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网络 2022-12-06 19:58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莫立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理解,所谓基础性,就是根基性、根本性,不可或缺性;所谓战略性,就是长期性、全面性和重要性。二十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观点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标,给出了实现路径。

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的逻辑关系

有机合成化学的意义_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_教育现代化意义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三者关系,做到理论把握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整体谋划与分层落实相统一。

教育是源源不断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教育又是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要素可持续供给的保障。创新驱动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才和科技驱动,人才、科技靠教育。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工作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更加突出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

科技进步可以不断改善教育环境,数字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催生出教育新模式新生态,只有营造好新时代教育生态,才可以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人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产业变革,还可以落实“科研育人”,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技人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航天事业中,很多领军人才都是在“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干成学会”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也是教育和人才的第一生产力。

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最终靠人才。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都需要人才。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力量,要责无旁贷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科技攻关中发挥着能动性作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为教育和科技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因此,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互支撑、互为基础,需要协同推进,一体化发展,共同筑牢强国之基。

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主线

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贯穿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主线就是创新。通俗来讲,创新就是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解决别人没有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得说好做好解决好。

教育现代化意义_有机合成化学的意义_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

建设教育强国,要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壮大新兴学科,培育交叉学科,形成中国学派。这就需要高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具体来说,要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环境、创新学科专业、创新培育模式,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人才。此前,我国共设13个学科门类,2021年增加“交叉学科”门类后,正式变更为14个学科门类,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建设科技强国,就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以创新引领科技强国建设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技包含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两个层面。科学研究一般属于对未知世界的自由探索,技术创新则主要解决产业行业发展难题,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要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发挥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久久为功,实现突破。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_教育现代化意义_有机合成化学的意义

建设人才强国,就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数字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程式化的要求,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在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上下功夫,做好人才的“引、培、留、用”等四方面工作,把各方面人才聚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

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空间交点

教育、科技、人才在高校实现交汇。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要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提供坚实底座,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包含“教”和“育”两部分内容,“教”体现了外在的形式,“育”体现了内在的核心,教师通过教书传递给学生知识,同时通过育人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学科建设是高校长期的战略目标,而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也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近十年来,国家评选出1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其中高校占了10项。

此外,高校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有力支撑了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只有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才能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因此,统筹推进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要发挥好高等学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作用。

教育、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支撑。高校的责任艰巨而光荣,要努力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科教融合、产教融汇、政教融通,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协同发力形成良性闭环,共同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则科技强;教育强,则人才强;科技强、人才强,则国家强。高等学校要勇担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好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解决国家重大科研需要贡献高校智慧,主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院长、北京市委党校第63期中青一班学员)

教育 科技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