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号:12012244326班级:心理二班绪论一.名词解释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为观点,阐述智力的本质和过程,强调研究意识和心理机制的学科。2.信息加工观点: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做是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只是机能性质的)3.符号和符号系统:符号和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符号是模式,如语言、标记、记号等。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个符号结构可以标志另一个符号结构,或标志一个程序。符号结构又称作语句。4.出声思考法:在慢速信息加工过程中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是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的观察方法。5.计算机模拟;根据心理过程的规律形成的心理学理论来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是计算机能以一种类似人的方式达到类似人的活动结果。二.简答题1.简述认知心理学的本质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过程。2.简述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做出反应。信息加工系统都以符号结构来标志其输出与输入。记忆可以贮存和提取符号结构。3.简述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4.简述相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结构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三.论述题为什么认知心理学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主流?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主张研究心理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在高级生理机制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对心理和心理学研究采取了多水平、多层次的观点,以系统的理论和研究在心理过程中予以实际贯彻,在心理学上尚是首次。认知心理学同时也对邻近学科和相关领域的实践产生影响。知觉一.名词解释1.(1)自下而上的加工: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位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位,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2)自上而下的加工: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2.模式: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它模式区分开来。3.原型:它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它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及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4.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5.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二.简答题1.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考验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2.知觉的刺激物说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再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3.模板匹配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的重叠,这种形式的匹配被称为模板式匹配。4.原型说原型说的突出特点是:它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的模板,而是原型。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只与原型进行比较,而且由于原型是一种概括表征,这种比较不要求严格的准确匹配,而只需近似的匹配即可。
5.特征分析的“鬼城”模型这个模型以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模式识别范围4个层次,最后达到对模式的识别。“鬼城”模型中,第一层次的“映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然后由第二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在分析的过程,每个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第三层次的“认知鬼”始终监视着各种特征鬼的反应,每个认知鬼各负责一个模式,他们都是从特征鬼的反应中寻找各自负责那个模式的有关特征,当发现了有关的特征时,它们就会喊叫,发现的特征越多,喊叫声就越大。最后,“决策鬼”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所要识别的模式。注意一.名词解释1.双耳分听实验: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不同的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2.过滤器:类似一个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3.双作业操作:能够同时进行两种活动的信息过程。4.(1)控制性加工:需要应用注意,容量有限,灵活应用,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
(2)自动加工:不受人的控制,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的加工。(1)资源限制过程:作业受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2)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二.简答题1.简述过滤器模型的工作机制来自于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为避免信息超载,需要过滤器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外,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2.简述衰减模型的工作机制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而是即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分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阻塞的信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然可得到高级加工。3.图示知觉选择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点.刺激知觉选择反应选择4.简述Treisman如何验证晚期选择模型应用双听技术和追随程序,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的安排一个特定的词(靶子词),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分别作出反应,分别记录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并作出如下的预测:(1)依照过滤器模型:追随耳能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非追随耳听不见并不能作出反应。
