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论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1

网络 2022-11-14 18:03

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陶文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1引言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 究处于“火热”时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 开始,我国的学术期刊开始对语言研究的认知 方面进行了介绍。我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和发 展是有自己特点的,从对于国外认知语言学理 论的介绍阶段到现在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 究经过了一个可喜的过程。我国认知语言学研 讨会已经召开了5届。国内期刊刊载的有关认 知语言学文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国外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介绍和引进;二是将国外认 知语言学理论结合汉语的个案进行研究。近年 来,后者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究竟什么是认 知语言学?这似乎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个概念,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其理论 框架进行考证和评析,以求更好地理解认知语 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82200705003710“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考证 国内有部分认知语言学学者断言:语言的 所有现象几乎都是认知的。换言之,只要举不 出例子来说明哪一种语言现象不是认知的,那 么就可以假设,所有的语言现象基本都是认知 的。既然如此,对语言的所有研究基本都是认 知性的研究。

这样认知语言学便成了当代语言 学的代名词。对于这一断言,本文暂且不花笔 墨论述,但是引起笔者思考的是:认知语言学 搞得如此之大,到底它有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呢?本文就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对认知语言学的 定义进行考证和评析。 1TheNewEncyclopaediaBritannica 1993.只有cognition的词条,没有 cognitivelinguistics的词条。 作者简介:陶文好,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 分校外国语学院教 授。研究方向:认知 语言学、第二语言 习得。Email wenhaotao@ yahoo.com.cn。 本文对“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进行了考证和评析,尝试性地勾画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本文主张,认知语言学是现行最流行的认知语言学的“意义学派 (象征学派)”,其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而乔氏的语言学体系也可以作为认知语言 学的另外一个分支:形式学派(心智学派),其哲学基础是先验论和天赋论,力图 从人脑的内部来探索人的语言机制。而意义学派则试图既从外部又从内部来探索 人脑对于语言的作用,但其主要思想仍然强调外部世界是如何通过人脑和体验来 感知世界,从而作用于语言。

总之,意义学派强调语言和人脑、体验的互动性研 究。而认知语言学一般指认知语言学的“意义学派”。本文也尝试性地把认知语言 学(意义学派)的理论框架分为一级分支研究和二级分支研究。 主题词: 认知语言学;定义;框架;意义/象征学派;形式/心智学派 2TheEncyclopaediaofLanguageandLinguisticsEditorinchiefR.E. AsherPergamonPress1994.只有 cognitivegrammar的词条,没有 cognitivelinguistics的词条。 3RoutledgeDictionaryofLanguage andLinguisticsbyHadumod BussmannetalRoutledge1996 CognitiveLinguisticsCognitive PsychologyInterdisciplinarydirection ofresearchdevelopedattheendofthe 1950sintheUnitedStatesthatis concernedwiththeinvestigationof mentalprocessesintheacquisitionand useofknowledgeandlanguage.In contrastwithbehaviourismthat concentratesonobservablebehaviour andstimulusresponseprocesses behaviourincognitivelinguisticsplays onlyamediatingroleinasmuchasit supportsinsightsintocognitive processes.Theobjectofinvestigation isresearchintocognitiveormental structureandorganizationbyanalyzing cognitivestrategiesusedbyhumansin thinkingstoringinformation comprehensionandproducing language. 评析: 1此定义首先将“认知语言学”和“认 知心理学”基本等同起来是不正确的。

