimnnmntalbehaviorametaanalys.InJounm/ofEnv/ronmenta/Education162.KuchartzUdo1998UmweltbeuntseinundUmweltverhaten.Berlinu.a.Springer.KuhnRichardG./JacksonZasrL.1989StabilityofFactorsStmturesintheMeasurementofPublicEnvironmentalAttitudes.InJourndofEnvironmentalEn.20.MaloneyMichaelP.eta1.1975ARevisedScalef0rn1eMeasurementofEcolosiaAttitudesandKnowledge.InAmericanPsychologist30.MaloneyMichaelP./WardMichaelP.1973EcologyLetSHearfromthePeople.AnObjectiveScalefortheMeasurementofEcologicalAttitudesandKnowledge.Inmer0Psychologist.28.·25·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PreisendrferPeter/FranzenAxel1996Dersol-/JneScheindesUmweltbewusstseinsHg.Unuoeltsoziologie.OpladenWestdeutscherVedag.SchahnJoachimU.a.1999KonstrulaionundEvaluationderdrittenVersiondesSkalen.cystemsECassungdesUmweltbetamtseinsSEU一3.HeidelbergPsychologischesInstitutderUniversitHeidelberg.SheppardA.C.Judi1995TheBlackWhiteEnvironmentalConcernGap.InJourndofEnv/ronmentd∞哟n26.strgKurtH.1982mtellungsmessunguodVerhahensprogncse.Kr/tiseheEnsrtenmgeincraktuellensozialwissemchaftlichenThematik.InHertbertSmchoakU.a.Hg.BedlirfidsseWerteundNormenimWandd.Bd.MethodenundAna/yse.MtinchenFink.StegerMarryA.E./WittStephanieL.1989GenderDifferencesinEnvironmentalOrientationsAComparisonofPublicsandActivistsinCanadaandtheU.S.InWesternPoliticalQuarterly42.UrbanDier1986WasistUmwehbewusstseinExplorationeine8mehrdimensionalenEinstellungskonstruktes./nZe/twhSoaotog15.WeigelRussellH1983EnvironmentalAttitudesandtheProdietionofBehavior.InNiekolansR.Feimer/E.ScottCCl-rig.E/nv/ronmeta/.NewYorkPraeger.WeigelRussell/WeigelJoan1978EnvironmentalConcernTheDevelopmentofaMeasure.InEnvironmentarmBehavior1o.[责任编辑陈双燕EnvironmentalAwarenessResearchStateCrisisandSolutionsZHOUZhi-jiafSchoolofPublicAffairs-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FujianAbstractEnvironmentalAwarenessbelongstothemcstdiscussedthemesinenvironmentalsociology.Richresearchachievementshavebeenmadebvin-andexternalresearchelabouttheconceptandthemeureinstrumentsofenvironmentalawarenessand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lwarenessandenvironmentalbehavior.Atthe8arnetimecrisi8I_efem岫gtoresearchmethodologyandresearchstrat%ycouldalsobeidentifiedinthisfield.Intheauthol8opinionthesolutionsshouldbefoundinunifyingtheconceptsandthelllea8111instrumentsofenvironmentalavarenessfinplm毽ljngthereseawmethodsandinmorefocusingoninter-disciplinarybehaviorresearch.Keywordsenviromnentalawareness-environmentalbehavior-attituderesearch-behaviorresearch·26·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