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上,顶尖主播提出极低标准,商家却不愿损失利润,两方分歧越来越明显,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内情?
行业惯例成枷锁
直播卖货时,商家通常和影响力大的主播或者销量靠前的主播联手,直播间里报出的最低价格是双方合作的标准做法。影响力大的主播团队常常在合同里写清楚产品不能低于某个价格,并且要求品牌方在合作的一段时间内,比如一至三个月,保证这个价格不涨。像化妆品公司找头部主播合作,就一定要按照这个规矩来。虽然这种做法很常见,但是让品牌方感到压力很大。
许多企业代表感到非常为难,既需要利用主播带来的关注度扩大宣传,又害怕最低价的做法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原本就利润微薄,还要满足主播提出的低价格条件,使得经营状况更加困难。
真假低价乱象生
头部主播直播间标出的价格也许可信,但中小主播那里却问题多。很多中小主播常把“最低价”挂在嘴边,实际上却做不到。例如某些小主播直播间宣传的商品号称全网最便宜,到其他地方反而能碰到更便宜的价格。
购物者面对大量标榜“最便宜”的广告时,常常感到迷茫,不容易分辨真伪。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购物者的权益,也损害了直播平台的形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购物者对直播平台的信任感会慢慢减弱,这对行业的正常发展很不利。
品牌方的两难抉择
品牌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一方面,找流量主播合作能够获得大量的关注和推广,对提高品牌影响力很有帮助;另一方面,采取最低价销售方式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利后果,比如损害品牌声誉,同时也会让利润变得很薄。
有些打折协议虽然能确保其他途径的最终价格不低于直播间售价,但它们对直播间价格是否为最低限度的约束并不严苛。现在各种促销活动很普遍,顾客在直播间的到手价格和品牌方折扣期间的优惠差别不大。品牌方既要顾及销量,又要保护利润,确实感到十分为难。
小主播的无奈现实
小主播一般不指望直播间能卖最低价,小红书主播陈逸慧说,能让顾客拿到比官方旗舰店或线下店更便宜的价格就很好了,腰部主播小董进货后定的价格有5%到20%的利润,不会把价格定得最低。
小董觉得,只管降价会引起不良竞争,这对行业健康前行没好处。光靠价格便宜,建立不了持久的品牌意义,小主播们得在维持自身收益的基础上,给顾客一些力所能及的折扣。
理性定价促发展
黄贺作为“交个朋友”直播间的负责人,不侧重于价格竞争,而是鼓励品牌方利用其销售链的便捷性,给予顾客更多优惠。针对价格容易比较的电子产品,品牌可以推出特别设计的款式,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
这种价格制定方式比较合理,能够防止中间环节的利润被压低,让品牌方和购买者都能得到好处。直播领域应该增加更多这样冷静的看法,帮助行业变得更有秩序、更规范。
市场行为待规范
现在,顶尖主播在规定时间内报出的底价,只是市场活动,和垄断无关。不过,直播卖货这行还刚开始,以后要在主播管理、价格设定规则等方面加强管理。
行业规范必须完善,直播带货行业才能进步,发展得更有条理。主播与商家应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里合作,这样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直播行业怎样兼顾主播、商家和观众的权益是个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有什么看法可以点赞传播这篇文章,也请发表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