认知语 言学的发展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也有些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它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部 分。这种说法有它片面的部分。因为照此说 来,今天的很多人文学科都是哲学的一部分 了。所以说,认知语言学还是独立的一门语言 学学科。 2在时间上,此定义认为认知语言学产 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笔者所能查阅的 定义中最早的说法了。 3此定义强调了认知语言学所探索的 “认知过程”的研究方法。这个“过程”指两 个方面:一是知识和语言的使用过程;二是使 用中的心智过程mentalprocess。 4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的 研究是从语言和知识的使用(外部经验)来探 索人脑的内部,即从外部的体验来探索人脑内 部的语言结构和组织。这是认知语言学所采取 的一种研究手段。 5没有提到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方面 的内容。 4OxfordConciseDictionaryof LinguisticsbyP.H.Mathews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7Movementin linguisticsnascentfromthelate1980s emphasizingthecontinuityoflanguage withtheworkingsofthemindin generalandseekingtogroundatheory oflanguageinaccountsofcognition. Thusopposedespeciallytostructuralist schoolsincludingthatofChomsky whichstresstheautonomyof linguistics.Leadingproponentsinclude R.W.LangackerandG.Lakoffboth advocatesintheirearlycareerof “GenerativeSemantics”. 评析: 1此定义强调人脑运用语言的连续性, 同时建立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这使得人们 感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理论体 2构筑了对比性内容。一是和Chomsky体系的对立性,二是首次列举了认知语言学的 代表性人物R.W.Langacker和G.Lakoff。 当然以现在的发展来看,其代表人物不只是他 们二位,还有M.JohnsonFauconnier Talmy等。 3此定义认为认知语言学产生于上世纪 80年代末期,也是目前笔者所能查阅到的最 近的说法了。 大家公认的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GeorgeLakoff,MarkJohnsonRonaldW. Langacker那么下面看一看他们对于认知语 言学是如何定义的(限于资料,还未发现R. Langacker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全面性定义): 5GeorgeLakoffandMarkJohnson 1999PhilosophyintheFlesh CognitiveLinguisticsisalinguistic theorythatseekstousethediscoveries ofsecondgenerationcognitivescience 39 toexplainasmuchoflanguageaspossible.Assuchitacceptstheresults ofsecondgenerationcognitivescience anddoesnotinherittheassumptionsof anyfullgrownphilosophicaltheory. Itsassumptionsaremethodological assumptionsthatthepropermethods aretosearchforthemost comprehensivegeneralizationstobe responsibletothebroadestrangeof convergingevidenceandtoadapt linguistictheorytoempirical discoveriesaboutthemindandthe brain.Sincethelate1970scognitive linguisticshasdevelopedintoafield ofitsownwithanextensiveliterature. Therangeanddepthoftheliteratureis sogreatthatwecannotsurveymostof theresults.Allwecandoistoprovide asenseofthemainresultsastheybear onphilosophicalissues. 评析: 1此定义对于认知语言学提出了新的内 容:第一次提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概念并 且指出用“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发现来解释语 言。

因此就必须对“第二代认知科学”有所了 解才能理解这里的内涵。 2在这里提出了“解释”的概念,和传 统的语言学理论有对立之处。可以认为认知语 言学是一门解释性语言学理论框架体系。西方 对于语言学的分类基本为3类:一类是“规定 性prescriptive”理论体系,一类是“描述 性descriptive”理论体系,一类是“解释性 explanatory”理论体系。 3这两位大师明确了认知语言学在方法 论上的定位,即认知语言学是方法性假设,目 的在于寻找“最综合性的普遍法则和最广泛的 共同例证”。这里指的是:所寻找的语言理论 是放之于所有语言而皆准的理论体系。这种语 言理论可以解释任何一种语言。 4在这一点上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似乎 是和Chomsky体系相同的。所以也有学者认 为Chomsky体系也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 参见林书武对于认知语言学的论述(福建外 语,1999)。笔者赞同林先生对于认知语言学 的阐述。 5从时间上来看:此定义认为自上世纪 70年代末期以来,认知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 自己的单独领域。 6这里的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非真 正意义上的哲学,而是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 架的建立,亦即理论概览。

7在PhilosophyintheFlesh一书中, 两位大师对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 这样定义:“Firstgenerationcognitivescience aswehavejustseenisbasedonveryspecific prioricommitmentsaboutwhatconcepts reasonandmeaningsarefunctionalismThe mindisessentiallydisembodieditcanbe studiedfullyindependentlyofanyknowledge ofthebodyandbrainsimplybylookingat functionalrelationsamongconcepts representedsymbolically.symbol manipulationCognitiveoperationsincluding allformsofthoughtareformaloperationson symbolswithoutregardtowhatthosesymbols mean.representationaltheoryofmeaning Mentalrepresentationsaresymbolictheyget theirmeaningeitherbyrelationstoother symbolsorbyrelationstoexternalreality. classicalcategoriesCategoriesaredefined bynecessaryandsufficientconditions.literal meaningAllmeaningisliteralnomeaningis fundamentallymetaphoricalorimagistic.. Theseviewsaboutthenatureofmindwerenot basedonempiricalresults.Theycamefroman aprioriphilosophy.Thisistheoppositeofthe situationinsecondgenerationcognitive sciencewhereviewsaboutthenatureofmind havecomefromempiricalevidenceratherthan aprioriphilosophicalassumptions.First generationcognitivescienceisbasedon analyticalphilosophyandforthatreason deniesmanyofthe “results”thatweare reportingon.Howhassecondgeneration cognitivesciencemanagedtofreeitselffrom thedominatinginfluenceofanalytical philosophy” 这里的中心思想是:第一代认知科学接受了传统的分析哲学观(analytical philosophy)和先验论(prioriphilosophy)。

