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关键词:儒家“和”思想构建人际关系借鉴摘要(组图)

网络 2022-11-15 05:02

试论儒家和思想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借鉴意义目录一、人与人的和谐1.人与人的和谐是儒家伦理思想最重要的方面2.处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3.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二、人与自然的和谐1.天地人之间辩证关系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朴素认识2.“天人合一”是儒家伦理的重要思想之一3.人类认识自然经历了漫长的时期4.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人与社会的和谐1.个体与社会间关系的核心价值构成2.社会和谐的价值标尺四、人自身的和谐1.培养“仁且智”的理想人格2.个人道德与人格的修养注释正文关键词:儒家“和”思想构建人际关系借鉴摘要:本文简单分析儒家“和”思想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等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的和谐,应当把促进人际和谐摆在重要位置。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其中应当特别注意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等方面。“和”是儒家哲学中的重要思想范畴之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GB3“*MERGEFORMAT这充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思想观点具有差异性,不能完全求得一致,但任然可以在和谐的前提下,携手并进,团结起来一起做事。

“和”的思想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起着积极作用,要达到“和”的思想境界,儒者讲“仁、义、礼、智、信”,其中“仁”与“义”的思想观念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要起到基础作用=2“*GB3“*MERGEFORMAT。儒家伦理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审视,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一、人与人的和谐1.人与人的和谐是儒家伦理思想最重要的方面人与人的和谐即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和谐是儒家伦理思想最重要的方面。儒家伦理思想从人与人的不同中求同,从对立中求统一。儒家“人和”思想由来已久,它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文化重视建立融通的人际交往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成己及人、宽和处世等贵和尚中的和谐友爱精神。2.处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孔子把“仁”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范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伦理学说的根本。其的本意就是指人与人之的相互关系,因而儒家的“仁学”就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学说。儒家把“仁”解释为“爱人”=3“*GB3“*MERGEFORMAT。

孟子说:“仁者爱之”=4“*GB3“*MERGEFORMAT,阐明了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际和谐。儒家伦理思想提出了需要协调的五种人际关系,即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妻关系、长幼关系等,所谓“五常”强调要以仁、义、礼、智、信来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儒家正是以“和谐”之道为途径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实现人际和谐的。3.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往会愈加频繁,人际关系也更加重要,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借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伴随着人们个性化意识的觉醒和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趋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现出冷漠和淡化的境况。人际关系的冷漠、甚至某种程度的紧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破坏了自身存在的人际交往生态,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而儒家强调“和”“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己及人”的思想,倡导仁爱、谅解和宽容,这对于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非常有益。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贵财富,这些思想并不因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失去生命力和合理性,其内涵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所追求的新型人际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认为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因而天地人之间就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和谐生态伦理思1.天地人之间辩证关系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朴素认识儒家关于“天地生万物”及“仁民爱物”“物我相亲”的观点就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儒家在强调自然对人类影响的同时,提出了人也可以利用自然、影响自然。孟子就认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署不入口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GB3“*MERGEFORMAT意思是,人只要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2.“天人合一”是儒家伦理的重要思想之一儒家早期的思想家虽没有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但不能说他们没有这种思想。董仲舒=6“*GB3“*MERGEFORMAT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并提出“天人感应”的理论。张载=7“*GB3“*MERGEFORMAT则明确提出:“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民族宗教和谐关系密码:宗教相通性精神中国启示录_人与自然的精神关系_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关系

”朱熹=8“*GB3“*MERGEFORMAT也认为:“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地,即生此人,则又在天矣。”王阳明=9“*GB3“*MERGEFORMAT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虽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内涵和旨意上远远超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而指向人与世界关系的精神层面,但它本身所蕴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追求却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构成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3.人类认识自然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人类认识的发展史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绝对人类中心论、相对人类中心论等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到动物解放一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不断转换。虽然这其中也出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统一关系的论证和认识,但却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某种倾向,总是逃脱不了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关系的对立认识。在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受其影响,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都影响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4.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儒家人文精神中“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以及“民胞物与”“尽物之性”的生态伦理观念里所闪现出的哲理与智慧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廓清思维的烛照之光。

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关系。一方面,人是具有主体精神的,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另一方面,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不能违背自然固有的发展规律,应该注意保护和尊重自然,最终就可以做到“天人合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了。在构建和谐社 会的进程中,必须摒弃那种将人与自然绝然对立起来的思维模式,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辩证思维,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推动社会发 展的根本途径。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1.个体与社会间关系的核心价值构成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活动的实践者,因而在“人和”基础 上形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儒家伦理思想认为人是一种“群”的存在,个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之 中,个人的命运与群体息息相关,只有群体才能够保证人类的生存与 发展,也只有把个体融入群体之中,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正是基于此,许多学者曾指出,儒家伦理思 想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整体或群体主义思想。从一定意义上看, 公平正义构成个体与社会间关系的核心价值。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 义则是保持人与社会和谐的关键。

儒家关于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思 想,主旨就是在“民为邦本”的基础上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 与体制。 2.社会和谐的价值标尺 儒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思想,把构建 和谐的人与社会关系、公平正义的社会政治环境,作为衡量社会发展 的重要方面,作为社会协调的价值尺度。这些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 性,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封建性的因素,比如强调统治者对人民 大众施行“仁政”,这仍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的。所以现 代民主社会在吸收儒家这方面的思想时,应当进行现代转换,使其融 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价值观。比如公民权利义务观、政府的服 务意识。因为在现代社会,政府、官员与公民不是臣与民、官与民的 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要为公民利益服务,而公民也 应该为社会尽责。 四、人自身的和谐 注重修身在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儒家伦理思想 非常重视人的身心和谐与个体的人格完善,并把它作为实现社会、 人、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它也是儒家“和谐”伦理价值观 的基础。 1.培养“仁且智”的理想人格 如何培养“仁且智”的理想人格?是孔子伦理思想所要解决的又一 个重要问题。

