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纪录片是以题材为依据进行归类的,该类纪录片主要将拍摄对象聚焦于代表“过去”的历史文物、文化遗产等,以现在进行的影像的方式向观众传达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内涵,引发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深远思考。虽然业界关于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概念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义,但是它通过丰富珍贵的史料影像所阐述的历史事实和深刻的文化反思是毋庸置疑的。
被娱乐化就是说原本这种事物没有娱乐的性质,由于经过某方面的改造、变更,使得这种事物具有了娱乐化的性质。历史纪录片的娱乐化即历史文化纪录片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情景再现、3D动画、影视资料等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历史文化纪录片呈现给观众。
一、历史文化纪录片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1、表达方式的趣味性诉求
早期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表达方式比较枯燥,通篇解说词加简单的画面表达。娱乐文化的纪录片通常会借鉴电影化的叙事方式,每一部纪录片都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线,会设置情节和悬念,放大矛盾冲突,推动高潮发生;相关情节,转折更富有戏剧化。同时,还会利用闪回,延宕,正反打等电影的表达方式,探索更多的纪录片表达视角。
例如央视大型纪录片《圆明园》以西洋画室郎世宁的第一视角展开故事,使历史文化纪录片更具故事性和可看性,充满趣味。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探索发现》、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是国内比较优秀的纪录片栏目,其中有很多历史文化题材的内容,每一期栏目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中间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运用生动形象的电视表达手段,给观众呈现既符合节目本身较高文化内涵和知识品味,又能直接抓住观众眼球有着极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电视节目。
2、题材内容选择上的通俗性
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主要是通过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表现史实,折射出今人对历史的思考,但是在选择哪一段历史文化的问题上,近年来的纪录片中出现较多的是通俗猎奇、秘闻秘史等偏娱乐化的题材片段。如美食类话题增加,古代君王的情感生活的题材增加,纪录片名称也是充满“标题党”意味,利用这些充满新奇性的题材,抓住观众猎奇的心理。如《探索・发现》中 “金牌里的女皇的秘密”“监狱里长大的皇帝”“狄仁杰的惊天秘闻”“七千年前的少女之死”等,《这里是北京》中“万寿寺的’太后’恩仇录”“古人吃饭的家伙什儿”等,类似标题比比皆是。
3、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视性强
近几年的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在画面表达上,与20世纪下半叶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国内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发展初期深受到苏联纪录片创作模式的影响,以一种被称为文献纪录片的样式存在。其创作手法一般是对某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回顾与审视,以照片和珍贵历史影像为主,宏大的配乐,相关人物的采访,历史遗迹的空镜头等,叙事线索主要依据预先编撰好的解说词,画面和内容的衔接则依靠编导的解说。1950年的《中国人民的胜利》,1960年的《光辉的历程》,1970年的《星火燎原》等都是典型的代表。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的作品富含编导个人高屋建瓴的视角和眼界,题材宏伟、内容庞大、情绪真切,此时出现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雏形。2000年之后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美学价值,各种数字特效技术的应用,情景再现,珍贵历史资料、影视资料、老照片等应用,音乐的介入,更新颖的叙述视角和更加戏剧化的情节设置,让历史文化纪录片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可视性。例如大型纪录片《故宫》《圆明园》《大西山》等充斥着3D特效和演员搬演,镜头景别、光线、角度等的运用十分考究。
二、历史文化纪录片娱乐化倾向出现的原因
笔者从市场、纪录片本身的发展以及受众审美的变化三个角度分析历史文化纪录片出现娱乐化倾向的原因。
1、文化市场娱乐化大行其道,历史文化纪录片遭遇市场收视率压力
大众文化盛行娱乐化,多元文化的差异和兼容性导致娱乐经济全球化发展,尼尔・波滋曼说“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在这种背景下历史文化纪录片也不可避免地“被娱乐化”。
同时,在我国电视媒体市场化的过程中,“收视率”成为评价纪录片的一个重要标准,收视率高低甚至取代纪录片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人文价值,这一评价体系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纪录片创作的娱乐化趋势。新世纪以来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在题材的选择上偏向迎合市场,从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等栏目播放的纪录片可以看出,娱乐化的叙事手段已经成为历史文化纪录片的重要表达特征。
2、历史文化纪录片自身发展困境
早期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是文献汇编式的记录话语模式,以一种说教的方式表达宏大的历史观。历史文化纪录片高高在上地立在精英神坛,艰涩枯燥。无法取悦观众进而很难保证经济效益,随着历史文化纪录片制作的成本不断上升,它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就越发陷入两难境地。同时,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对历史事件的解读需要站在当代人的视角。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观,一个时代的观众有其特殊的审美需求,一个时代也应该有其相应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而对于历史事件的教训和反思应该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力了历史文化纪录片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例如3D动画技术、计算机合成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等高科技影视特效的应用,也为历史文化纪录片摆脱生存困境、催生娱乐化倾向提供了助力。
3、受众审美需求的变化
当今社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在紧张竞争氛围的现代环境下,大部分人需要的东西不是思想内容的深刻与崇高,而是更需要一些没有深度更接地气的东西,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愉悦。上个世纪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充斥着严肃说教意味,观众对其越来越表现出较低的接受度和认同感,而对单纯的、新奇有趣的、能够得到精神上放松和愉悦的消遣信息自然关注。一成不变的说教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人们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期待越来越倾向于轻松有趣,因此催生了娱乐化的历史文化纪录片。