他们认为意义只是表面关系,意义不可能是隐 喻性的,也不可能是意象性的。第二代认知科 学在各方面都是一种基于体验性的认知科学, 40 否认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哲学观和先验论里的很多观点。换句话说,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理论基 础就是体验哲学,是后天习得使得人类的认知 系统完善化。但是同时,也结合了心智主义的 一些观点。 6UngererandSchemid在 An 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入门》一书中,没有关于 认知语言学的详尽定义,但是其基本 观点如下:Cognitive linguistics, learnlanguage ourexperience waywe per cei ve conceptual termhas also been used view language,which must distinguishedfrom our use termhere. nder linguisti cs odayrepresented experientialview, prominenceview attentionalview language.评析: 1UngererandSchemid二人对于认 知语言学的定义比较自由松散。

他们抛去了传 统的做法,认为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种 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我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基 础之上的,这种方法也是我们用来观察和概念 化世界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把对于世界的“经 验(体验)”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中心内容,这 个观点似乎是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 2就两位认知语言学者的理解,认知语 言学主要有3种表征方法:经验观、突出观和 注意观。陈治安、文旭在此书导读中论述到: “经验观认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描写不局 限于客观的描写,还会对它们的意义提供更丰 富、更自然的描写,也包括隐喻。例如,对一 辆小车的描写,人们不但会说小车的形状像一 个盒子,有车轮、门、窗、方向盘、加速器、 刹车、座位等,还可能提到小车坐起来很舒 服,跑得快,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有的人甚至 会把小车与初恋、车祸联系起来。后面这些特 征显然是人们所经历的部分,远远超出了客观 描写。突出观认为,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 安排是由信息的突出程度决定的。例如:要描 写一辆车撞在一棵树上这一情景,句子“The carcrashedintothetree.”就比 “Thetree washitbythecar.”更自然,因为在整个情 景中,运动着的车是最有趣、最突出的部分, 故我们倾向于把车放在句首。

汽车基本参数认知_语言认知康复系统_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

注意观认为,我 们用语言所表达的实际上只反映了事件中引起 我们注意的那些部分。例如,上面的 “Thecar wascrashedintothetree.”只是描写了整个 车祸中引起我们注意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 如小车突然转向、冲出了马路等却未表达出 来,尽管这些部分均发生在车撞在树上之前。” 3由此可见UngererandSchemid对 于认知语言学是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 了自己的观点的。这本著作就是他们多年的研 究成果的体现。3种表征方法:经验观、突出 观和注意观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认知语言 学的主要理论框架,但是却忽略了其他重要的 研究范围,如心智空间,语法化、拟象性等重 要认知语言学概念。但是就其定义本身来看还 可以接受。 4没有提及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年代、代 表人物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7《MIT认知科学百科全书》(TheMIT EncyclopediaoftheCognitive Sciences2000)对认知语言学进行了 详细定义。其主要观点如下: 1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理论, 而是语言学的一种范例,它包含了较 多的彼此截然不同的理论和研究范畴。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和说明 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知语言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80 年代中期发展为跨语言学科内的各个 主题(分支学科)研究如:句法学、 语义学、音系学和语篇分析等。国际 认知语言学学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年会, 并且出版其学术刊物:《认知语言学》。 2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范例内部的各种 各样的理论框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 互补的。各种框架体系之间的最明显 的区别在于他们所探索的(语言)现象 不同。如组构construction语法倡导 的假设是:语法组构的本身是语言单 位,动词结构模块归属于“主目结构” (argumentstructure)和“意义” Goldberg1995;心智空间理论 41 Fauconnier1985关注心智模式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心智 模式就是说话者本身所建构起来的。 心智空间理论同时关注的是支撑各个 语义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模 糊性范围、否定、与事实相反的情况、 不透明性效果等。 3认知语言学中诸多语言学家都致力于 隐喻的研究,如Lakoff和Johnson (1980),而其他一些认知语言学家, 如Talmy(1988)和Chafe1994, 却对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总体和具体 关系的研究尤其青睐。

