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实现将中国的发展机遇转变为世界的发展机遇,将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通过睿智运用“中国智慧”、合理提出“中国方案”、正确使用“中国力量”,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 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直击国际上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直指阻碍人类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为壑的藩篱,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用绿色低碳铲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联合国宪章在当代世界的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国家发展和全球治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繁荣指出了新方向。实践证明,只有世界各国高举合作共赢的大旗,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发展诉求,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才是行得快、走得远的正确道路。
■ 要掌握好沟通人心的话语体系,要以理服人、以事服人、以史服人,吸取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坚固文明交流的纽带,于往来中聚共识,于细微处见精神,于互利中增信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我国世界话语权,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共有历史基因、契合当代发展需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超智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类、全球、世界、国际四个词汇出现总次数高达106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历史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历史和未来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和世界前途命运的战略塑造。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正在拉开“重塑的序幕”。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这一历史进程不被迟滞和打断,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我们既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不能做脱离世界的“独行侠”。我们致力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与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遍布全球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公共产品。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正处于从“改变自己,适应世界”向“改变自己,塑造世界”转变的十字路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实现将中国的发展机遇转变为世界的发展机遇,将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通过睿智运用“中国智慧”、合理提出“中国方案”、正确使用“中国力量”,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和世界相结合,为人类发展标出新的经纬度。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联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加强,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了中国和世界发展深刻互动的新坐标。一方面,顺应我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都需要我们努力构建广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化之路在推动西方实现发展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人类社会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人类走向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普惠发展,确立了共享美好未来的利益支点,指出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多样性、共同性现代化道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当代全球治理相结合,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二战后国际社会努力缔造“力行宽恕”“和睦相处”“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理念的继承和弘扬。70多年前,联合国明确了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核心就是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60多年前,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践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直击国际上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直指阻碍人类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破除以邻为壑的藩篱,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用绿色低碳铲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联合国宪章在当代世界的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世界共同繁荣的大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首次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向国际社会响亮回答了“中国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展示了中国同世界一起共享繁荣的博大胸怀。
强调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证统一,回答了不同国家共同发展的历史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高度一体化、机制化的共同体,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共同体,而是建立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基础上的共同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当今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类型、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家风貌。正是有了这种多样性,世界才显得丰富多彩。同时,多样的世界中也蕴含共同的追求。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不同制度、文化、宗教、民族和国家等的共通性,目的就是在多样世界里寻找全人类共同利益,在“多”中求“一”,在“异”中求“同”。
强调国别性和全球性的辩证统一,阐明了国家发展与世界治理的相互关系。世界上不同的国家面对的问题千差万别,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各国自己的努力,也需要从全球治理的视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寻求最佳方案。国别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前全球治理面临发展缺位、方向迷失等一系列困境,其根源是缺乏正确的发展“义利观”。以邻为壑、零和博弈、非合作博弈等观念和行为,不仅阻碍了各个国家的发展,也加剧了全球性问题。“独行快,众行远”,只有坚持合作共赢,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不能把单个国家的发展放在全球发展大格局上,甚至不顾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搞孤立主义、保护主义,必然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国家发展和全球治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繁荣指出了新方向。实践证明,只有世界各国高举合作共赢的大旗,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发展诉求,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才是行得快、走得远的正确道路。
强调自主性和依存性的辩证统一,指出了主权国家合作共赢的现实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处在同一个历史和现实交汇的时空,利益交融、荣辱与共,合作共赢是必然选择。命运共同体的根基是利益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经使得各国事实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整体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各国的主权完整、道路选择、文化价值,坚持在各国独立自主基础上实现相互依存、相互理解、互利共赢。它不是国家间的联盟,不是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而是为了解决全球性问题,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完善,推动国家间合作关系的升华。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各国应当相互尊重而不是遏制,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相互补台而不是拆台。“以和兴利”与“以利成和”并重,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理性和现实的选择。
三、广泛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大事业,需要有广泛共识和集体行动。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和响应,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进入国际话语体系。我们要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同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加强针对性研究,丰富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当前,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还存在不同的解读,有不少认识误区。例如,有的人认为它是统一性的共同体,有的人认为它是中国的国际秩序观。针对这些解读差异,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主动发声,澄清认识。我们还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的思想,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我们的研究既有历史观察也有时代关切,既有理论思考也有现实导向,既有中国基因也有世界细胞。要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理解、体验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感性到理性,从思想到体验,点点滴滴凝聚国际共识。
多层次推进,扩大示范效应。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旗帜,也是行动,需要身体力行的示范效应。我们一方面要高举旗帜,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让更多国家心服口服,自觉跟进,让更多国家感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刻不容缓。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全球层面,我们要推动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地区层面,我们要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发展在新安全观基础上的上海合作组织等。在双边层面,我们要与亚非拉一些国家建立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多渠道传播,凝聚国际共识。传播促进相知相识、共鸣共通。我们要更加注重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最大、最好、最有力的话语权,开展多渠道交流与传播,阐释好丰富内涵,表达好共同心愿。要从战略上明确传播思路,从整体上提升传播水平,从全局上加强传播力量。中国有着悠久文明和优秀文化,有着庞大的高等教育力量和众多的科研院所以及发达的传播载体。我们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话平台。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平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理论创新勇气和历史担当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我们既要推进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方面的“硬联通”,也要强化政策对接、民心相通等方面的“软联通”,提高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度、获得感和贡献率。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试验田,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创新性经验,推动各国和国际组织更好地顺应民愿、汇聚民智、动员民力。要掌握好沟通人心的话语体系,要以理服人、以事服人、以史服人,吸取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坚固文明交流的纽带,于往来中聚共识,于细微处见精神,于互利中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