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成本极低,仅需极短时间就能生成数千条不良内容,“AI水军”的成就令人震惊。它们伪装成普通网民,悄然影响公众的看法和决策。现在,让我们共同揭开“AI水军”的神秘面纱。
“AI水军”惊人战绩
现在,AI水军的作业速度相当快。一个人能操控六千部手机。对于热门新闻,只需两天就能制作和散播四千多条负面信息。而且,发布每条信息的费用非常低,只需一毛钱。这种低投入和高产出使得AI水军在网上的非法市场中迅速扩散,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AI水军”伪装套路
网络中存在一些伪装成普通网民或消费者的水军,他们参与日常的网络讨论。他们频繁发表和评论,意图左右普通用户的看法和决定。比如在电影评论区,电影中主角通过师门考核的片段可能被系统识别,然后与其他评论区的言论拼接,制造虚假评论,误导观众做出判断。
养号缩减成本手段
项目方为了减少成本,想出了不少独特的办法。他们挑选那些社交圈不大或社交技能较弱的学生来做兼职,负责管理账号。这些兼职人员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互相关注和点赞等手段来维持账号的活跃度。然而,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平台的规章制度,还助长了“AI水军”现象的蔓延。
“水军频道”活跃景象
记者在某即时通讯软件的“水军群组”里看到,群内活跃着370多人。任务发布者、中介和水军们在此交流,有人发布任务,有人寻找工作,气氛相当活跃。这个“水军群组”就像一个黑灰产业链的交易市场,各种非法活动在暗中滋生。
AI“创作”虚假内容
达到1000条评论或动态的量,过去往往需要兼职人员费尽心思,耗时甚长。然而,如今AI只需短短几分钟,便可以高质量地完成这一任务。记者试用了一款热门的AI大模型,只需设定好评论的格式,就能轻松地生成100条关于虚构电影的赞美文字。更让人惊讶的是,当这些AI生成的内容与真人所写的内容混合在一起时,许多网友竟然难以辨别,其迷惑力显而易见。
产业链变现惊人利润
产业链尾端,AI水军根据客户指令执行多样化任务。他们可能从事“刷量”工作,研发改机软件和AI话术生成器,这类工作的回报率高达60%。还有的倒卖电话卡、账号和动态IP,其回报率大约为35%。至于操控群控设备进行点击、弹幕等操作,回报率大约是15%。如此丰厚的回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冒险投身于“AI水军”这一非法的灰色产业。
网络空间中“AI水军”横行,我们该如何有效制止这种违法行为?若你赞同本文的看法,可以点个赞,并将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