因此可以看出: 隐喻研究是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一个 核心。我国近年来对于隐喻的研究也 是从多角度进行的,甚至提出了“隐喻 学”的理论。(束定芳,2000)。 4在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里,最具有综 合理论框架体系的当然要数“认知语 法”。认知语法的理论核心是:语义、 语音和语法都是象征结构。 评析: 1此定义是笔者目前所能查阅最全面、 完整、系统化的定义。无论是时间发展年代还 是其理论框架,乃至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都 给予了详尽的论述。 2事实上此定义概述了认知语言学的框 架体系。其中心思想是从人脑的外部范畴去研 究语言。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主要从心理的 角度和语言表现形式来探索人脑的概念化认知 过程。 3此定义虽然完善,但也并不是完美无 缺了,因为此定义没有提及和Chomsky语言 理论体系的关系。 8《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2001)对 认知语言学的论述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它从认知的含义、认知科学的哲学基 础、心理学基础、认知语言观,认知语 言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性质及重要 意义、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论 述和介绍,但是却回避给认知语言学 下确切的定义。从目前来看,确实难以 给认知语言学一个比较满意的定义。

很显然,在本书中作者对于认知语言 学是有自己看法的。赵的原话是: 写作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对一些新的概念和术语有一种 ‘难分难解、理还乱’的感觉,二是对 以前的语言学理论和目前的认知理论 应该怎样评价的问题。”于是作者做了 3点说明,这3点说明是很客观、坦白 的。但是作者在第一章第三节表述到: “认知语言学讲的 ‘认知’仅限于人们 学习、运用语言有关的认知,但不是传 统上所说的对语言系统规则掌握的认 知。”对于“认知”的这样解释笔者不 敢苟同。其实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就是 对于语言系统规则掌握的认知。 9《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 基础》(程琪龙,2001)的实质是介绍 兰姆(SydneyLamb)的神经认知语言 学,正如该书作者所说:“本书试图从 信息、大脑神经、认知、语符4个角度 来剖析语言系统。”这是从一个不同的 角度来介绍认知语言学。该书代表认 知语言学的另外一个方面:神经认知 语言学。如果说赵的《认知语言学概 论》是从传统的角度或从概览的角度, 而此书则是从神经的角度来介绍认知 语言学。 101989年创建的CognitiveLinguistics 学术期刊自己的定义如下: CognitiveLinguisticspresentsaforum forlinguisticresearchofallkindson theinteractionbetweenlanguageand cognition.Cognitivelinguistics focusesonlanguageasaninstrument fororganizingprocessingand conveyinginformationandthejournal isdevotedtohighqualityresearchon topicssuchasthe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ofnaturallanguage categorizationsuchasprototypicality cognitivemodelsmetaphorand imagerythefunctionalprinciplesof linguisticorganizationsuchas iconicitytheconceptualinterface betweensyntaxandsemanticsthe 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 thoughtincludingmattersof universalityandlanguagespecificity theexperientialbackgroundof 42 languageinuseincludingtheculturalbackgroundthediscoursecontextand thepsychologicalenvironmentof linguisticperformance. 评析: 1此定义强调各种各样有关语言和认知 互动性质的研究,即边缘性跨学科的研究。

