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美国医生Barr和Mixter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原因,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从此,腰腿痛研究进入了“椎间盘时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保守为主,包括药物、理疗、牵引、推拿、针灸等方法。只有少数人需要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小开窗、开放式减压和内固定,越来越流行。椎间盘镜检查和椎间孔技术。常德市第一中医院疼痛康复科胡春华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没有明显的腰腿痛,或者只有轻微的症状,而有些患者腰椎轻度突出,但腰腿痛的症状是明显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单纯机械压迫神经根不会引起神经根性疼痛,而突出的髓核可诱发免疫和炎症反应,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炎症密切相关。髓核突出引起的免疫反应可以促进髓核的吸收。因此,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脱垂型(髓核游离于椎管内),有自行吸收的可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发性再吸收/消退(Spontaneous resorption/regress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指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未经手术或侵入性治疗,突出的髓核自发消失或明显缩小。回顾文献,腰椎间盘再吸收最经典的案例应该是2016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案例。
椎间盘突出症,包括颈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自发吸收的病例报告。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发吸收的病例最多。腰椎部位有腰椎2/3、腰3/4、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的报道。重吸收时间最长为2年,最短为2个月。报道的腰椎间盘吸收类型包括游离型、跨韧带型、硬膜下游离型和复发游离型。由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发生率较低,没有统计报告,只有两位作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奥蒂奥等人。观察到大多数腰椎患者在1年内就被重吸收了,而重吸收最容易发生在41~50岁的人群中,随着重吸收的发生临床症状逐渐减轻。 Ahn 等发现游离型最容易重吸收,认为髓核游离到硬膜外腔内,与血供接触所致。髓核越大,游离越远,与血供的接触面积越大,重吸收的可能性就越大。
1998年,国内学者施阳山外伤学硕士施氏外伤学博士姜宏博士团队在《中华骨科杂志》上发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的自然吸收及其临床意义》一文。这也是国内第一篇系统报道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文章。他们认为,后纵韧带断裂后,突起可以接触到硬膜外的血液循环,更容易被重吸收;突出体积越大(突出率>50%),越容易发生重吸收现象;水平越高,髓核游离越远,越容易被重吸收。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后的前6个月是重吸收的活跃期,时间跨度可达2-12个月甚至更长。海军总医院侯立生教授回顾文献指出,以往传统认为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的巨大型、破裂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机率较高,是由于重吸收而缓解症状的可能性。对于上述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的初发,如果患者症状不严重,或症状可以忍受,且休息时间充足,可尝试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如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神经症状加重或马尾神经综合征等,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重吸收最短可在2个月内发生,作为手术依据的影像学资料不应超过此时间限制。
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炎症和自身免疫两方面有关。炎症反应是由髓核自由暴露于供血环境和炎性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反应有两个作用:一是炎症细胞直接吞噬和吸收髓核;二是炎症细胞产生多种炎症介质,激活髓核组织中的自溶金属蛋白酶,引起自发吸收。
我们的团队,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白马湖分院疼痛康复科胡春华,基于以上理论,结合中医大师魏贵康大师和张氏创伤科, 湖南省中医院骨科主任孙大武教授, 洛阳市骨科医院平乐骨科郭卫怀, 福建南少林骨科林如高, 深圳平乐骨科郭春元, 佛山市中医院李氏外伤科, 邵阳正谷孙氏外伤科、张岳阳外伤内科、浏阳射钢江外伤内科、衡阳詹长宁外伤内科、长沙市第八医院(中医院)刘定安外伤科经验累计治疗3000余名患者超过20年机智h 采用正骨中药“消穗化合通络胶囊”联合“骨刺膏”、“中药热敷散”外用及康复治疗患者20余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复发率低,复发率低。对术后疼痛、麻木的患者也有很好的疗效。让广大患者摆脱病根,真正告别颈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