(2)依照衰减模型: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但追随耳一方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3)依照反应选择模型: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由于双耳都有同样的反应形式,双耳的反应次数将接近。5.简述中枢能量理论注意并不是一个瓶颈结构,即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做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这种能量或 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 记忆结构一.名词解释 1.两种记忆说: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记忆和尝试记 忆两种不同好记忆,它们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同意记忆系 2.自由回忆实验:给被试一定顺序相续呈现若干个音节、字词或其它项目,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出已学过的东西,但不必按照原先呈现的顺 序来回忆。 3.系列位置效应: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会议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 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好,均高于中间部分。 4.部分报告法: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 告全部。 二.简答题 1.简述四耳人实验 Moray 等人模仿Spering 的部分报告法,把4 个扬声器放在一间屋里 个角的位置,让被试处在当中的位置,使他可以同时从4个不同 的声源听到声音并能区分出声源,犹如人长了4 个耳朵似的。
实验时 可从2 个声源同时各呈现1~4个字母。刺激呈现完毕后, 被试报告他听到的字母。 2.简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并以图示说明 复述 环境 信息丧失3.简述记忆加工水平说 这个学说认为,(1)只作用于人的刺激感受要经过一系列不同水平的 分析,从表浅的感受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 分析。(2)加工水平说从加工深度出发,将复述分为简单的保持性复 述和精细复述,后者是对项目的深层加工,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3)注重项目和上下文的加工一致性,上下文愈丰富,对于项目的 结构就愈精细,也愈不容易与其他项目混淆。如果没有这样的上下文, 即使涉及项目的意义,记忆的效果也不会提高。(4)关于结构序列, 虽然感觉分析必然要在语义分析之前,但是其它的加工却不是按上下 级组成的一系列加工。而是一种编码的侧向扩散。 短时记忆一.名词解释 1.短时记忆:外部信息经过感觉通道进入长时记忆的一个容量有限的 的加工器和存储器,信息在此可以短暂保留。 AVL单元: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成为AVL单元。 3.语义代码: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的代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到 的性质。
4.平行扫描: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进行比较,那么被 试的反应将不会随识记的项目数量或识记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也称 为平行搜索或平行加工。 系列扫描: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地相继进行比 较,那么被试的反应将不会随识记的项目增多或记忆集的增大而增 大,也称为平系列搜索或系列加工。 二.简答题 1.简述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直通模型。 认为信息不实通过比较来提取的,人可以直接通过所要提取的项目 在短时记忆的位置,直接进行提取,故称为直通。 简述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模型对于一个中等熟悉的探测词,要进行系列赛事,才能作出反应。人有 时基于探测词的熟悉值大小就可以直接作出哦安定,有时则需教学搜 索草能做出判定。前者是平行的快速扫描,后者是系列的慢速扫描, 它们取决于人在当时所接受的速度-正确率权衡。 三.论述题 1.Sternberg 是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 在实验中,他将识记的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应用1~6 个数字,将识记的数量分为相应的6种。识记项目得到贮存即成为记 忆集。通过系统地改变项目数量或记忆集大小,就可以掌握被试的反 应时随之发生变化情况,从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内部过程。
2.为什么说短时记忆以遗忘的原因主要是干扰? 应用探测法,给被试呈现一列数字,无论是快速还是慢速呈现,正确 回忆率都随着干扰项目的增加而减少,这说明,正确回忆率并未因数 字呈现速度不同所导致的间隔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证明了短 时记忆以遗忘的原因主要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 长时记忆一.名字解释 1.情景记忆: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它接收和贮存关 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 信息。 语义记忆: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 或其它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 公式和关系算法的有组织的知识。 2.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 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 (1)熟悉效应:对较熟悉的句子判断较快称作熟悉效应。(2)典型性效应: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 非典型性成员的判断。 4.启动效应: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1)样例集: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2)特征集:一个概念的属性或特征,也称为属性集。 (1)定义性特征: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需的特征。
(2)特异性特征:对于定义一个概念并不必要,但也有一定描述 功能的特征。 7.语义空间: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成为相应的语义空 间或认知空间。 二.简答题 简述层次网络模型结构。层次网络模型语义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有 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在每一级概念水平上,只贮存 该概念固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在上 一级概念的水平上,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简述如何验证层次网络模型结构。范畴大小效应表明,谓语的变化大判断句子所需的反应时也多,在同 一级水平上,特征是随概念而贮存的,搜索一个特征比搜索相应的概 念需要额外的时间。 简述激活扩散模型结构。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概念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 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 简述激活扩散模型结构如何对层次网络模型修正的。(1)激活扩散模型用予以联系取代了层次结构,因而比层次网络模 型显得更加灵活和全面。在激活扩散模型中,概念之间的联系既有不 同的紧密程度,又有不同的强度。(2)激活扩散模型不仅和层次网 络模型一样能说明范畴大小效应,而且能够说明层次网络模型不能或 难以解答的一些现象。
如熟悉效应及典型性效应等。(3)由于激活 扩散模型的加工过程包含决策机制,它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很快做出否 定判断。(4)层次网络模型原本是针对计算机模型提出的,带有严 格的逻辑性质,激活扩散模型则更适合于人,具有更多的弹性,可容 纳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5.简述特征比较模型的两阶段加工过程。 (1)第一个阶段是提取该句的主语和谓语两个概念的特性,将两者 的全部特征包括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加以总体比较,并确定两者 的相似程度。该特征加工时一种总体比较,带有启发式性质,常可发 生错误。 (2)第二个阶段撇开主语和谓语两个概念的特异性特性,只对两者 的所有定义性特征进行比较,如果两者匹配,就可判断为真,否则为 伪。此阶段的加工实际是计算,较少发生错误。 表象一.名词解释 1.两种编码说:它把表象看成与语言相平行和联系的另一个认知系 统。言语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表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或事物 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极似知觉。表象系统和 言语系统课分别由相关刺激所激活,两类信息可以互相转换。 2.心理旋转:一个事物的映象在头脑中进行进行旋转的现象。它是以表 象为基础的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