它 代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方向。 2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组织、处理和表达 信息。这里的含义是,语言是人们对世界认知 的形式之一,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或一 种研究方法(approach)。认知语言学正是关 注语言是如何帮助人类来认知世界的。 3所涉及的具体性研究,亦即个案性研 究范围很广。这也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之 4作为一本语言学研究杂志,它肯定要考虑到所涉及的话题范围,所以尽可能宽泛地 对认知语言学进行定义。但同时这也反映出认 知语言学的囊括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它 是“当代语言学”的代名词也不算夸张。 认知语言学著作甚丰,其各种各样的理论 框架都围绕下列六大主线: 1关于概念语义学方面的研究:此条主 线的研究范围和原则是:意义就是概念化:一 个表达方式的意义就是说话者或说话者心脑中 被激活的概念。根据这种观点,意义的特征就 是词汇和心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词汇和世界 的直接关系。 2百科全书性意义对应词典意义的研究: 词汇(words)和表达法expressions被认 为是处理开放的知识网络的切入点。对一种表 达法的充分解释需要经常考虑到它的意象 (imagery,既是视角性的也是非视角性的)、 隐喻性联想、心智模式(mentalmodels)、人 们对于世界的普遍理解方式。

所以一个词汇的 意义不是词典上能够完全表达的,而是百科全 书式的意义联想,或者进一步被认为是人类的 全方位的体验性的联想。 3关于结构范畴方面的研究:对于范畴 的解释不是标准属性模式(criterialattribute models)性的,或由必要的、足够的特征成员 所决定的。范畴的组织是围绕典型理论、家庭 成员相似性和范畴内部的主观关系所形成的。 4梯度语法化判断方面的研究。语法化 判断涉及一种范畴关系,这就是指一个说话者 根据公认的语言模式来判断一个话语是否可以 接受(即它的正确性)。因此语法化判断是梯 度的,而不是二元的,因为它依靠语境的细微 程度以及意义来决定,同时要看它是否符合语 法规范。认知语言学家从总体上说,不是欲建 立一个语法系统来生成所有的合乎语法的句 子,而是强调语法的梯度性、变化性和对于上 下文的依存性。 5有关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的互动关系 性研究。认知语言学探寻总体上的认知性语言 现象、类比研究和理论假设。心理学的发现, 如范畴化、关注力、记忆力等等都是直接给认 知语言学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6句法的非自主性研究。句法往往被理 解为一种传统模式conventionalpatterns, 根据此模式声音或符号表达意义,所以句法不 需要自己的始源性和理论性建构itsown specialprimitivesandtheoretical constructs。

语法知识是通过约定俗成的象 征结构来获得的。这种结构是说话者通过现实 生活中的表达方法而获得。 GeorgeLakoff,MarkJohnson为认 知语言学勾画的理论框架 1)认知语义学(CognitiveSemantics): 研究人类的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三大项内 容。概念系统是中心系统,其他两个系统都是 概念系统的延伸。概念系统分为两种:直接 的、具体化的概念(directlyembodied concepts)和抽象化概念(abstract concepts)。直接的、具体化的概念包括的子 项有:(1)基础层次的概念(basiclevel concepts);(2)空间关系概念(spatial relationsconcepts);(3)身体运动性概念 (bodilyactionconcepts)如:手的运动等; (4)体的概念(aspect),主要指(动词的)体 范畴,如动作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尤指完成、 延续或重复等状态等;(5)颜色概念;(6)其 他相关概念。抽象化概念的子项包括:(1)框 架(frames);(2)隐喻(metaphor);(3) 转喻(metonymy);(4)原型(prototype); (5)放射性范畴(radialcategories);(6)心 智空间(mentalspaces);(7)概念整合 (conceptualblending)。

2)认知语法学(CognitiveGrammar): 象征关系概括了整个认知语法体系的核心内 容。在认知语法体系中,句法不是自主的 (autonomoussyntax),原因很简单,人脑中不存在自由输入模块或次网络结构。通过对句 法因素的研究,在大部分情况下,句法结构的 依存条件是语义学、语用学和语篇功能。通过 对这些句法结构的分析,认知语言学家们,如 LangackerLakoffFauconnier得出结论, 根本不存在自主的句法结构。那么句法又是什 么呢?根据上面3位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句 法的实质就是“具有语言表达方式的意义配对 (paringofmeaningwithlinguistic expression)。意义配对具体指的是:一种象 征结构或象征关系。每一个象征关系都是两极 的(bipolar),“语音极”和“语义极”,所以 说语法就是象征关系。因此语义也是象征关 3)词汇意义学(TheLexicon):既然象征关系具有语义和语音两极,那么其中的语义 极显得尤其值得探讨,因为语义的概念比语音 复杂得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词汇的多义范 畴,即一词多义。英语中很少有一词一义的, 基本上都是一词多义。

