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的反思》再版后记
文| 杨耕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即《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我的《危机中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阐释》的“修正”、深化和拓展。1995年,我出版了《危机中的重建》,力图在“重读”马克思的基础上“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以后的20年间,我又一直对我的这种“重建”进行“反思”,力图在一个新的基础上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所以,这部著作定名为《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又是我2012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的第二版。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有较大的变化:一是删去了“第一版”的“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增加了现在的“导论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征”,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我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成果,即确认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真正批判的世界观”;二是增加了现在的“第六章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我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领域,并确认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与价值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三是调整了“第一版”的“第七章意识与意识形态批判”、“第八章实践反思与‘从后思索’”,增加了“意识形态批判与资本批判的统一”、“历史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生长点”等方面的内容,并确认历史唯物主义是知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统一、意识形态批判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四是在“附录”增加了“历史唯物主义: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重新理解斯大林与卢卡奇的本体论思想”两部分,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这部著作的主导思想。
无论是“危机中的重建”,还是“重建中的反思”,我都深深地体会到历史唯物主义博大精深,深深地体会到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艰难的思想登山之路。认识自然,难;认识社会,更难。当一门门自然科学像繁星一样布满在科学的“太空”,把人类智慧之光照射到自然界的深处,不断发现自然规律时,人类对自己及其历史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表层,历史规律仍然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在马克思之前,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独占鳌头,一统天下几千年。马克思是“普罗米修斯”,他使唯物主义之光终于照射进了历史领域。从空间上看,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距很近;从时间上看,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物主义自然观又相距遥远,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人类整整走了两千多年的心路历程,可谓“咫尺天涯”。马克思划时代的贡献首先就在于,他科学地解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消除了“物质的自然”与“精神的历史”对立的神话,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融合,并终结了“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萨特的这一评价公正而中肯。
1986年,汪永祥教授把我领进了我向往已久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学习、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从那时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30年间,我的“身份”处于不断的转换中,思想也处在剧烈的变化中,但我“咬定青山不放松”(郑板桥),哲学研究始终聚焦在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在这部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著即将出版之际,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领路人、我的导师汪永祥教授。此时,他已“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了。人的一生忘记的是大量的事、多数的人,记住的是少量的事、少数的人,融入到生命中的只是个别的人。汪永祥教授就是融入到我的生命中的人。我忘不了他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忘不了他的谆谆教诲、殷切希望,忘不了在我的人生转折关头他对我“严父”般的指点和“慈母”般的关心……我深深地怀念汪永祥教授。“要是没有你,我在这里就陷入一片虚无。”(《天真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汇集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代表性论著,这些论著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法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水平,对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脉络,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观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i雅典娜philosophy_bnup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