3.心理扫描:视觉表象中的客体同样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间特征, 可以被扫描。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表象与知觉是连在一起的,表象是知觉的信息表征,是由相应知识所 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这样就把表象与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联系起 来。或者可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图画与图画信息。 2.简述心理扫描的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1)距离效应:人对表象所包含的的空间信息,表象的各部分及其 空间联系的信息扫描所用的时间随着扫描距离而增加。 (2)大小效应:在对表象进行扫描时,评定其主观表象较小的客体 要难于其主观表象较大的客体。 概念一.名词解释 1.概念形成: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与存贮 的信息来住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是什 么。假设可看作认知的单元,它是人解决概念形成问题的行为的内部 表征。 2.(1)同时性扫描:被试可以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的部分属性来形 成多个部分假设,被试记住这些假设,在依照其中一个假设选取卡片 以后,将主试给予的反馈与这几个假设进行对照,看究竟哪一个假设 是正确的,以获得有用的信息。这种策略称为同时性扫描,会给记忆 和信息加工带来很大负担。
(2)续时性扫描:如果被试现在运用的假设被证实为正确的,就可 以继续使用,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再对它进行试验。由于一次只 考验一个假设,而且是连续地进行,因而称为续时性扫描。 3.(1)保守性聚焦:以这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性作为焦点,被 是在相继选取卡片时都对准这个焦点。 (2)博弈性聚焦:如果主试对被试说选对了,那么被试可以立即 将卡片的边框数目和图形数目排除出去,他还可以像博弈那样即刻认 定所要发现的概念属性,因为他选取的卡片与焦点卡片的共同属性。 这样他就碰巧成功。假定被试的第一次选择是错误的,南无他就知道 边框数目和图形数目的有关概念作出相应的结论。被试的做法就像是 博弈一样,是冒风险的,有可能碰巧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4.(1)特征学习:实验者事先将有关概念规则告诉被试,并可进行 预试,使被试掌握这些规则,这样,被试在实验中的人物知识掌握有 关的特征。 (2)规则学习:实验者事先将有关特征告诉被试,使被试的任务只 限于发现有关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掌握概念规则。 5.范畴成员代表性程度:同类个体的容许的变异性,即其它个体偏 离原型的容许距离。 二.简答题 1.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 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和考验假设并不是任意的或没有规则 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作出有关决定的序列可被看做一定目的的策略。 这些目的包括,(1)从每一个决定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信息;(2)使任 务的压力保持在可处理的限度以内;(3)调节在规定的时间或活动的 范围内,未能掌握概念的风险以及做出这种策略的目的。 2.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特征表说 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或概念的标正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 (1)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特征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2) 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 原型说 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人堆一个 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这原型,而且也包含维量。概念是由原型或最佳 实例,范畴成员代表性程度这两个因素构成的。 问题解决一.名词解释 1.问题:包含 个基本成分,(1)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2)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的描述,即要 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显而易见的, 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2.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起 始状态,算子,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
3.问题解决:应用各种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使之转变为目 标状态,即对问题空间的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 标状态的通路。 4.逆向推导;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寻求问题 解决的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特征 问题解决有3 个基本特征,(1)目标的指向性,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 目的的指向活动,它总要达到某个特定的中介状态;(2)操作序列, (3)认知操作问题解决必须有认知操作来进行。 2.简述问题解决的阶段 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 个阶段:(1)问题表征,(2)选择算子,(3)应用算子,(4)评价当前状态。 3.简述问题解决的策略 总的来说,问题解决的策略可分为两类,即算法和启发法。其中, 算法是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启发法是凭借经 验的阶梯方法,启发法策略包括: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计划。 第10 推理一.名词解释 1.推理:从已知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 2.气氛效应:由于论证形式所产生的气氛,使人们倾向于接受某种 无效的推理形式。 3.代表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 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 出现。
4.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 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概率。 5.调整启发法: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二.简答题 简述条件推理的形式 第11 言语简答题 简述言语理解的系列模型和相互作用模型(1)系列模型认为,言语理解经历着顺序相对固定的一系列加工, 言语理解是从语音加工开始的,然后到词汇,再到句法和语义的加工, 信息流动朝着一个方向,从较低的水平或阶段,相继地得到加工。 (2)相互作用模型认为,各种水平的加工以复杂的方式发生相互作 用,信息并不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而且一些水平加工也可以是重 (3)这两种模型的根本差别在于,系列模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型,而相互作用模型既包括自下而上加工,又包括自上而下加工, 以及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加工过程的相互作用。 2.简述言语产出的三阶段模型 (1)构造阶段:依照目的来确定要表达的意思;(2)转换阶段:应 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言语的形式;(3)执行阶段:将言语形式的 信息说出或写出来。 构造阶段 执行阶段确定要表达的思想 将思想换成言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