其他语言也具有同样特 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人类的思想是 无限的,而词汇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词汇 表达无限的思想,这就要依赖一词多义了。一 词多义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隐喻的结果,亦即, 多义范畴、多义概念是通过隐喻或转喻实现 的。隐喻研究于是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之一。 4)语义与句法范畴(Semanticand SyntacticCategories):从认知语法的角度来 看,意义就是象征关系,这个象征关系被分为 两极:语义极和语音极。我们在听话和理解语 言的过程中,语音极激活了语义极(概念);反 之,我们在说话过程中,语义极(概念)激活 了语音极。我们是人类,我们的智力需要对事 物进行归类(categorize),在归类过程中,智 慧对归类优化,这样所归属的类别就越来越 大,同时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形成了范畴化。 但是范畴化的前提是在“一个中心概念”下进 行归类,其他意义都是围绕这个中心。于是就 有核心意义和边缘意义之分。认知语言学把核 心意义称为典型意义(prototype)。如果边缘 意义离核心意义太远,它就有可能形成另外一 个范畴的核心意义。所以说,事物的范畴既具 有开放性的意义,具有互相交错性意义。

汽车基本参数认知_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_语言认知康复系统

万事 万物就是这样互相独立的,又互相联系。 5)语法组构(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认知语言学将语法分为语法 范畴(grammaticalcategories)和语法组构 (grammaticalconstructions)。前面的1-4 项内容都属于语法范畴内容。所谓语法组构指 的是:复杂的概念结构(complexconceptual structure)及这个概念结构的表述手段。这种 表述手段最典型的就是通过词序(word order)和某种标记形式(markingsofsome sort)。语法组构可以从3个角度来理解:(1) 从语义极的角度来看,它包括了对于认知功能 的限制(constraint),如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对于新信息(newinformation) 和焦点的限制。(2)从语音极的角度来看,语 法组构从语音上限制了这个已知语言的复杂程 度。(3)从神经的角度来看,语法组构包括了 概念范畴和语音范畴之间的神经连通合成体。 每个语法组构都具有以下意义:(1)建构的部 分意义和整体意义的关联程度;(2)概念结合 体(conceptualcombination)是如何以语言 形式表达的,如是通过线性顺序(linear order)还是通过词素标记(morphological marking);(3)通过(1)和(2)两种途径 来如何表达拓展性意义(additional meaning)或认知功能。

根据Goldberg对于 语法组构的论述,第三项内容最为重要。因为 语法组构有其自己的概念内容(conceptual content),第三项最终可以建构新的意义,产 生新的认知域。下面这个经典例子解释了这一 点。Harrysneezedthetissueoffthedesk. Sneeze一般情况下是一个不及物动词,to sneeze(打喷嚏)本意只是将身体内部气流 通过鼻腔突然用力排出,而不是意图驱动外部 物体。如drive就不同,目的就是驱动外部/另 一物体。而上述的例子中,情形就不同了。很 明显,tissue被冲离书桌(offthedesk)。此 处sneeze所建构的新的含义不是sneeze本 身所具有的,而完全是在本句的语法结构所创 立的。这种语法组构称为“移动起因组构” (causedmotionconstruction)。 6)组构性多义(Constructional Polysemy):上文所说,一词具有多义。那么, 类似词汇的是,语法组构也具有多义性。这种 多义性的拓展和词汇一样也具有放射性。和词 汇一样,在一定程度下的边缘性意义可以成为 另一范畴的核心意义。这种变化主要通过“事 件结构隐喻(eventstructuremetaphor)”来 实现。