对此,孔子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道德修 养即所谓“修身”的理论与方法。儒家一直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 修身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为 人,是因为人有精神生活,特别是在于人有道德。孔子以“仁爱”为 中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把培养具 有高尚道德、完善人格的人作为根本,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 2.个人道德与人格的修养可以看出,儒家和谐社会的理想是建立在个人道德与人格修养提高 的基础上的,它通过提高个人自身的道德与人格修养来达到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从而使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孔子 曾这样总结自己仁德修养的发展历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他还特别强调“自省”对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GB3“*MERGEFORMAT“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因而,孔子所阐述的身心修养方法,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为 仁由己”、“修己安人”则是他所倡导的修养方法的基本原则。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关系_人与自然的精神关系_民族宗教和谐关系密码:宗教相通性精神中国启示录

孟子 也同样认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荀子则提出在礼的制 约下“治气养心”,他提出达到善的方法有:“血气刚强,则柔之以 大”、“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2)这种治气养心术也是一种体现内心和谐的修养方式。通过治气养心,实现善的目的,使主观 同客观要求相和谐。而《大学》中则有云:“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正心在人的修养中的辩证关系。因而,儒家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人的身心发展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强调它能够使人产生崇高的 神圣感,内心产生和谐的体验,实现主观和客观的和谐,知、情、 意、行的和谐,从而达到道德客观要求同主观修养、主观追求的和谐 和统一。3.儒家身心和谐对调节现代人的心志、培育社会主体理想人 格的现实意义 以“修身养心”为道德准则的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对现代人的心志调 节、培育社会主体理想人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社会,由于 市场经济过度膨胀,利益原则逐渐成为主导,人们无顾忌地索求,失 去了修己与内省的精神,导致个人欲望膨胀,人格异化,心理失衡。 因而,超越自我的束缚,正确处理义与利、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培养现代人的高尚人格,提高精神修养,是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现代人 的必然要求。

儒家伦理思想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强调通过“修 己”“内省”而化除私欲,以义利统一作为修身的基本原则,以道德 自律作为修身的基本途径,使人生脱离物欲满足的低级趣味而进入理 想人格追求。修身克己,实现道德自律和内在超越,从而达到身正心 和。很显然,儒家伦理思想这种通过道德修养实现人身心和谐的追求 是与和谐社会对人的素质期待、要求相一致的。这对于当代和谐社会 乃至和谐世界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和谐 社会,以“中庸”=3“*GB2“*MERGEFORMAT为方法的“天人合一” 思想,是最高最高的自然法则,在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生命系统中,儒 者所倡导“仁民爱物”“民胞物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以 礼乐之文化修仁义之德性,正如王阳明所说:“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 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与其天地万物一 也”=10“*GB3“*MERGEFORMAT儒家“和”思想具有无际的魅力和生 命力,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和谐社会中人际关 系的构建更需要“和”的精神,我们应对其内涵充分挖掘,扬其所 长。社会和谐是国之根本,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因 此,我们还必须大力倡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实现 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历史伟业。

注释: =1“*GB3“*MERGEFORMAT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为君 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 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 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 的态度。 =2“*GB3“*MERGEFORMAT柴佳,李建昌.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 会的现实意义[J].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08 =3“*GB3“*MERGEFORMAT爱人:《论语学而》:“节用而爱 人,使民以时。”《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唐韩愈《顺宗 实录二》:“广陵王博厚以容物,宽明而爱人。 =4“*GB3“*MERGEFORMAT徐洪兴.孟子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4 =5“*GB3“*MERGEFORMAT冯国超.孟子中国传统文化读本[M].长 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6“*GB3“*MERGEFORMAT董仲舒:西汉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 家,西汉时期着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他把儒家的伦 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 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 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7“*GB3“*MERGEFORMAT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 学创始人之一。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8“*GB3“*MERGEFORMAT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 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南宋着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 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9“*GB3“*MERGEFORMAT王阳明:(1472-1529),汉族,浙江 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中国明代最着名的思想 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10“*GB3“*MERGEFORMAT孔子弟子.图解论语学而[M].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2008.1 =1“*GB2“*MERGEFORMAT孔子弟子.图解论语里仁[M].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2008.1 =2“*GB2“*MERGEFORMAT梁运华.荀子集解上下[M].中华书局出 版,1988.9 =3“*GB2“*MERGEFORMAT中庸:=1“*GB3“*MERGEFORMAT儒家 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

=2“*GB3“*MERGEFORMAT指德才平凡:中庸之才。 =10“*GB3“*MERGEFORMAT出自《王阳明全集.大学问》 参考文献: [1]孔丘.论语:图文本[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4 柴佳,李建昌.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J].辽宁,沈 阳师范大学,2008 孔子弟子.图解论语[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1 王国峡.儒家民本思想及现实价值[J].河北,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冯国超.孟子中国传统文化读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柏陶.社交办事[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4 陈因.试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J].成都,电子科技大 学学报社科版,2003 史仲文.说儒[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5“试论儒家和思想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借鉴意义”文档源于网络,本人编辑 整理。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仅供学习交流,请勿商用。如有侵犯作者权 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阅读与下载!

儒家 人际关系 国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