三、历史文化纪录片娱乐化倾向的利弊分析
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娱乐化发展一方面能打破纪录片发展困境,促进其发展, 另一方面过度娱乐化则有一定的弊端,笔者从历史文化纪录片自身发展、受众市场引导、社会责任等角度分析历史文化纪录片娱乐化的利弊。
从历史文化纪录片自发展角度来说,适当的娱乐化能丰富其表现形式,带给观众更多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 拉近历史文化纪录片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不仅完成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使命,而且扩大了原有的市场,使受众市场份额大大增加,经济效益有了保障,改变了以往赔本赚吆喝的局面。同时, 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娱乐化还打破了原来陈旧的创作模式,不再像以往一样一味追求精英化,走下精英的神坛而拓展平民化发展,促进了纪录片市场的繁荣发展。
从受众市场的角度来说,适当的娱乐化使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正史史书中的宏大叙事,满足观众追求知识性、趣味性、探秘性的心理,增加受众接受程度,拉近历史文化纪录片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普及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纪录片本身是一种纪实艺术,它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通俗有趣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能影响更多的观众,更好地完成其历史使命,使观众对历史、对现实生活重新进行认识,不断发现、探索和感受。
从纪录片自身发发展的角度来说,过度娱乐化会消解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严肃性,使观众丧失对社会和现实的关注和反思,也会使历史文化纪录片走向庸俗化。
同时,过于娱乐化会违背纪录片纪实性原则,过于关注形式,丧失对内容的关注,造成精英文化缺失,美的缺失,严肃性缺失,选取内容雷同。历史文化纪录片过度娱乐化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观众的不尊重。另外,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纪录片人的功利思想。
在极端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下,纪录片面临着艰难的困境。纪录片人过度关注市场和收视率就很难制作出符合良心、有极高文献价值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历史文化纪录片的过分娱乐化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现出来。
从受众角度来说,过度娱乐是一种病态的大众文化现象,它追求娱乐至上,乃至娱乐至死,缺乏思想内涵,排斥正确价值观,同时也消磨了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教育功能,摒弃了历史文化纪录片承载社会主流价值的责任。把复杂多样的历史文化等知识变得简化,只留下线性的因果模式,便于观众去接受。观众只愿意接受轻松有趣的“伪历史”,丧失了对真实历史的辨析能力和反思能力。市场上充斥着过度娱乐化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会造成观众审美能力的下降甚至缺失。
四、历史文化纪录片娱乐化倾向应把握的原则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历史文化类纪录片走出以往的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又会走入一个新的困境。因此,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必须把握好“度”,超越了“度”,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1、必须建立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娱乐性不能对纪实性造成威胁
纪实性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它区别于故事片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标准。观众所认知的纪录片就是一种纪实的艺术,倘若历史文化纪录片杜撰歪曲历史,就会误导观众,失去其作为研究文献的价值。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应该建立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史实,反映主流历史观。娱乐化不可冲破真实性的底线,不能泛娱乐化,更不可为了迎合观众而违背真实历史,违反社会发展规律,否则就会陷入庸俗。另外,坚持所有的表现内容都是建立真实史料的基础上这也是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者专业主义的一种表现。
2、以提升大众审美为己任,重视和还原细节
历史文化纪录片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应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提升大众审美为己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范畴下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更应该重视和还原历史细节,烙守职业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受众的审美不能一味迎合,过度娱乐化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更会消减观众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两者都会陷入低俗化的怪圈,因此作为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者有责任引导和提升大众的审美。
3、合理化的艺术加工和主观价值的表达,不可滥用故事片的表达手段
历史文化纪录片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因此要谨慎运用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在文本概念需要用画面表达、历史细节无从考究时应谨慎、适当运用;对历史文化纪录片进行合理化的艺术加工,要符合社会主义主流历史观以及创作者的价值表达。虚拟,扮演、设置悬念、助推高潮等故事片的表现手法要谨慎运用,减少灯光、道具、演员等不符合纪实性和真实历史的元素的运用。否则,观众将分不清故事片和纪录片的差别,不利于大众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
近年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娱乐化倾向解决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新的问题。适度的、健康的娱乐化,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推动有很大的作用,观众在观赏娱乐性纪录片的同时也能得到快乐和思考;过分运用娱乐化元素则冲击了其纪实性,不利于大众审美的提升。面对历史文化纪录片娱乐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辩证分析其利弊,清醒地认识到到娱乐化元素的应用应当建立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者也应积极承担自身社会责任,适度运用娱乐化元素。我们期待着一个充满艺术芬芳和无限商机的健康繁荣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大市场,给观众展现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