实现的过程是,动力(force)投射为动 因(causation),处所(location)投射为状 态(state)。所以,BilltalkedHarrietintoa 44 stateofbliss.就是“移动起因组构”的变体。它的变化投射过程是:动力talk成为bliss的 动因。因为是Bill的talk才使得Harriet变为 欢喜的状态。 EmbodimentofGrammaticalConstructions):语法组构并不是任意、胡乱 地将一系列无意义的形式拼凑在一起,而是以 某种规律表现了人类的经验。换句话说,人类 总会以固定的方式将所体验的一切表达出来, 这种内部规则就是语法,是人们所要遵循的, 否则信息就无法交流了。人们处于对世界不断 认知之中,所认知的东西,即体验的东西表达 出来了,于是语法也就组构了。 8)组构的合成性(Compositionalityof Constructions):组构的本质是表述语言的一 般法则。这些法则可以描述语法形式如何用来 表达具体的概念化内容以及认知功能。每一个 语法组构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条件,它调整着 概念在语言运用中的复杂程度。

组构是通过叠 加的方式形成,即当相互匹配的条件吻合时, 语法组构就形成了。一种语法组构的实质就是 限制条件,在此限制条件下,其他语法组构成 分互相配合和适应。 笔者的尝试: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体系 意义学派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现在似乎有点“理 还乱”的感觉,原因是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 各家都似乎在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如上述的 G.Lakoff和M.Johnson所勾画的认知语言 学的框架基本上是“概念中心论”。根据笔者 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解,尝试性地将认知语言学 理出个框架来,其基本框架如下(仅供参考): 认知语言学(源自认知科学或是认知科学 的一部分):与认知语言学处于同等地位的是: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笔者 为了将认知语言学的相互关联而又错综复杂的 理论加以区分,尝试性将其分为一级分支研究 和二级分支研究。一级分支研究主要是学科性 的大分支,而二级分支研究主要指对语言现象 的具体性研究。这里的区分不是指谁属于谁、 谁领导谁,而是仅仅作一区分而已。 认知语言学的一级分支研究有: 1认知语义学(CognitiveSemantics) 2认知语法学(CognitiveGrammar) 3认知语用学(CognitivePragmatics) 4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 5神经认知语言学(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 6普通认知语言学(GeneralCognitive Linguistics) 7应用认知语言学(Applied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的二级分支研究有:(现在很 难将二级分支研究归类到一级分支研究的确切 部分,因为有些研究是跨类式的,或部分重叠 1隐喻/转喻学应用及理论研究等 (metaphor/metonymytheory) 2认知语法学方面的分项研究(如句法 学和语义学的概念界面性研究;句法学和音系 学方面的研究(specificpartsofcognitive grammar) 3概念化和象征化(conceptualization andsymbolization) 4图像、图式(imageschemas) 5体验性理论研究(experiential theory) 6范畴化(categorization) 7典型/原型论(prototype) 8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 grammaticization) 9拟象性(iconicity) 10心智空间和概念整合(mental spacesandconceptualblending) 11语篇和语用界面研究(discourse andpragmatics) 12有关颜色的认知性研究(color) 13神经科学和神经系统模型认知性研 究(neuroscienceandneuralmodeling concerningcognition) 14连通论/连通主义模型(connectionist modeling) 15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研究 (philosophicalsources) 对于这样的框架划分,纯属个人的理解, 笔者接受各位专家的批评和指正。

但是试图对 认知语言学作一个全面性的关系理顺,应该是 大家都赞同或希望的。如前文所述,认知语言 学现在有点“理还乱”的感觉,正是由于它的 分门别类,有点乱,所以才有必要将其梳理一 下,供同仁批评。笔者把“连通论”归属于认 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也是以接受批评的态度,根据个人的理解来划分的,这一点可以继续和 同仁讨论。同时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关 系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专题。 卢植(2006)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作了较好的总结。他认为语言的认知研究是认 知语言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两种基本的学术 取向:(1)以认知科学为主的认知语言学研 究;(2)以语言科学为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这样的归类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第一种类型 的研究更多带有自然科学的特征,第二种研究 则多带有语言学本身或哲学科学的特征。熊学 亮(2001)把认知语言学分为主流研究和支流 研究。王德春和张辉(2001)认为认知语言学 有5个研究主题:(1)语言与概念形成过程的 关系;(2)词义的确立和百科知识的关系;(3) 概念的形成与人的体验的关系;(4)范畴化和 原型/典型意义的关系;(5)传统形式的音位、 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用研究与体验性的、解 释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关系。

王寅(2004) 提出了认知音位学、认知词汇学、认知语法 学、认知词典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 认知语篇学等。 总而言之,认知语言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 论体系,以上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 可取性。然而,近年来语言学界有一种倾向, 即将对语言的任何研究都冠以“认知”二字, 这是泛滥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不可取。 结语 通过对以上定义的考证和评析以及尝试性 地对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勾画,我们可以作以下 归纳: 1在时间上的分歧 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在时间上,最早的说到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最晚的是上世纪80年代 末期。时间上跨度有30年的分歧,是其他语 言学理论所没有的。这足以说明,对认知语言 学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这里很有必要 统一认识。国内很多文章都说认知语言学是 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据推测主要 是受到 1992年出版的 Langacker撰写的 Concept,ImageandSymbol-The CognitiveBasisofGrammar的影响,原文 为:“ASymposiumorganizedbyRene DirvenandheldinDuisburginthespringof 1989markedthebirthofcognitive linguisticsasabroadlygroundedself consciousintellectualmovement.”1989年 春,由R.Dirven组织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了 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会后出版了《认 知语言学》 (CognitiveLinguistics)杂志,成 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International CognitiveAssociation),并由德国的 MoutondeGruyder出版社出版认知语言学 系列研究著作。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认知语言学 就产生于此年,这只能说明当时认知语言学处 于相对成熟阶段。正如中国的第一届认知语言 学研讨会始于2001年10月12日,并不能说 中国的认知语言学始于该年。这只能从一定程 度上说明中国的认知语言学当时发展到了较成 熟的阶段。实际上中国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可 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特别是《国外语 言学》(现为:《当代语言学》)为相关的认知 语言学理论的介绍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国外认 知语言学的产生,笔者同意“MIT认知科学百 科全书”定义,即认知语言学(意义学派/象 征学派)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 期发展为跨语言学科内的各个主题(分支学 科)性研究。 2意义学派/象征学派和形式学派/心智 学派的统一 众多的定义都把Chomsky的理论体系和 认知语言学对立起来。但是,客观思考可以得 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所称的认知语言学是现行 最流行的认知语言学的“意义学派(象征学 派)”,其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而乔氏的语言 学体系也可以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另外一个分 支:形式学派(心智学派),其哲学基础是先 验论和天赋论。Chomsky自己也称其理论体 系为认知语言学。

乔氏致力于研究心智如何对 语言起作用,力图从人脑的内部来探索人的语 言机制。而意义学派则试图既从外部又从内部 来探索人脑对于语言的作用,但其主要思想仍 然强调外部世界是如何通过人脑和体验来感知 世界,从而作用于语言。总之,意义学派强调 语言和人脑、体验的互动性研究。这一点如果 加入MIT的定义,那么笔者认为这是“认知语 言学”比较完美的定义了。当然狭义的认知语 Chomsky为代表的形式学派。意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R.LangackerG.LakoffM. JohnsonG.FauconnierTalmy等。 在当代语言学研究领域内,对认知的研究 将继续下去,尤其在以后的5-10年内仍然 是主流性研究。其主流可以分为两大走向:(1)继续从人脑的内部对于语言和认知进行 研究。这就意味着对于认知的研究将会走上和 自然学科相结合的道路,如和神经科学/脑科 学相结合。这类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性和科学 性,它将被部分纳入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认 知科学既是脑科学的一部分,同时也会和生物 科学相结合,如从基因的角度来寻求对认知更 加合理的解释。可望有一天能够破译人类的语 言基因密码。(2)继续从人脑的外部及通过语 言本身来研究和探索人脑内部语言生成的秘 密。

认知语言学的意义学派和功能语言学将合 璧。这样“个案研究”将会成为认知语言学研 究的主流,诸如语用学、隐喻、心智空间、图 式、范畴化、典型论、语法化、连通论等方面 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为认知语言学的自然科 学化奠定坚实基础。 PergamonPress, 1994. etal. Routledge Dictionary Routledge,1996. Goldberg,A.E. Cognitive Linguistics Moutonde Gruyter, 1989-2004. Mathews,P.H.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7. Fles WesternThought NewYork: Basic Books, 1999. Women,Fire, Dangerous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Mind ChicagoPress, 1987.

认知 语言 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